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服的发生看古装理想

从棉服的发生看古装理想

一、从冕服的发生看古代服饰理想(论文文献综述)

赵连赏[1](2020)在《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文中认为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着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宋代其使用范围被大幅缩减,但冕服制度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未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明初冕服制度的建立和随后数次冕制的更定来加强、巩固统治,向有利于他突出皇权皇威的目的不断迈进。本文仅对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及动因和随后在洪武朝内发生的若干次冕服制度调整内容及动因进行初步分析。

江世慧[2](2020)在《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阴阳五行思想早期反映了古人普遍的自然观念,是中国古代解释宇宙间阴阳对立消长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人们借助于阴阳五行思想以及由它而衍生的关系把宇宙看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将天地人以一种特殊的关系联系起来。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颁布实施政令、农业生产、艺术形态等方面都受其牵扯,对古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阴阳五行思想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也形成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制度,每一种服饰的穿着几乎都有明确的规范,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使用来区分等级地位的细节愈加复杂,将这种秩序化的表达更为明确。分析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从而对阴阳五行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梳理中国传统服饰的脉络有助于深入对当时社会形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理解,探索中国传统服饰背后的审美意蕴,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其艺术风格在文化方面的认识。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以阴阳五行思想为理论基础,简述其概念特点及发展演变过程,进一步昭显阴阳五行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印记,继而从循环平衡观、中和适度观及天人合一观三个方面阐述阴阳五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美学思想,最后分析阴阳五行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影响以及设计实践。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工艺、质料等方面的追求,是遵循宇宙规律的生态观的体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注重精神需求的表达,凝聚了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成为社会等级秩序的具象表征。

李秋雨[3](2020)在《“三礼”服饰审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三礼”服饰因其丰富的政治美学意涵,为研究先秦轴心时代的礼乐传统提供了新的角度。其中,礼仪性、象征性与艺术实践性是确立“三礼”服饰审美的三条逻辑路径。西周已经制定出比较完备的服饰制度,从服官到服制,条目繁多、严谨的服饰系统使得贵族阶层服饰首先具有了强烈且丰富的政治等级意味。由此建构出的服饰礼仪联结了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象限。服饰一方面扮演着“明贵贱,辨等列”的政治角色,使得各个阶层都能够得其所位,一方面也借助其层次分明的礼节范式,将一种尊亲相属的政治内核嵌入进人们的日常经验与情感结构中,成就了服饰中权力关系与美感关系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在吉礼与丧礼两大重要的礼仪场合中,“三礼”服制分别呈现出“位高服尊”与“有礼有节”两类审美倾向,将政治与亲缘的同一秩序纳入到民众日常的心灵体认与情感结构中,通过服饰之礼中达到维护政治的核心意旨。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造型设计与纹饰艺术,服饰也成为展现个体形象与魅力的通道,构筑出充满诗性意蕴的服饰空间。首先,在造物原则上,服饰作为一种物化之器用,将古代哲学中“道”、“象”、“器”三个关键性的概念联结到一起,达成了天地精神与服饰境界的和谐共通,构建出服饰者的威仪之象。其次,具身感知的服饰质料与十二章纹艺术体现出经由抽象化的人文之美,使得“三礼”服饰逐渐衍生出代表华夏气质的华美意旨。再者,蕴藉是一种藏而不外露的、恰到好处的服饰张力。裼衣与袭衣在不同场合下的遮蔽与显露之趣,引申出显隐相生、文质相变的美学张力,形成了“三礼”服饰蕴藉古典的美感体验。在服饰空间的运用上,服饰与身体之间的互动造成了线条与空间的流动,在这种流动中显现出服饰者浩瀚的宇宙意识与充沛的生命韵律,在有限的服饰空间中延伸出无尽的美学意蕴。经由礼仪性与象征艺术建立起来的“三礼”服饰,在贵族群体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锦衣而立”的服饰人格。服饰对于贵族群体的意义,首先是一种基础的道德培养,从对身体服饰的约束开始培育自律健全的君子人格。其次,在较为严肃的政治场合,服饰语言往往凭借其政治性的隐喻表达,在礼的统筹下将忠诚、威仪与谦逊等美好品格日益融入进服饰者具身的政治实践中,完成政治情感的沟通与诉说。在锦衣而立的人生进程中,优雅、完满的礼仪服饰将审美实践的追求融入进君子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赋予了君子群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并在《诗经》写作中呈现出多重维度的诗化表意空间,最终达成服饰人生的审美圆融之境。

