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智慧性内涵传承发展黄河文化浅探-以济南市为例论文

依智慧性内涵传承发展黄河文化浅探
——以济南市为例

李记全1国庆忠2谭泽媛3

1.济南社会科学院 山东济南 250099;2.临沂正直实验学校 山东临沂 276025;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摘 要: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与黄河文化的智慧性内涵有关。“河出图”,河图表述了生生循环的自然规律、蕴含了天人合一观的理论根基,以此教导先民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并遵循规律从事生存活动,奠定了古智慧文明的基础。济南市在实施携河发展、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过程中,通过深挖名士文化、宣传养生文化、加强人的教育、成立研究机构等途径,对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黄河文化;智慧性;河图;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思想意识

黄河被誉为“四渎之宗”,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与象征。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与黄河文化的智慧性内涵密切相关。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饱含了内在精神与价值,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济南市在实施北跨东延、携河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同步传承好、发展好黄河文化成为应有之义。

自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后,乐府横笛曲《折杨柳》成了唐教坊曲《杨柳枝》。但是,无论如何翻新,作为表意实践的“杨柳”依旧存在。这种客观存在表明,重要的不是语言结构或程式,比如《杨柳》的词牌范式,而是言说主体在语言系统中的“翻新”。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一、从河图看黄河文化的智慧性内涵

河洛文化诞生于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主干和源头。[1]《易·系辞》有段文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天人合一作为黄河文化的内在精神之一[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受重视。河图中阴阳象数关系的不同排列组合所反映的天、地、人之间的整体相应关系,便是“天人合一观”的理论根基;所表述的物极必反、生生循环的自然规律,便是“天人合一”中的“天”,即传统文化中的天道。

图1 河图

宇宙自然这种生生运化不息、循环往复不止的无限性与永恒性,被黄河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在精神体现出来。“圣人则之”,“则”的就是河图中蕴含的天地自然与阴阳五行规律。

图2 阴阳环抱

从五方与五行关系看,北方(下方)属水,主藏,具渊涵之象;南方(上方)属火,主长,具生长之象;东方(左方)属木,主生,具生升之象;西方(右方)属金,主收,具肃降之象;中央属土,主化,具承载运化之象。北南东西四方环抱于中央,形成互根互离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五方环抱图模型[2](见图2)。阴阳环抱,循环往复,运化起来便形成了“无生有,有化无”以及“生、长、化、收、藏”的发展轨迹。因此,天地之间的万有万象呈现出生生循环的发展周期。

“天人合一观”是整体与辩证的统一,强调天地间任何事物无论怎样运动、变化、发展,无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怎样变化,都始终在自然规律的造化繁衍下,都呈现出整体与辩证的特性。[4]

二、天人合一观

河图(见图1)由十组黑白色圆点组成,奇数为白点表“阳”,偶数为黑点表“阴”,通过北南东西中的五方布局,蕴含了阴阳规律、五行法则等内容。

(2)推广普及养生文化。中国传承下来的养生文化,讲解了获得身心整体健康的理论和方法,这些内容是先人智慧的总结。而当今社会,世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违背规律,“病态百出”。如:在穿衣打扮方面,年轻人穿露脐装、低腰裤,将重要穴位暴露在外,引发各种疾病;在手机使用方面,不少人沉溺其中,成人及孩子一同玩手机娱乐消遣,浪费了时间,滋长了陋习;在电子游戏方面,游戏者沉溺于游戏中暴力、情色渲染带来的视听觉刺激,甚至导致抢劫、猝死等现象,毒害了自己、污染了社会;在少儿节目方面,娱乐化元素越来越多,教育的意义越来越淡,以致人们感觉可观看的少儿节目越来越少,不利于培养少儿的优秀品质;在婚恋行为方面,艾滋病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出于猎奇、寻求刺激、标新立异或压力过重、心理畸变等因素导致的同性恋行为也步入人们的视野,其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的生生循环之性,必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宣传媒体方面,不论是穿衣打扮、玩手机打游戏、观看娱乐节目还是同性恋等现象,影视、报刊、网络等作为宣传媒体,为赚取收入,以宣传上述现象为亮点博人眼球、引起关注、误导观众,是人类社会徘徊在“礼、智、信”层面无法进步甚至下滑的重要原因。养生文化注重治未病,更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关于自然、社会、人的规律与法则,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对形式各样的追求纵意纵欲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抵制能力,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社会风气也将逐渐改变。

根据采样定理,当采样率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2倍时,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数据。本系统采样率为25 ksample/s,当电机转速为10 r/s时,频率为2 000 Hz,完全满足采样定理,所以该系统适用于该转速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包络检波器采集读取天线端电压幅值,之后将获得的数据采用MATLAB仿真得到天线端电压幅值随时间变化曲线。

济南作为黄河入海前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在携河北跨、迈入“黄河时代”的进程中,同步规划、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对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时代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三、济南传承发展黄河文化的思考

无论人类做什么,都无法回避自然规律对自身及相关一切存在的作用。龙马负图,神龟献书,伏羲画卦,开启了中华文明,揭示了天、地、人之间形成整体相应关系的那个自然规律,以此教导先民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做到法地顺天,以符合人自身生命活动的运化要求、生存要求以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这便是黄河文化智慧性内涵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以智慧闻名的缘由!

