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实践论文_段磊

坚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实践论文_段磊

晋煤集团党委办公室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对塑造人们思想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以其超快的传播力、超广的落地力和超强的发展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创造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求与时代同步,产生最佳效果,已成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煤炭市场趋冷,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个敏感时期,如何创新开展职工的思想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思维中创新开展新常态下的企业职工思想信息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充分运用“互联网+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趣味性。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趣味性。紧扣形势任务、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热点,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职工所易于接受的内容,将党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干部职工善于接受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干部职工易于关心、乐于讨论的“小故事”“小话题”,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语言转化成日常流行的生活语言、网络语言,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视频来解释理论知识、叙述理想信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三基建设工作”、以及山西建成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等内容,让职工群众乐于去点击、去学习、去转发。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打动人心,又“接地气”,既严肃认真、又前沿时尚,寓教于乐,不但加强了理论武装的亲和力,培养了干部职工理论接受的自觉性,而且更加贴近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职工思想信息采集”,全面掌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想信息采集,全面掌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充分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坚持党群组织联动,以党支部、工会组织、团青组织为单位,建立微博圈、微信群、公众号、QQ群,把职工尽可能的吸引进来,做到全覆盖,并及时发起话题,开展问卷调查,定向了解职工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随时关注职工的QQ留言、公众号留言、微信讨论、朋友圈动态,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关注的事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借助之前运用新媒体开展职工思想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平台,针对企业当前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市场形势,以及企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扎实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活动,客观全面掌握新常态下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为更好地开展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奠定坚实的工作根基。

三、“互联网+舆论引导”,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凝聚力。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正祛邪,始终不渝地把舆论宣传的方向引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借助网络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使职工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还主要以念文件、读报刊、下发文件材料、更新宣传栏、集中上课为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但是,由于不太贴近职工生活实际,青年职工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仅靠死记硬背,甚至过耳即忘,而没有真正领会与掌握真正的精神实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将“互联网+”思维与方法充分运用到舆论引导中来,才能更加增强在舆论引导中的互动交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而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方式就能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我们积极利用微信、微博、QQ、局域网等各种新媒体手段,及时更新前言内容,为职工群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和知识,有效避免“马后炮”、讲“旧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职工群众还能通过留言、分享、转发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无法互动的被动接受,变为双向多向、直接即时的讨论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收获共识、认同和携手提升,增强职工群众的参与感,进一步应用“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教育形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部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和凝聚力。

四、“互联网+服务职工”,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坚持从线上到线下,进一步做好关爱职工工作。互联网线上的信息优势,只有转化为线下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真正受到职工的欢迎。因此,利用互联网思维,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努力为职工做好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职工丰富业务生活的要求,完善了室内运动场、文娱活动、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为职工提供了完善的运动设施和场所,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职工生活家庭需要,大力开展“冬送温暖、夏送凉爽、常年送关怀”活动,认真做好“六必谈六必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准确掌握职工思想,真心实意办实事办好事。针对遇有重大疾病、重大伤亡和重大灾害的职工,及时了解诉求,积极进行救助,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重大节日期间,对坚守岗位的基层职工进行看望慰问;在炎热季节,及时送上清凉饮料,真正全面做好线上线下关爱职工工作。

通过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切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发挥新媒体超快的传播力、超广的落地力和超强的发展力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双向互动的特性,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将其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网上开设特色专栏、专版、专题,开展针对性强、形式活泼的各类主题活动,全面掌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趣味性和引导力、凝聚力,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广大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总之,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遵循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网下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特点规律,有的放矢把网上、网下工作做实做好,既坚持“网上教育”又注重“现场教育”,实现网上网下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同频共振,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从而构建新媒体时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论文作者:段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坚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实践论文_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