韩若梦[4](2019)在《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关于文化自信做出了深刻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教育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立场、不断传承我国文化的优秀基因,同时向社会展示中华审美风范。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学位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自己学位的重要身份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从学位服的发展历史进行探究,学位服受到中世纪教士袍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中世纪教士袍发展而来的,我国的学位服也是在西方学位服的影响下产生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伴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在198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级学位制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同时,学位服作为各大高校的重要形象,我国在1994年确立了第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位服体系,以满足当时社会对于学位服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与使用,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制定的学位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学位服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的社会倡导文化自信,要始终立足于文化的前沿,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逐渐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同时,学位服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形象,也代表着相应的学识,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以便增强我国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因此,提出了对于我国现代学位服的创新设计研究课题。本论文以创建具有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特色的学位服饰设计为主要研究目标。一方面,首先深入研究学位服的起源和发展史,以及通过对欧洲服装形制的分析,总结出学位服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其次,我国在近几年不断强调文化自信,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创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成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弘扬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再次,通过对我国传统礼制文化,科举制与我国学位制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等级制对现代学位服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化合理性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欧派”、“美派”代表院校的学位服饰,总结出现今我国学位服设计的不足之处。因此,在设计我国学位服时要遵循几个原则包括“统一原则”、“加重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和韵律原则”,也要遵循“TPO”原则,不断对学位服的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不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设计出凸显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特色,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位服。因此,设计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位服与教育文化发展趋向和学位制度的设定相符合。

刘家彤[5](2017)在《西兰卡普的面料开发及其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织锦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高难度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国纺织品中价值最高且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艺术品。在着名的云锦、宋锦和蜀锦这三大名锦之后,土锦与壮锦、黎锦、傣锦被合称为中国民族民间四大织锦。西兰卡普与土家花带并称土锦,于2006成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无文字,而西兰卡普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含着土家民族的文化心理,显露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同时对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但随着社会迅猛发展、商品物质不断丰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西兰卡普生产工具的落后、耗时费力、厚重不易洗涤等,使得西兰卡普不适应现代人生活,因此给西兰卡普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冲击。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将西兰卡普的图纹用针织的方式进行面料开发,并提出将不同寓意的西兰卡普纹样根据家居风格进行设计,使开发后带有西兰卡普纹样的织物适用于不同现代家居风格家居。设计实践部分就婚庆主题家居风格,对传统土家纹样进行设计,采用新面料进行设计实践。不仅让家居设计中透露着文化,也让西兰卡普融入了现代生活,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又对西兰卡普纹样进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文化,同时也让传统西兰卡普成为藏品走进千家万户。

叶春秀[6](2016)在《中国古代官吏服饰的伦理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中,“礼”一直作为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而“礼”是对各种伦理关系的具体规定。服饰当中蕴涵的伦理道德观念是行为主体思想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反映社会成员普遍心理状态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服饰最具代表性的官吏服饰作为一种具象符号在遵循“礼制”的前提下,在培养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它与传统的“礼”是如何共同作用的,是如何从服饰中体现出“礼教”的功能,服饰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表现为一种道德命令,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服饰是记录人类文明的一种物化形式,也作为一种具象符号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和思想,受到各时代人们主观意愿、社会习俗、审美趣向、道德风尚和等级秩序的影响。