(1)挖掘弘扬名士文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从济南北跨区域看、从黄河流经地域看、从黄河文化中蕴含的阴阳易理来看,在济南诸多名士中,长清的扁鹊、章丘的邹衍[5]和济阳的张尔岐[6]尤其值得关注。一是深入挖掘与此三人有关的文化。阴阳五行家邹衍的著作都已遗失,根据古书中的一些记载可知其学术思想体系主要由五德终始说和大九洲说两部分构成;有关张尔岐的研究非常有限,没有专门著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其经学与礼学方面。关于扁鹊的文献,当前研究相对广泛深入,但业内外学者仍有诸多怀疑。因此,与此三人有关的文化值得进一步挖掘并研究。二是加大扁鹊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名医扁鹊把阴阳学说引申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各个方面,开辟了中国医学发展的正确道路。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墓出土了医学竹简(以下称天回医简),其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高于马王堆医书,[7]进一步丰富了扁鹊文化。对此,应大力宣传扁鹊文化,可借举办扁鹊论坛之机,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将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国内外推广开来;关于天回医简在中医理法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研究,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可作为论坛的一个常驻主题。三是统筹打造扁鹊旅游专线。扁鹊故里在今长清区归德镇,其采药、炼药的遗迹还集中分布在城北郊素有“齐烟九点”之称的药山、鹊山一带。两山隔河相望,相距不远,可在两山之间建立扁鹊博览园,在扁鹊故里建设扁鹊纪念馆,开通黄河航运,打造长清扁鹊纪念馆至济南扁鹊博览园的扁鹊游览观光专线。在扁鹊博览园内种植相应中药材,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黄河文化,不断增进游客的认同感。扁鹊博览园建设成型后,也可作为举办扁鹊论坛的场所。

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生生循环的自然规律作用下运化发展,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化、收、藏”状态。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万物之一,从出生到死亡,随着自然规律的生生循环之性自然而然地经历着“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过程。人必须尊重规律,天道不可违,“顺之则生,逆之则亡”——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顺天”“合天”的本质内涵。

(3)根本是突出人的思想教育。上古先人总结出宇宙自然的规律法则以教育人们法天则地、顺物合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人及社会意识形态从“道、德”层面逐渐下降为“仁、义、礼”层面,社会问题繁杂多变。社会意识形态是个人意识形态的集合反映,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解决社会问题,和谐社会关系,根本途径需要从个人入手,从个人的思想意识入手,坚持“去甚,去奢,去泰”,按照“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不断自我反省,净化思想意识——这是治本之策、净源之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着眼长远,突出抓好幼儿及中小学生教育,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中小学阶段开展智慧经典背诵活动、开展训诂背诵活动,于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起到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的作用,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济南名士”,使济南在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向好向善转变中走在前列。

3.9 高风险食品。高风险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生食水产品、生食蔬菜、冷冻饮品、食用植物油、预包装冷链膳食、集体用餐配送膳食、现制现售的即食食品等食品。

(4)成立黄河文化研究机构。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知名度高,影响深远。作为黄河文化分支的易文化,山东大学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洛阳大学有“国际易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对于黄河文化,也应成立黄河文化研究机构。最好在国家层面,由政府主导,至少由沿黄九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等组成,有志于研究黄河文化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均可参与,形成相对系统完备的黄河文化研究格局。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发掘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二是系统梳理、整合提升黄河文化;三是加强身心活动的实践探索,见证天、地、人之间的各种规律与法则,在传承发展黄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好“领头雁”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进一步调整着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林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相关技术的发力支持。然而,在对林业技术推广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劳动力的素质也不是很高。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林业管理部门,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5)建设大型黄河文化园。济南黄河段文化资源虽小规模零散分布,但相对集中在药山——鹊山——华山一带。可考虑在此区域建设一座大型黄河文化园,打造成济南黄河文化地标式建筑。结合穿黄隧道建设,恢复建立泺口渡口,设置舵楼、疙瘩船、划子等渡船,宣传黄河号子、黄河夯歌及相关传说,打造具有济南黄河特色航运文化。将百里黄河风景区、黄河森林公园进行提升整合,培养市花荷花、种植市树柳树、放养市鸟鸥鹭,以特定标识物来彰显济南形象。恢复“鹊华烟雨”美景,传承济南历史文化,打造“黄河时代”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新特色。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地、九烈士纪念碑等为载体,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旅游线,激发民族意识,增加爱国情感。开设美食店,突出济南特色的黄河鲤鱼、炸荷花、荷叶粥等美食,让济南黄河文化回味于游客唇齿间。展播以黄河为题材的视频,举行“四蟹灯”等民俗表演,展示龙山黑陶等艺术品,激励社会各界共同传承发展黄河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伟.黄河与齐鲁文化研究的价值、现状与展望[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82-87.

[2]刘战魁.道德经全解(第三卷)[M].加拿大:Awakening Light Press,2012:49-58.

[3]彭岚嘉,王兴文.黄河文化的脉络结构和开发利用——以甘肃黄河文化开发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02):92-99+13.

[4]刘战魁.道德经全解(第四卷)[M].加拿大:Awakening Light Press,2014:190-193.

[5]徐长玉.济南文化通览-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济南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21-127.

[6]李志美.张尔岐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柳长华,顾漫,周琦,刘阳,罗琼.四川成都天回汉墓医简的命名与学术源流考[J].文物,2017(12):58-69+1.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研究”(项目编号:JNSK18C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记全(1983-),男,山东莱州人,济南社会科学院主任科员;国庆忠(1975-),男,山东临沂人,临沂正直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谭泽媛(1975-),女,湖南攸县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

标签:;  ;  ;  ;  ;  ;  ;  ;  ;  

依智慧性内涵传承发展黄河文化浅探-以济南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