如果你有风格,你就有“读者”_读者论文

如果你有风格,你就有“读者”_读者论文

有风格才有《读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有论文,风格论文,读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博采众家之长,荟萃精品文章的文摘类报刊就成了阅读首选,并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如何从如此浩瀚的资料信息之海中选取出最优秀的文摘,而不至迷失航标呢?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唯有如此,才能有力地吸引读者,拥有稳定而庞大的读者群。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从1981年4 月创刊(原名《读者文摘》)到1998年3月第200期,已走过了整整17个年头,月发行量由创刊号10万份发展到今天400万份。 作为全国众多文摘类期刊中的一家,《读者》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永处不败之地的呢?其所依的根本就是风格的魅力。探讨《读者》的办刊经验,研究其风格的形成,对文摘类以及其他各类期刊来说,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读者》风格的内涵

“期刊风格”可作如下界定:“它是指期刊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成熟的编辑特色。”这说明“作为期刊风格的编辑特色应具有整体性、相对稳定性和成熟性等特点。”(注:范军《期刊风格简论》.《编辑学刊》1993年第4期)

风格的相对稳定和成熟性不难理解:一种期刊只有长期保持一种成熟的风貌、格调和独特性,才成其为风格。《读者》杂志社在创刊15周年纪念号的“卷首语”中总结道:“《读者》在15年中经历了初创期、成熟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每段约5年。”可见, 其风格是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直至稳定和成熟后才形成的。

而风格的整体性则比较复杂,指的是一种期刊全部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读者》风格的内涵是什么?作家刘心武曾这样阐发:“它的主要构成元素,就是从并不那么沉重的但多少有些离奇的凡人小事中,开掘出也许不够深刻但味道颇为醇厚的人情味来。”(注: 《读者》1988年第12期.转引自范军《期刊风格简论》)梁晓声则说:“据我看来,《读者》所容纳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它的现代的下面,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古典性的律动;在它的轻松活泼下面,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庄重性的坚持。”(注:《读者》1998年第3期) 《读者》杂志社总结其风格为,以人为中心的真善美主题和以中国读者为对象的清新雅设计。

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说,《读者》的风格是大雅大俗。所谓“大雅”,是因为它有宁静清淡的古典美,有不媚世俗的庄重美,有饱含哲理的深邃美,有智慧幽默的灵秀美。所谓“大俗”,是因为它有直面社会人生的真实,有贴近热爱生活的朴素,有与读者心灵相通的亲切,有浓浓的温情与人情。其“雅”绝非孤傲艰涩,脱离生活;其“俗”也断不是鄙俗琐屑,浅薄无聊。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复杂,虽然《读者》也在不断拓展题材,增加容量,以跟上现代巨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它始终没有变,那就是这种大雅大俗的风格。它如同深山中的一股清泉,让浮躁困顿的人们歇脚;它好像智者哲人,为疑虑不安的人们解惑开怀;它又似一个真诚的挚友,与天涯海角的读者心心相印。

正因为《读者》保持了它的这一风格,才使其具有令人神往的难以抗拒的魅力。从学生到老人,从男人到女人,从国内到海外,总有那么一大群读者对它情有独钟,真可谓“雅俗共赏”。

下面将从风格的整体出发,分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具体探讨《读者》风格的形成。

二、《读者》风格在内容上的体现

从内容上谈一种刊物,可涉及很多方面,如稿件的选取,基本栏目的设置,卷首语、编后感以及读者来信的安排等等。这里主要论述的是编辑取舍稿件的尺度和眼光,其偏爱的审美情趣以及这些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文摘类期刊的编辑不同于一般的期刊编辑,他必须是一个优秀的“选者”。首先,一个好的文摘编辑需要有特别强的鉴赏力,通过其慧眼去“披沙拣金”。《读者》出刊至今的200期中,收编了近万篇1800 万字的文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可圈可点并足以藏之名山、流传后世的精品。如每一期“文苑”中所选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几乎无一不是真正的佳篇名作;其中作为特别推荐的主稿,更是精中之精,多为优秀译作和名家手笔。

其次,一个好的文摘编辑还要有能力把这些优秀文章组合起来,通过文章的编选安排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创造独特的个性风格,使文摘不至成为简单的大杂烩。梁太子萧统编选《昭明文选》,按照自己所定的“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精选文章精华数百篇,体现了“选者”的眼光,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文摘编辑也应如此,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性,使刊物以无与伦比的特有风格感化和震颤读者的心灵。《读者》的编辑正是这样把自己的审美标准渗透到办刊活动中,赋刊物以思想和风格,形成其内容的大雅大俗。