服饰作为一种外化物的存在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时代的思想特质和民族精神。中国传统官吏服饰将时代思想、美学、哲学、道德融为一体,通过服饰的形制、色彩、材质、纹样、配饰物等方面作出的规定,不但体现出了时代之间的差异性,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规定。随着对服饰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官吏服饰,无论在史学角度还是美学角度,对服饰的研究已经日益全面,服饰所具有的美学特质不断的被发掘出来。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代表的官吏服饰具有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物”和“艺术”,而应该从多角度出发来研究。本文通过伦理学的视角,研究官吏服饰文化中的道德现象并揭示其文化社会功能,更容易丰富服饰的研究,发掘历朝历代服饰背后的文化现象和伦理旨趣。

蒋建辉[7](2015)在《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文中提出服饰毋宁是与伦理紧密相连的存在物。因服饰自身“真”的价值的蕴含,伦理观念“善”的价值的灌输,服饰也就有了美的万千形态,成为伦理的理想之器,审美的应然之物。我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中,因儒、道、墨法等伦理支脉的各异,以及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层),不同群体,对服饰则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善恶原则,从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服饰伦理观念。总的来说,易学位处中华文化之端,确立了传统服饰的主体思想和精神指向,服制有了基本的框架,服饰的价值被赋予了人文主义的色彩。儒家学说因尊崇礼仁,从而使传统服饰(尤其是官方礼服)具有了等级含义和道德意义;道家因主张“道法自然”、“人性自由”,从而使传统服饰开始有了形式与内容的分野;墨法因具有极端的功利主义精神,因而将传统服饰逼向了狭隘的物欲一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在审美及伦理指向上,追求真善为美,和谐共生,实现了伦理与审美的价值合一。但因维护社会统治的需要,传统伦理又不得不采取了提倡共性,压抑个性的“护礼”方式,使伦理与审美走向了价值分离。作为伦理的形象外展,服饰的形貌毋宁是随着伦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服饰因一直未能打破天对人的束缚,一直沿着“娱神”和“娱人”、“合礼”和“合理”的矛盾斗争路线不断前进,故而服饰在有关形貌和礼仪上,衣袖或宽或窄,色彩或明或暗,礼仪或丰或简,出现了“娱神性”与“娱人性”共存,“合礼性”与“合理性”同在,“华夏服饰”与“夷狄服饰”混搭这样的多元局面。但是,总的来说传统服饰并未突破“护礼”的禁区,而是将人的价值贬损于天的价值之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想之器。这种情况直到近现代伦理的转型才发生彻底的改变!伴随近现代伦理的转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天的道德含义逐步褪去,天与人沿着主客二分的路线各自发展,人的价值日益丰满,服饰的审美意味也就日渐浓厚。当代服饰,因伦理与政治生活的剥离,日益脱离传统的价值方向,沿着个性主义的发展方向位移。于是,传统服饰的保守风格不见了,多的是个性的随意、风格的多元。服饰所具有的礼仪精神不见了,多的是个性的洒脱和功能的实用。服饰对人的束缚不见了,多的是个性价值的表露和审美价值的超越。这种个性化潮流的出现,虽为服饰开辟了个性审美的新风尚,却也为服饰传统的扬弃带来了隐忧。如何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批判吸收西方平等、自由的理性精神,指导人们树立健康、科学的服饰伦理观,成为当前我国伦理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吕钊,王婷[8](2014)在《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内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分析舞蹈服饰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功能属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舞者的社会角色和服饰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中国古代舞蹈服饰在特定时期打破了服饰流行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古代服制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毛素梅[9](2012)在《浅析周代帝王冕服的文化特征》文中指出冕服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最主要的代表,是帝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饰制度在周代趋于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周代帝王冕服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嬗替的标志之一,对后世章服制度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透过周代帝王冕服设计的外部表现形态,窥探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结构,以求得到对中国古代服饰本质有较深刻的认识。

马丽[10](2011)在《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兰卡普是为生活而产生的手工艺品,它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逐渐成熟与发展,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独特的审美心理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技艺——西兰卡普在如何与时俱进来适应社会进步遇到了一些困惑。本课题从西兰卡普的基本定义入手,通过对历史文献、民俗调查、研究资料的梳理,从西兰卡普常用的图案、色彩、审美等角度出发,探讨其特征及传递的内涵与寓意来分析了其艺术特征。从土家族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民间禁忌、风俗习俗以及变迁过程汉巴文化的融合在织锦图案上的体现,分析了土家织锦的民族文化背景,揭示了隐藏在土家织锦当中的审美追求和情感寄托。把西兰卡普图案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从直接运用法、间接运用法、创再造运用法的角度对服装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传统的手工技艺——西兰卡普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秘魅力,在此背景下研究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冕服的发生看古代服饰理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冕服的发生看古代服饰理想(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
