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论文_周亮辉,陈瑜

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论文_周亮辉,陈瑜

宁波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我国港航道建设的现状,港口建设的成就、航道整治的重要成果,以及港口航道建设过程中获取的科技成果。港口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水路是水路运输的载体,港口和航道是综合运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国际竞争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据此,本文主要以宁波舟山港为实例对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发展

一、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

(一)港口资源整合

1、海域相通相连

宁波市和舟山市,两市均以临港工业为主导,实现“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战略,将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统筹城市与港口发展规划,根据《宁波一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一舟山港分为19个港区,其中宁波片8个港,舟山片11个港区,两市城市总体规划应与港口专项规划相衔接

2、两港优势资源互补性强

双方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对有限的港口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港口效益最大化。一方面满足宁波方缺少岸线的需求,从而突破临港工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通过双方的分工协作,共同引进投资,落户于符合港口产业发展的区块,使宁波一舟山港形成一个聚集效应,壮大两市经济。从岸线资源看:宁波港深水岸线资源紧缺,舟山港与大陆的联系度较低,深水岸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宁波目前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很有限,而舟山还拥有可开发建港的海岸线长达1500余km,其中水深-l0m以上的深水岸线183.2km,水深超过-15m、可建25-30万t以上的港址有25处,岸线长达103.5km。

(二)国家政策

政府不断加大对宁波一舟山港的优惠政策。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吸引资本注入。鼓励发展“地主港”模式。

(三)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规范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比较保守,2008年宁波一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083万TEU。超过设计通过能力840万TEU的29%,即平均每个泊位吞吐量达到67.7万TEU,仍正常运作。如根据设计通过能力乘以129%进行计算,得出2015年、2020年分别须建17个、28个泊位,与按设计通过能力计算得出的2015年、2020年分别须建26个、40个泊位,相差很大,且宁波片还在规划建设梅山一期、二期、大榭二期等,初步推算.在宁波片占有压倒优势的前提下,如2020年宁波一舟山港确实能够达到3000万TEU,则舟山片将有700万TEU,这也是一个相对利好消息。集装箱化比率有待提高。

(四)设施建设

设施不完善,宁波一舟山港的集疏运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集装箱过于依靠公路,内河、江海,海铁联运少,港口信息化程度低,报关、报检、集装箱周转、集卡拖箱等效率低。宁波一舟山港口功能较为单一,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滞后,港口商贸、仓储功能拓展不够。宁波一舟山港的集装箱码头布局分散、深水岸线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码头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不够,公用泊位生产能力不足,尤其是专业化集装箱泊位严重不足,尚不能满足外贸物资快速增长的需要。

(五)投资风险

在中国,港口投资的风险客观存在。港口建设投资不仅投入资金巨大、回收期长,而且其收益受国际航运形势、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外贸政策、区域港口竞争、港口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因此港口投资的风险程度亦不易预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港口与航道工程的发展策略

1、在内河航道工程建设中,必须统筹规划,充分考虑航运、水电、农业灌溉、防洪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管理和综合开发,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确定航道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有必要结合河道的自然特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航道管理部门务必常常实施航道测量,便于保障航道的通顺,水运常规运转,若是察觉航道运输存在障碍,就务必及时通知航道疏浚企业,实施航道疏浚操作。航道管理部门西定制合理的规划,选用合适的时间和季节处理航道回淤,扩大对建筑物与船闸的维修整改能力,落实航标、通讯等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航道疏浚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有着收效快、机动灵活性高等特征,施工相对于简化些,人力、物资资源损耗不大小,并在实施航道疏浚实施后还能提高航道尺度。虽航道疏浚带动极大的利益,但还会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会改变现有水流泥沙条件,存在恢复原地形的趋向,通常还是会发生泥沙回淤现象。回淤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水流为取得新的输沙平衡而形成的再造床过程。诸如不同组合的船舶、不同时间均匀进出港口的船舶数量等。所以,需选用模拟试验,利用把试验中模拟船舶到达进、出港时间和频率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比较,选用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达到资源应用最优化。

3、基础设施的深水化与大型化,提高综合运输效果。港口与航道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工程,通常投资较大,影响范围较大,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才可迅速提高综合能力。船舶的大型化是缩减航运成本的关键方式。大型船舶的航行对港口的水深调头水域与陆域与设备的布局需求较高,配套设备需具备巨大的系缆、防冲配置等方面,功能多样是未来港口的发展效果。将以往的货物运输作为是港口重点功能时,还要供应工业与商业服务,塑造为港口作业的物流化、港口布局的网络化与港城格局的一体化。伴随物流业的逐渐提高,港口在物流业中的关键效用逐渐显著,需将部分重要港口塑造成以商品的原材料开采、加工生产至配料营销、废物处理为一体的物流供应链。

4、需供应安全可靠地水运监管保证。船舶是水运监管的主体,其是以水路安全畅通、船舶安全航、口岸安全配载等为基础,在配载、装卸、签证、稽查等部分,选用紧靠海事、航道、港口与运管的一体化管理。创建健全的水上搜救中心,创建水、陆、空三位一体搜救机制,配置领先的救援设备,提高水运安全意识,增强搜救应急能力。

5、建立综合航道管理信息网络,建立航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水上交通电子政务系统,不仅可以加强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还可以支持安全服务,同时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便捷的水运服务平台。为了扩大和加强水上安全监测的范围和等级,重点是对高等级航道的密实段和事故易发段进行监测,另外,要实施水上运输安全监督和航道航权维护。

6、在港口和航道工程的未来发展中,国家务必提供巨大扶持,便于完全体现港口航运推动经济发展的特征,促进港口专业化、国际化,进而提升国际贸易,给我国水运能力达到坚实的基础,继而提升经济建设脚步,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港口与航道工程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建设的推进调整,完善航运政策体系,以便充分发挥港口航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还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协调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惯例,拓展服务功能,提高航运综合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重要先进港口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对港口建设的整体布局规划,并结合规划布局与发展现状,对港口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港口间的分工合作实现共赢。要不断促使港口和航道建设的专业化和国际化,以此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脚步,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全国港口航道工程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然而,它仍然面临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对此,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和利用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现实,发展港口航道工程。水运不仅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航道工程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促进港口航道工程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楼江涛.港口与航道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13(6):174-174.

[2]陈道生.港口航道施工现状及解决方法[J].科技传播,2014(21).

[3]华凤飞,马超,张志敏.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4]裴昱.港口与航道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16):58-58.

论文作者:周亮辉,陈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论文_周亮辉,陈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