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管理策略论文_毕玉婷

(吉林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132011)

【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管理策略,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27%、机械通气时间(6.85±1.33)d、住ICU时间(8.02±1.46)d、患者环境护理质量评分(17.5±0.2)分、口腔护理(16.5±1.0)分、体位护理(18.1±0.5)分、呼吸道护理(19.2±0.1)分、心理护理(19.7±0.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067-01

前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征。有研究指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中,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基于循证护理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并观察了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4例。观察组患者性别:男:女=25/19,年龄(19--85)岁,平均(48.79±3.49)岁。对照组患者性别:男:女=26/18,年龄(20--94)岁,平均(48.60±3.47)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所有入选者,均为机械通气患者。(2)患者参与研究前,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分组方式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观察组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实施流程包括“成立小组”、“分析问题”、“寻找证据”、“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3项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环境护理、口腔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5项指标。

1.5 评分方法

护理人员需于患者出ICU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共0--100分,共5大项目,每个项目2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27%、机械通气时间(6.85±1.33)d、住ICU时间(8.02±1.4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3 讨论

ICU的常规管理模式,虽较注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因管理手段缺乏证据的支持,科学性以及完善性往往有所欠缺[1]。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3.64%、机械通气时间(11.45±1.89)d、住ICU时间(15.70±0.27)d。

循证护理模式是在寻找护理证据的基础上,以证据为支持,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的一项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强的优势[2]。该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势如下:(1)成立小组:护理人员需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应召开大会,分析问题、制定护理对策。(2)分析问题:环境质量差、呼吸道及口腔护理质量低、气囊与体位护理不善、负面情绪严重,均为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需从上述角度出发,寻找证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3)寻找证据:护理人员需借助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ICU护理”、“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关键词,查找护理证据。(4)制定对策:护理证据收集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共同召开大会。利用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护理证据进行评价与筛选。最终制定护理对策,并对其进行实施。(5)实施对策:护理人员应每日3次对病房进行消毒,每日通风3次。病房内的废弃物、患者的排泄物应及时清除。家属探视前后,均需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手消毒,避免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人员应每日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药物如下:生理盐水2ml+布地奈德2ml+异丙托溴铵2ml。针对气管插管者,应及时帮助其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采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囊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易诱发黏膜损伤。如患者病情允许,护理人员应考虑及早撤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如无禁忌症,建议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预防误吸,以免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针对负面情绪严重者,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得以进一步降低。本组患者接受上述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27%、机械通气时间(6.85±1.33)d、住ICU时间(8.02±1.46)d、患者环境护理质量评分(17.5±0.2)分、口腔护理(16.5±1.0)分、体位护理(18.1±0.5)分、呼吸道护理(19.2±0.1)分、心理护理(19.7±0.3)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碧占,覃春玲,陈红萍.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及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52-54.

[2]曾丹丹.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名医,2018,15(06):111-112.

论文作者:毕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护理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管理策略论文_毕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