    1、明初冕服制度内容
    2、明初冕服制度与周、汉、唐、宋等朝代冕服制度主要内容比较
二、明初冕服制度确立的动因分析
    1、祛除繁琐
    2、承袭古制
    3、突出皇权
    4、力求节俭
三、洪武朝冕制变化及动因
    1、洪武十六年调整后主要内容
    2、洪武二十二年冕制更定
    3、洪武二十四年调整后主要变化
    4、洪武二十六年调整后主要变化
四、朱元璋反复调整冕制的动因
    1、继续推崇礼制,强化冕制标识与皇权建设
    2、希望明代冕制成为历史的一代典范
五、小结

(2)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阴阳五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中国传统服饰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阴阳五行的概念和渊起发展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概念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点
        二、五行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阴阳五行的渊起及发展
    第三节 阴阳五行的影响
        一、阴阳五行对思想的影响
        二、阴阳五行对政治的影响
        三、阴阳五行对历史观的影响
第三章 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
    第一节 循环平衡观
        一、循环平衡观的内涵
        二、循环平衡观的审美意蕴
    第二节 中和适度观
        一、中和适度观的内涵
        二、中和适度观的审美意蕴
    第三节 天人合一观
        一、天人合一观的内涵
        二、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蕴
第四章 阴阳五行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
    第一节 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
        一、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影响
        二、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影响
        三、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材质的影响
        四、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款式的影响
        五、循环平衡观对中国传统服饰配饰的影响
    第二节 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
        一、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影响
        二、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的影响
        三、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材质的影响
        四、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款式的影响
        五、中和适度观对中国传统服饰配饰的影响
    第三节 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影响
        二、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服饰款式的影响
        三、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服饰工艺的影响
        四、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服饰配饰的影响
第五章 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文化价值
        二、美学价值
        三、经济价值
    第二节 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原则
        一、传统与创新相统一
        二、意与象相统一
        三、装饰与实用相统一
    第三节 设计实践
        一、设计主题
        二、效果图及说明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三礼”服饰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礼以立服:服饰身份的政治建构
    第一节 “三礼”与服饰制度的生成
        一、服官:设官分职,辨其用事
        二、服制:分别礼数,莫过舆服
    第二节 作为政治媒介的服饰
        一、见美尽饰:“位高服尊”之吉服
        二、去美去饰:“有礼有节”之丧服
第二章 纹饰而彰:服饰魅力的诗性呈现
    第一节 象法天地,威仪之显
        一、服饰中的数与象
        二、“正色入服”的实践
    第二节 衮衣绣裳,华美之彰
        一、质料的“具身感知”
        二、“形神兼备”的十二章纹
    第三节 显隐相生,蕴藉之达
        一、裼袭之辨
        二、流动的服饰空间
第三章 锦衣而立:服饰人生的审美实践
    第一节 服饰“成人”与君子的道德修养
    第二节 服饰载道与君子的政治品格
        一、王德: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二、君子之德: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第三节 服饰审美与君子的艺术精神
        一、服饰的日常审美形态
        二、服饰的诗化表意空间
        三、服饰人生的圆融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中西方学位服的文化背景研究分析
    2.1 学位服的概念
    2.2 中西方学位服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西方学位服产生的社会背景
        2.2.2 中国学位服产生的社会背景
    2.3 中西方关于学位制度理论性研究分析
        2.3.1 西方学位制概念的起源
        2.3.2 西方学位服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进程
        2.3.3 中国学位制概念的起源及发展
        2.3.4 中国学位服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进程
    2.4 中西方学位服的礼仪及其象征性分析
        2.4.1 学位服礼仪分析
        2.4.2 国内外学位服着装对比分析
        2.4.3 我国常用学位服的基本分类
