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陈静

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陈静

河北东铭卫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保障人民日常生活饮水的质量,需要对饮用水进行检测,保障安全供水。平时我们使用的自来水,称为“生活饮用水”,指的是供水单位对水源进行一定处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后,供人们使用的。从取水、净水到配水,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质检测,根据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水质。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一、目前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问题

1、检测体系混乱

不同的水质应该具有与之对应的检测方法,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检测系统,没有依据实例和精确数据而建立起来的严密的标准化体系,对于不同的水质,若不能选择与之对应的正确检测体系,就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检测结果,而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检测体系混乱,标准化,系统化程度低的问题。

2、检测仪器使用不当

检测仪器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省略任何步骤,有些水质检测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水质检测时经常采取不规范的仪器操作,也疏于将仪器定期送交相关部门,进行检测,这常常会导致检测结果发生较大偏差。

3、其他检测辅助物品的保管不善

水质检测时,所用的玻璃器皿,药品,试剂等在检测前都可能遭受污染,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测验,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但目前,有关水质检测人员在这点上,还是缺乏共识,存在着粗心大意的毛病,水质检测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就要求水质检测人员应该心细如发,工作态度严谨。

二、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与指标

1、检测方法

对水质检测地区的生活饮用水进行取样采集,调查该地区的基本情况、水源形式、位置以及水源防护措施、消毒状况等,并对每一个饮用水来源进行采样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列表记录,统计分析。生活饮用水的水样采集、保存以及分析均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来贯彻执行。

2、检测指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指标,共分5类,106个项目。其中微生物指标有以下几种: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菌落总数;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有以下几种: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挥发性酚类、硫酸盐、铁、锰、铜、锌、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等;毒理学指标有以下几种:铅、镉、砷、汞、硒、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氮等;饮用水消毒剂指标有以下几种: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一氯胺、臭氧等;放射性指标有以下两种: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对饮用水进行评价与判断时,主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如果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该检测的饮用水不合格。

三、提高饮用水质量的措施

1、保护饮用水的水源地

生活饮用水直接进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因此对社会的安定十分的重要,饮用水的安全是通过水源地的安全来进行保证的,是保证民生的主要工程。因此,我们需要对水源地进行严格的保护。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水源保护区和取水源井50米的范围中以及地表水沿岸30米的范围中,严格禁止厕所和牲畜圈等引起水源污染的生物源。

2、动态监测取水水源地水质变化

自来水厂在提供生活饮用水时,需要实时的对水源质量的变化进行检测。造成水源地污染的因素很多,许多污染事件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需要动态的检测水源质量,以有效保证居民饮用水的量。针对地区水源,我们进行监控的重点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地下水源被污染的可能与途径相对要少一些,对其的监控主要采取时段性的监控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表水的水源地污染的途径较多,且这些污染源不能够进行预防与阻断,因此,需要对其水源质量进行监控,加大检查密度与力度,才可以有效地杜绝饮水污染。

3、加强净水过程的监管

当前我国生活饮用水主要是通过液氯进行消毒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监督氯气的残留情况,以防生产过程对饮用水造成的污染。此外,由于工业化生产的扩张,饮用水中的化学污染物含量也不断增加,需要增加污染物的检测项目,才可以杜绝污染物对居民饮用水的造成的污染。

4、对供水管道的水质进行检测

居民生活饮用水出厂后,输送到千家万户需是通过供水管网实现,因此,供水管网的卫生情况与最终居民用水安全有着直接联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供水管道建成时间都比较早,存在严重的老化现象,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供水管道的水质检测工作,保证水质达到标准,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

5、相关部门加强水质检测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检查频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查指导,促进相关企业对饮用水的管理力度,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政府监察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涉水人员的健康证、饮用水消毒记录、水质监测具体情况、饮用水卫生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对于部分农村的自备水井、蓄水池需要重点监督。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促进卫生部门对水质、水性疾病的监测,全面系统的掌握饮用水卫生状况,对水性疾病的变化规律进行把握,及时发现饮用水污染现象,便于第一时间掌握饮用水的资料。

6、增强居民饮用水自我检测意识

水质管理必须用法定方法进行检查,普通居民难以检测水质。但也有一些比较简单快速的方法进行水质的简单检查,比如使用微生物检测试纸,不需要专门知识和设备,也可以进行水质检测,且简单易行,可以预防食品中毒。因此,居民可以自己检测饮用水的安全性,做到自我保护。

7、注重检测人员培养,提升水质检测能力

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杜绝出现数据不真实、假报、误报的现象。水质检测工作技术更新快,应增强检测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广应用新技术,扩大水质检测的范围,提升水质检测的效率,缩短水质检测的时间,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鼓励各水质检测实验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盲样考核、质控考核等工作,查找不足,不断提升检测能力。

8、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风险预警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实验室审计与监督小组,加强内部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对实验室的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动态审核与监督,以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措施,具备现场快速检测能力,配置必要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具备一定的在线监测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不断实践,我们认识到水质检测是保证饮用水品质的主要手段,与人们的饮水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将其推向规范化、体系化,研发水质控制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发现并解决饮用水存在的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231—236.

[2]郝英群.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3):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M].

[4]王卫明,唐龙彪.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23(19):23.

[5]许欢,黎锦泉.供水检测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问题探讨[J].城镇供水,2014,(2):71~73.

论文作者:陈静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论文_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