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单一园林模式倡导多元化多渠道园林管理_幼儿园论文

打破单一园林模式倡导多元化多渠道园林管理_幼儿园论文

打破单一办园模式 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办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渠道论文,形式论文,模式论文,单一办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管理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这场深刻的变革,对社会各方面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然会使托幼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一方面为托幼园所的发展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原有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更突出表现出来。因此,幼教工作出现了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企事业单位和民办的托幼园所大量地被撤消。其原因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它不能再负担一些福利性质机构的开销。具有福利性质的机构(如幼儿园),必须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于是,不少企业把幼儿园视为“包袱”,简单而迅速地给幼儿园“断奶”。这样做了以后,多数幼儿园马上就难以维持了。

除上述的情况外,学前教育本身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第一,管理体制不适应。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幼儿教育的管理是指令性的。如,国家曾规定,凡是千人以上大企业、机关等都要建立托幼机构,“自家的孩子自家抱”。这种办园体制势必形成幼儿园与社会的脱节,与当地的经济脱离,使幼儿园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第二,办园形式不适应。对幼儿教育理解狭窄,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办园形式单一,追求“正规化”。这种做法不能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也影响更多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影响了事业发展。

面对上述新问题、新情况,我国的托幼事业该如何求生存、图发展呢?

多少年来,幼儿教育一直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发展。考虑一切问题都立足于幼儿教育自身需要。要使幼儿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先要实现观念的变革,一方面,在思考问题时,不仅从教育的立场,更要从社会的经济的角度,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从而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另一方面,要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幼儿教育同普教、成教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联系起来,把幼儿教育同家庭、社会融为一体去考虑。

落实到当前幼教的具体问题和情况上,上述观念的变革势必将触及学前教育的办园模式、幼儿园内部和外部(幼教行政)管理体制、幼儿园办园水平等方方面面。笔者以为,其中办园模式问题是核心,是当务之急。

打破单一的办园模式,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办园,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体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思想上还不够适应,因此,出现了一些议论:公立幼儿园埋怨国拨经费不足;街道园埋怨公助部分越来越少;企事业自办园埋怨企业领导给幼儿园“断奶”,是不重视幼儿园,是单纯经济观点等等。实际的意思是,仍然希望国家、企业把幼儿园包下来。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服务。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十分发达,在国家财力尚有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完全靠国家财政拨款,或者让企事业单位无限制地负担幼儿园的一切,既不现实,也不是长久之计。纵观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是由国家全部承担下来的。即便是经济发达、国力雄厚的日本和西欧各国,幼儿教育的办园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向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提出了政策性挑战。因此,幼儿教育社会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共同负担,势在必行。

从现状来看,企事业办的幼儿园从企业中分离出来,转由社会承担,这是大势所趋。这类托幼园所将成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实体。但是,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的今天,还应该进行认真而审慎地考虑,而不能仅仅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个方面着眼,还要从保护儿童权益的角度考虑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平稳过渡。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后,可以不再通过直接办园的形式,体现本企业对自己职工的关怀,但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充分体现企业对本单位职工,仍然承担着保障其子女接受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新会计制度,企业仍然应该“将一定比例的公益金,投入企业的园所,或该企业职工子女所在的幼儿教育机构”。总之,在这一重大改革中,企业的领导切不可把幼儿园“推出了事”,而必须帮助他们、支持他们,“扶上马,送一程”。例如,北京市北人实业公司,对从企业剥离出去的幼儿园,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给予了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该公司首先作好承包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算好细账、解除顾虑、敢于承包;同时,向幼儿园灌输经营思想,指导他们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化;在保育费价格调整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对幼儿园采取保护政策,变暗补为明补,实现了集体、个人共同负担保育费;在优化组合过程中,进行有力的配合,由公司接收和安排下岗的人员,使园长放开了手脚,解除了后顾之忧。

公立幼儿园主要是如何解决国拨经费问题。公立幼儿园是幼教系统的“龙头”,应该发挥示范和实验的作用,并应成为教研和培训中心。它的发展方向是,除去个别的“窗口”之外,绝大多数也要逐步走向自负盈亏与国家适当补贴相结合的道路。但是,这要有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和艰苦的实验过程。

街道园底子薄,人力、物力、财力都远不如市立园、部队园,竞争力不足。这是街道园的劣势。但是,街道园自主权大一些,独立性强一些,依赖性小一些。这是他们的优势,是他们参与竞争的基本条件。街道园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家长,面向市场。学会按照社会需求和经营规律去办园。不仅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还要不断发展自己。

除现有的办园模式之外,还应提倡财团、公司捐资办园以及私人办园。前不久,我国首家股份制幼儿园已在河南省新乡成立(新乡英语幼儿园)。

从发展前景看,在城市,应以社区为依托,多种形式地举办正规或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逐步实现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在规划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时,应将幼儿教育明确纳入,加强社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扶植与管理。现在,北京市政府已经把幼教机构的设置,纳入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并责成城建(或房地产开发)部门,承建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及本地实际的幼儿园、托儿所,交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或其他有条件办园的单位,按比例投资建设园舍和按期交纳管理费。只有这样,才能集中资金,统一兴建受社会欢迎的幼儿园。这种新型体制的幼教机构,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不会因为某个单位的亏损、萧条而受冲击,它可以按照办园规律去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提出的要求。而且,社区教育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园的积极性,有利于筹集教育资金,便于实施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在办园形式上,坚持正规和非正规并举的原则。除保持现有的全日制班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办成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或举办节假日班、寒暑假班、农忙季节班、特色(音乐、舞蹈、美术、外语)班……还可以建玩具图书馆、游戏中心、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班、“大篷车”流动服务组……以适应不同层次家长的不同需要。这些都是多种形式办园的尝试,将在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目前学前教育与市场经营不相适应的、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切实搞好办园体制、办园形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标签:;  ;  ;  

打破单一园林模式倡导多元化多渠道园林管理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