        2.4.4 学位服的象征性分析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中国传统礼仪服饰文化的特征性探究分析
    3.1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服饰探究分析
        3.1.1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服饰的产生与发展
        3.1.2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对礼仪服饰的影响
    3.2 中国古代传统礼服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1 中国传统礼服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2 中国传统服色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3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2.4 中国传统冠饰等级制特征性分析
    3.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3.3.1 科举制度的含义
        3.3.2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3.4 历朝历代文人服饰解析
        3.4.1 秦汉时期文人服饰分析
        3.4.2 魏晋南北朝文人服饰分析
        3.4.3 隋唐文人服饰分析
        3.4.4 宋代文人服饰分析
        3.4.5 元、明、清代文人服饰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欧美学位服对比研究分析
    4.1 “欧派”学位服的现状分析
        4.1.1 “欧派”学位服产生的背景
        4.1.2 “欧派”学位服的特征性分析
        4.1.3 “欧派”学位服总结分析
    4.2 “美派”学位服的现状分析
        4.2.1 “美派”学位服产生的背景
        4.2.2 “美派”学位服的特征性分析
        4.2.3 “美派”学位服总结分析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学位服中的探究分析
    5.1 我国传统服装款式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1 服装形制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2 服装袖型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1.3 服装衣领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 我国传统服饰色彩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1 “五色观”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2 色彩属性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2.3 国际色彩标准与学位服色彩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3 传统纹样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4 传统面料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 我国传统配饰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1 盘扣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2 官帽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5.3 中国结与学位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5.6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5.6.1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统一原则”
        5.6.2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加重原则”
        5.6.3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平衡原则”
        5.6.4 我国传统学位服创新设计应遵循“比例、韵律原则”
    5.7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的TPO原则
        5.7.1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T”的设计原则
        5.7.2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P”设计原则
        5.7.3 我国传统特色学位服应遵循“O”的设计原则
    5.8 本章总结
第6章 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学位服中的创新实践
    6.1 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理念
    6.2 我国现代学位服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
        6.2.1 我国现代学位服款式设计
        6.2.2 我国现代学位服色彩设计
        6.2.3 我国现代学位服纹样设计
        6.2.4 我国现代学位服纽扣的选择
        6.2.5 我国现代学位服面料的选择
        6.2.6 学位服的制作工艺及流程
    6.3 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的成品展示
        6.3.1 我国现代学位服款式图
        6.3.2 我国现代学位服效果图
        6.3.3 学位服创作实物展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西兰卡普的面料开发及其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西兰卡普的起源
        1.1.2 西兰卡普在国内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3.3 课题研究的方法
2 西兰卡普的概述
    2.1 西兰卡普的织造工艺
        2.1.1 西兰卡普的织造工序
        2.1.2 西兰卡普不同组织结构
    2.2 西兰卡普的色彩
    2.3 西兰卡普的图纹及其寓意
        2.3.1 自然类图纹及其寓意
        2.3.2 几何文字类图纹及其寓意
        2.3.3 社会活动类图纹及其寓意
        2.3.4 吉祥用语类图纹及其寓意
    2.4 小结
3 西兰卡普的面料开发思路及方法
    3.1 同种材质用不同工艺手法编织传统图案
    3.2 不同材质编织西兰卡普传统图案
    3.3 小结