曾任《读者》副主编的郑元绪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读者》杂志,是一本文化类的综合性杂志,文化味儿一定要浓。……所以,我们在编发文章时,努力去发掘和体会文章的韵味和底蕴。我们希望经过岁月的冲刷之后,《读者》杂志上的那一页页文字,还能留下较丰厚的文化沉淀。”(注:《读者》1994年第1期) 这充分说明了《读者》办刊所追求的内容上的“大雅”,它是在不断追求着更高的文化蕴涵。从这一标准出发,编辑们选取的每一份稿件都是高尚和至美至纯的。以1998年第 4期为例,季羡林《清塘荷韵》是篇精致清雅的美文;邓一光《狼行成双》是歌颂动物界感人爱情的凝重之作;沙叶新《大人们的谎言》、余光中《开你的大头会》均为既尖锐至极又幽默至极的小品;中野孝次《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要什么》则充满佛教的智慧……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读过这些文章,你会感到如同漫游过一个奇妙的仙境,仿佛置身于清风明月相伴的世外了。正如余秋雨所赞誉的,《读者》可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堪称高品位、高格调的精品。

郑元绪又说:“《读者》杂志是一份大众杂志……所以,《读者》……更加关注周围的芸芸众生,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捕捉和宣扬凡人们身上闪现出的非凡的光彩和人性之美。”(注:《读者》1994年第1期。)这正是《读者》追求的内容上的“大俗”。 如曾经刊过的《丹顶鹤的故事》、《嫂子,你是天上派来的妈妈》、《一个北京姑娘的激情漫游》、《孝女绳》等,讲述的都是普通人那并不普通的真实的故事。每读这些文章,就会让人感动不已,体会到人性的真善美,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份浓郁的温情。《读者》绝不为招揽买主而降低身价,绝不刊登那些无聊低俗的明星介绍,从而实现了朴素、真诚的大俗。另外,90年代以来杂志社针对新的形势对杂志内容进行了调整,更加关注时代与社会,从而与读者又贴近了许多。

《读者》就是这样保持了内容上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难得风格。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一期《读者》杂志上找出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读得津津有味。

三、《读者》风格在形式上的体现

期刊的形式范围很广,从开本、用纸、印刷,到封面装帧、版式设计、插图安排等,都属于形式范畴。但无论如何庞杂,形式设计应有一个总的原则,即为内容服务,恰如其分地反映内容上的风格,设计出内在质量、外在形态相和谐的杂志。

《读者》的封面装帧是其一大特色。编辑采用摄影或绘画作品以装饰封面,图片的选择很精,从中不难看出编辑的苦心。例如1997年7 月正值香港回归之际,这一期《读者》的封面是一个头戴中国传统头巾的女孩期盼的面容;1998年第1期则以红色为主调, 腊梅和绒布虎突出了迎春的主题。这些图片均巧妙烘托了气氛,恰到好处。而其更多选用的是风格淡雅别致或有浓郁人情味的作品,紧密结合了雅俗共赏的内容风格。如1995年第4期画家何家英的《秋冥》,有宁静素雅之美;1998 年第4期封面的油画,描绘了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另外, 《读者》的封面设计长期保持了一种基本样式:以白色为底色;毛笔所书“读者”红色刊名位于正上方;下面安排长方形图片,其外又用线框起;小巧的期号则标于右下角。虽然《读者》已办了近二十年,又经过一次更名,但它的这种封面设计始终如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读者所熟识。人们往往是匆匆走过,就能一眼发现报摊上摆放着新一期《读者》。总之,《读者》的封面设计既美观,又体现了其内容和风格,已成为刊物的一种标志,深入人心。

在版式设计上,《读者》长期保持了雅致平静、简洁紧凑的风格,与内容紧密统一,营造出灵动、朴实的独特意境。1998年年初,《读者》确定了自己的刊徽——标准色为绿色的蜜蜂图案,比喻其为人们传播知识,提供精神食粮。此刊徽设计简练、美观,放在封面刊名上方,十分醒目。刊徽是一本杂志的象征,为了让读者熟悉它,编辑又将其作为尾花,这也使版面活泼了许多。

总之,《读者》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和谐完美地体现了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风格。《读者》文摘经过十几年来的一贯坚持,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成熟的编辑特色”。

四、论《读者》风格的意义

一种刊物一旦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如同一棵树深深地扎下了它的根,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情况,都会枝繁叶茂,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探讨《读者》的风格问题对于文摘类以及其他各类刊物都很有借鉴意义。

有风格,才能使刊物成为精品,真正拥有读者,从而具有竞争优势;有风格,才能使刊物立异标新、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如何在众多的报纸杂志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每一个编辑思考的问题,而《读者》的成功之路不正是最好的答案吗?一种刊物特有的思想和风格,必将吸引那些志趣与之相投的读者,赢得很好的口碑;这个读者群又必将随着刊物风格的保持、人们的互相推荐而不断扩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刊物就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双丰收,这不正是作为编辑梦寐以求的吗?

推而广之,无论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各个领域的编辑,只有坚持自己的风格才有出路。如果只甘于跟在他人之后,庸庸碌碌,不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那真是一个编辑的大不幸。

标签:;  ;  ;  ;  ;  ;  ;  

如果你有风格,你就有“读者”_读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