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4180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对牙周病致前牙为患者治疗时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间调取出所有牙周病致前牙位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选择出其中53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牙周病致前牙位移53例,患者中包括患牙98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应用对症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牙周病进行基础治疗,随即应用正畸治疗,对患者的牙周病致前牙位移状况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位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牙齿松动状况进行改善,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有助于恢复患者口腔美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位移;治疗方案
牙周病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是患者的牙周以及牙龈组织出现周围性炎症,进而导致患者的口腔功能受到损害。这种病症的常见发病人群主要以35岁以后的成年人为主[1]。患者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并且牙周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发生牙齿松动和前牙位移等状况。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咀嚼困难,甚至还会在咬合创伤下导致患者病症加剧[2]。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患者的牙周炎症进行控制,但这种治疗方案仅仅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缓解,无法改善患者的前牙位移状况[3]。所以本次研究中将口腔正畸应用于牙周病致前牙位移患者的治疗中,探究其治疗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间调取出所有牙周病致前牙位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选择出其中53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牙周病致前牙位移53例,患者中包括患牙98颗,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5:28,年龄范围在36-52岁之间,平均年龄(45.7±3.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牙周病合并前牙位移,患者经体检未见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的个体信息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状况对患者牙周病进行基础治疗。
患者每日接受相应的口腔卫生知识教育,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患者每天饭后漱口,并且早中晚应用牙线或采用刷牙方式清洁口腔,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口腔细菌滋生和牙周炎复发的状况。相关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牙周组织以及跟面进行处理,必要时选择修复方案对患者的牙周以及牙髓病变进行清除,并去除患者的不良修复体。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的牙周炎症进行控制,需要应用全身辅助的方式加用抗生素,进而对患者的牙周组织炎症进行控制。其治疗时间应当控制在三个月以上,而当患者的牙周症状有所改善后即可对患者进行后续正畸治疗。
所有患者病症得到改善后,均应用直丝弓矫正方案对患者进行正畸处理。在正畸完成后,应用保持器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维持,同时采用牙周夹板对患者的口腔正畸效果进行辅助。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口腔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好适当调整,以达到治疗有效性。
1.3 评价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患牙松动状况,评价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成功选择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而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治疗相关指标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完成后,53例患者的牙齿松动状况均明显改善,98颗患牙的松动状况完全消失,其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患者治疗完成后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在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我国牙科病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是假牙无法替代的咀嚼功能。但随着近年来牙科病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口腔疾病治疗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疗效上,对于牙齿美观度也有了一定的要求[4]。所以在对牙周疾病进行治疗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前牙位移状况进行控制,这样能够避免牙周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饮食的状况同时,也有助于对患者的患牙进行调整,使患者的患牙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美观度,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
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直丝弓矫正方案对患者的牙齿位移状况进行控制,使患者的位移牙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使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降低患者正畸所需要的时间[5]。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接受矫正时应当注重患者的口腔卫生,并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说明患者的口腔卫生保持重要性,避免患者不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保证正畸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位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牙齿松动状况进行改善,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有助于恢复患者口腔美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雪梅,徐星,张群娣.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4):80-81.
[2]邵扬.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3):57-59.
[3]王党红.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161-162.
[4]郝彦.正畸联合牙周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病例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9):79-80.
[5]宁姗姗,周黎黎.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及对探诊出血率影响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7):33-34.
论文作者:刘姻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病论文; 口腔论文; 位移论文; 正畸论文; 状况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