4 西兰卡普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4.1 西兰卡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4.1.1 沙发罩套设计
        4.1.2 儿童床上用品装饰设计
        4.1.3 地垫与抱枕设计
    4.2 西兰卡普在婚庆主题房间中的应用
        4.2.1 婚庆主题床上用品设计
        4.2.2 婚庆主题抱枕设计
    4.3 小结
5 设计实践
    5.1 作品灵感来源
    5.2 设计构思
    5.3 设计说明及实物展示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研进一步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6)中国古代官吏服饰的伦理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服饰研究
        2. 服饰伦理研究
        3. 官吏服饰的伦理研究
    (三)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框架
        3. 技术路线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服饰文化
        2. 服饰伦理
一、官吏服饰的分类及其伦理属性
    (一) 官吏服饰的分类
        1. 文、武官服
        2. 宗法等级
    (二) 官吏服饰的伦理属性
        1、尊尊性
        2. 亲亲性
        3. 合宜性
二、官吏服饰的特征及其演变
    (一) 官吏服饰的特征
        1. 实用性
        2. 政治性
        3. 伦理性
        4. 审美性
    (二) 官吏服饰的演变
        1. 服饰形制
        2. 服饰色彩
        3. 服饰纹样
        4. 佩饰
三、王权结构下的官吏服饰
    (一) 君臣之间的服饰
    (二) 官员之间的服饰
    (三) 官民之间的服饰
四、中国古代官吏服饰伦理功能批判
    (一) 官吏服饰伦理功能的积极意义
        1. 维护政治统治
        2. 伦理观念的承载符号
        3. 规范和认同作用
        4. 官吏服饰的种类与外延
    (二) 官吏服饰伦理功能的局限性
    (三) 官吏服饰伦理功能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结构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伦理及审美
    第一节 礼仪之邦 服饰之国 服饰的概念、功能及价值
        一、服饰的概念及历史
        二、服饰的功能及价值
        三、服饰的功能与伦理
    第二节 驱寒保暖 防身护体 服饰的自然功能之真
        一、何以为真 伦理视域中“真”的价值特性
        二、保护身体 服饰的自然功能之真
        三、真由善立 服饰之真与伦理的契合
    第三节 遮身蔽丑 明辨身份 服饰的社会功能之善
        一、何以为善 传统伦理中“善”的价值特征
        二、人文之善 传统伦理的“四大善德”
        三、遮丑辨身 服饰的社会功能与伦理的契合
    第四节 真善为美 和谐共生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合一
        一、美与审美 实践性美学观
        二、二维性存在 服饰的伦理性与审美性
        三、真善为美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合一
    第五节 提倡共性 压抑个性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分离
        一、求善伦理 传统伦理的价值定位与实践途径
        二、真善统一 服饰审美的超然目标
        三、矛盾斗争 服饰伦理与审美的价值分离
    小结
第二章 “乃服衣裳”——传统服饰的伦理之维
    第一节 “卦取乾坤”与“和谐自然” 易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一、“卦取乾坤”与“取象比类”
        二、“天人合道”与“服通神明”
        三、“至中和合”与“和谐自然”
    第二节 “天人合德”与“人衣合一” 儒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一、“天人合德”与“比德思维”
        二、“仁礼一体”与“文质彬彬”
        三、“圣人君子”与“人衣合一
    第三节 “道法自然”与“被褐怀玉” 道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一、“道法自然”与“被褐怀玉
        二、“超脱义利”与“个性自由”
        三、“返朴归真”与“大美无言”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功利之美” 墨法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一、“人性自然”与“粗布麻衣”
        二、“尊贤谋德”与“重质轻文”
        三、“功利主义”与“功利之美”
    小结
第三章 “以服明礼”——统服饰的道器之用
    第一节 “君权神授”之冕服
        一、冕服的形制及构成
        二、冕服的伦理精神
    第二节 “孝亲为仁”之丧服
        一、丧服的类别及礼仪
        二、丧服的伦理功能
    第三节 “妻以夫贵”之女服
        一、女服类别及其特点
        二、女服的伦理特色
    第四节 “上尊下卑”之官服
        一、官服的形制及构成
        二、官服的伦理之用
    第五节 “贵贱有等”之民服
        一、民服的类型和特点
        二、民服的伦理色彩
    小结
第四章 “反经合道”——服饰观念之于传统伦理之流变
    第一节 从“以服通神”到“以服娱人”的认识之变
        一、由皇冠到冕冠
        二、由巫服到舞服
        三、由五色到彩色
        四、认识之变背后的伦理之辨
    第二节 从“合乎礼规”到“合乎理性”的功能之变
        一、由冠到巾(帽)
        二、由宽袖到窄袖
        三、由裙裳到裤装
        四、功能之变背后的伦理之变
    第三节 从“峨冠博带”到“怪发乱服”的形式之变
        一、衣冠楚楚与怪发乱服
        二、峨冠博带与僧衣道袍
        三、青黛素颜与浓妆艳抹
        四、形式遽变背后的伦理之辨
    第四节 从“正人心法”到“以俗为礼”的实践之变
        一、三寸金莲与天然大脚
        二、盛大冠礼与关门而冠
        三、留头不留发与十从十不从
        四、俗礼之辨背后的伦理之变
    小结
第五章 “彰显个性”——近现代服饰的伦理转变
    第一节 平等自由 服饰价值导向的转变
        一、性别的平等
        二、阶级的平等
        三、身体的自由
        四、服饰背后伦理基础的改变
    第二节 肯定自我 服饰价值功能的转变
        一、个性表达
        二、自我肯定
        三、时尚求美
        四、服饰背后伦理精神的变革
    第三节 简单实用 服饰价值标准的转变
        一、实用为尊
        二、简单为美
        三、因人而宜
        四、服饰背后伦理思潮的消涨
    第四节 尊重差异 服饰伦理实践的转变
        一、传统的保留
        二、外来的吸收
        三、创新的发展
        四、服饰背后伦理共识的构建
