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审计局副局长吴金堂_养老服务论文

访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审计局副局长吴金堂_养老服务论文

访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审计局副局长伍锦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山市论文,审计局论文,副局长论文,全国人大代表论文,伍锦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会期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台山市审计局副局长伍锦棠建议,加快发展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和服务模式,让老年人无后顾之忧。

      伍锦棠认为,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养老环境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据民政部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至3种,慢性病发病率53.9%。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自然病理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现在,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另一方面,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同样存在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

      伍锦棠曾对多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只是单一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解决老人的看护和衣食温饱问题,以“养”为主,“医”则勉为其难,基本没有设立治疗室或护理室,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部分养老机构虽与距离较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但该合作方式操作较为简便,只限于对危重养老人员送转医院,缺乏一般日常护理治疗的能力。许多养老机构没有专业护理治疗人员,兼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护理治疗需求。此外,养老机构即使有治疗室也获得不了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费用难以承受。

      为此,伍锦棠建议,加快发展“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把医疗和养老相互融合,有病治病、无病疗养,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真正契合老年人的需要。一是加快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开展专业医疗养老服务,按不同需求、分级设置专业护理院、生活协助护理院、临终关怀护理院,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二是鼓励社区成立养老服务公司,根据老人需求,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自理、介助及需要介护的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三是除专业医养机构外,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应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广泛开展健康体检、保健咨询、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便民服务,对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年人给予医护知识指导,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养老服务。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将符合医保条件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使养老机构收养人员中的参保人员,在定点的养老机构所设的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医疗保险规定来支付;社区医院转型从事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应给予养老床位及运营补贴。五是建立养老医护人员资格准入制,探索医养结合新途径,针对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补齐护理队伍建设短板。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加大对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职业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及实训基地的投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归属感;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凭资质上岗,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化队伍。

标签:;  ;  

访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审计局副局长吴金堂_养老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