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论文_张小波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论文_张小波

新疆中地信土地勘测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生物处理措施,在整治阶段会对周围的土壤、植被、生物、水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在土地整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工程的生态改造设计,从而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在设计土地生态重建项目时,要注重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因地制宜,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对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

一、生态型土地整治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生态复垦试点。例如,在平原区的土地调控中,由于平原区地形辽阔,起伏不大,适合耕作,土地格局比较完善。总的来说,与丘陵山区和岩溶地貌区相比,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理和改善。在调控方案中,可与“桑鱼塘”的运营模式相比较,回收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各级生态系统,满足各种生物的生活需求。丘陵山区与平原区相比,地表起伏较大,土地结构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界线明显,利用难度大,修复改造难度大。在山地改造规划中,重点是如何提高土地质量,使土地能够储存更多的养分,改变其脆弱和脆弱的土壤质量。要重视土地存在的问题,预防未来的问题,实现山地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岩溶是最难处理的地形,其土层薄,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系统容易崩溃,使普通的农业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完美的模式不能整体用地,土地、水和电力建设欠发达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影响喀斯特地区土地的恢复。在具体改造方案中,采用“梯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复垦等,合理利用农家肥,提高土壤养分。

综上所述,无论采取何种调控方案,其核心理念都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将每一寸土地都开发成可持续的土地。在生态设计中,应始终坚持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措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形和环境特点。通过土地整治,使乡村景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成为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改善当地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分析

1、植被

土地工程主要是针对土地资源展开的施工工程,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围的植被和生物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具体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在土地工程施工时候,经常会对周围的植被进行砍伐和移植,并且植物经过移植的阶段,很容易出现死亡的现象,进而导致植被的多样性下降,影响土地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2)针对土地工程周围区域,若是没有进行绿化处理,这样也会影响其生态环境。

2、土壤

尽管土地工程施工对土壤结构和地质等方面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土地工程整治施工过程中,若是没有因地制宜,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就会破坏地表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土壤的生产力,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3、水环境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土地工程施工的时候,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文结构、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以平原为例,在土地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原有的地势地貌进行改变,或者增加土地资源可以利用面积,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加水资源的使用量,地表径流和地表水渗透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的改变。针对该现象,若是不及时的处理,就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

其实,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主要是在原始土地的基础之上,通过利用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进行重塑和建设,进而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土体重塑

在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土体重塑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以及地形地貌,这样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时候,需要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土体的小重塑,以此保证土体结构的稳定性。

2)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不同的一体化工程进行土体重塑。但是,在土体重塑的时候,应当注意地形地貌的持续稳定、水土流失等方面,加强对该方面的控制,以此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植被重塑

植被重塑是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关键,加强植被重塑的力度,可以恢复土地原始的的形态,进而创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在植被重塑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需要根据区域气候,以及再造土条件的不同,对植被种类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生长条件。同时,在植被重塑的时候,需要注重植被的完善性、多样性,可以从当地的植被体系进行选择,选择一些发芽率高、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的植被体系,这样可以吸引较多的动物,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

2)针对植被恢复阶段,需要对植被的组成、结构、层次和地表覆盖等方面进行强度,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循环过程,加强水分储存功能,进而有利周围植物的生长,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另外,在植被重塑的过程中,需要对植被空间的布置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如果土地恢复地距离现存的大型植被斑块比较近,就要构建与这些植被斑块的廊道和连接,进而为植被生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护屏障。

3、生态功能重塑

生态功能重塑是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核心,做好该方面不仅可也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升生态环境的功能性,构建完善的生态服务系统。那么,在生态功能重塑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可以针对土地工程区域的形态,构建相对完善的水利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灌溉能力,提升土地工程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应当根据地质地貌的实际情况,规划完善的道路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加强土地工程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当根据土地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构建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同时,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对不同植物进行重组,构建合理的搭配空间和生态空间,以此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态物质和能量循环功能,这样不仅能加强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环境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结束语

土地整治就是要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重新设计和构建新的环境生态,设计的生态系统不仅要获得最大的效益,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实现的过程中,当地环境的特点应该考虑,应适应当地条件,措施和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范围内进行,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在利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充分研究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前做出预测和规划,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4):1-8.

[2]苏少青,林碧珊,曾晓舵.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6(4):881-884.

[3]王军,李正,白中科,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340-345.

[4]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2):60-63.

[5]谢昊廷,冉瑞平,冯秀智.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8):255-259.

论文作者:张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论文_张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