    小结
第六章 “时尚之辩”—当代服饰的伦理冲突及表现
    第一节 何为时尚 传统与现代伦理观念的冲突
        一、现象论述:从“帝王汤”说起
        二、理论引申: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时尚观
        三、问题归结:封建主义的抬头
    第二节 何为时尚 东方与西方伦理观念的交锋
        一、现象论述:谈汉服的尴尬
        二、理论引申:东方与西方交锋中的时尚观
        三、问题归结:优秀传统的乏力
    第三节 何为时尚 个性与共性的伦理博弈
        一、现象论述:个性时尚之种种
        二、理论引申:个性与共性相博弈的时尚观
        三、问题归结:个人主义的滥觞
    第四节 何为时尚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对立
        一、现象论述: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
        二、理论引申:公共与私人生活相对立的时尚观
        三、问题归结:公共道德的缺失
    小结
第七章 “道器合一”——当代服饰伦理的应然之维
    第一节 尊重他人 服饰评价的“应然”之德
        一、尊重着装对象的服饰传统
        二、尊重着装对象的价值信仰
        三、尊重着装对象的审美旨趣
    第二节 彰显个性 服饰选择的应有之义
        一、坚持人格独立原则
        二、坚持自利利他原则
    第三节 环保简约 服饰生产的适然之则
        一、倡导环保的经营理念
        二、推行简约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以人为本 服饰设计的核心之道
        一、坚持服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二、坚持服饰风格与个人风格的统一
        三、坚持服饰个体与整(群)体价值的统一
    第五节 真善统一 服饰审美的永恒之理
        一、以服饰的物质性基础为条件,以真见美
        二、以服饰的“共善”精神为导向,“共善”育美
        三、以真善合一为最高价值目标,实践求美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形式
    1.1 早期舞蹈服饰
    1.2 秦汉时期舞蹈服饰
    1.3 隋唐及以后的舞蹈服饰
2 文化内涵
    2.1 敬神文化
    2.2 娱人文化
    2.3 审美价值
3 传承和影响
    3.1 原始舞蹈服饰的传承演变
    3.2 舞蹈服饰对当时流行的影响
4 结论

(10)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围绕西兰卡普名称与解释的研究
        1.3.2 围绕西兰卡普渊源的研究
        1.3.3 针对西兰卡普图案题材特征的研究
        1.3.4 针对西兰卡普纹样的民俗内涵与文化意蕴的研究
        1.3.5 针对西兰卡普蕴涵的美学思想的研究
        1.3.6 针对西兰卡普价值及其变迁的研究
        1.3.7 针对西兰卡普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
    1.4 课题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 课题创新之处
2 西兰卡普概述
    2.1 西兰卡普的基本定义
    2.2 西兰卡普的历史渊源
    2.3 西兰卡普的研究价值
    2.4 本章小结
3 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
    3.1 西兰卡普图案的主题特征
        3.1.1 自然主题
        3.1.2 生活主题
        3.1.3 文字主题
    3.2 西兰卡普图案的色彩特征
    3.3 西兰卡普图案的纹样特征
        3.3.1 几何化
        3.3.2 抽象性
    3.4 西兰卡普图案的工艺特征
    3.5 西兰卡普图案的内涵与寓意
    3.6 本章小结
4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4.1 西兰卡普图案的装饰部位
    4.2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4.2.1 直接运用法
        4.2.2 变形运用法
        4.2.3 再创造法
    4.3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4.3.1 和谐性原则
        4.3.2 简化性原则
        4.3.3 可实现性原则
    4.4 本章小结
5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5.1 平面构成直接运用法
    5.2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平面表现方法
        5.2.1 数码印花
        5.2.2 编织法
        5.2.3 喷绘法
    5.3 西兰卡普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立体表现方法
        5.3.1 钉镶法
        5.3.2 贴布绣
        5.3.3 手工编织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从冕服的发生看古代服饰理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J]. 赵连赏. 艺术设计研究, 2020(06)
  • [2]阴阳五行的思想意蕴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研究[D]. 江世慧. 青岛大学, 2020(02)
  • [3]“三礼”服饰审美研究[D]. 李秋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我国现代学位服创新设计研究[D]. 韩若梦.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5]西兰卡普的面料开发及其在家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 刘家彤.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6]中国古代官吏服饰的伦理功能研究[D]. 叶春秀. 云南大学, 2016(12)
  • [7]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D]. 蒋建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4)
  • [8]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内涵[J]. 吕钊,王婷.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4(07)
  • [9]浅析周代帝王冕服的文化特征[J]. 毛素梅. 大众文艺, 2012(02)
  • [10]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马丽. 武汉纺织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从棉服的发生看古装理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