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特区新模式的探讨_经济特区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特区新模式的探讨_经济特区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特区新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特区论文,大开发论文,新模式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5831(2000)03—0007—0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但西部地区经济相当薄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地理区位处于劣势,居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单靠中央的支持远远不够。必须依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适合于西部特点的新型经济特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一、东西部差距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梯度开发”战略下,政策和投资向东部倾斜,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建立经济特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推出一批开放城市,享受系列优惠政策。这样,东部地区因区位优势加政策的有力倾斜,产生了巨大的极化效应,不仅引来大量的外资,也把大量的西部资金和人才吸引过去,使东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西部则相对落后,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表1、表2)。

客观现实和大量数据资料表明,东西部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其原因有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贸易规模、利用外资规模、居民观念意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区域发展新思路》(厉以宁主编)一书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1、2、3、4类,除个别省区应作调整外,大体上1、2类属于东部地区,3类属于中部地区,4类属于西部地区。该研究对各类地区第一次产业就业比重,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等变量对各类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表1 1980—1998年东、中、西部GDP增长情况

1980年 1998年

总量(亿元)人均值(元)总量(亿元)人均值(元)

全国4 395.87 460.00 82 780.256 392

东部2 295.76 818.00 48 114.5411 533

中部1 369.08 409.00 23 113.665 399

西部731.03370.43 11 552.104 159

东部/西部

3.14 2.214.17 2.27

东部/全国

0.52231.780.5812

1.80

中部/全国

0.31140.890.2792

0.84

西部/全国

0.16630.800.1396

0.65

表2 1999年底东、中、西部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地区项目数比重合同外资比重实际投资比重

(%) (%) (%)

总计

341 538 100.006 137.18 100.003 076.34 100.00

东部

280 515

82.135 409.34

88.132 698.45

87.72

中部43 845

12.84 491.178.00 275.028.94

西部17 1085.03 237.353.87

98.973.24

结果显示,东西部经济增长与第一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减少有较高的负相关性,而与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反映产业结构的影响。但作为反映政策支持力度的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却对经济增长有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东部经济发展远远超过西部,与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对沿海特区、保税区等开放开发区实行特别优惠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造成了东部很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大量外资。外商不仅带来资金,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竞争机制,同时还带来了国际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从而使特区迅速形成较完善和较规范的市场环境,并促进变革旧有体制、改变人们旧有观念、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大量外资涌入和出口贸易,带动了经济特区及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以广东、上海为例,1998年,广东出口中,外资企业的出口占了51.8%,上海出口中,有38.8%是外资企业提供的。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处于劣势,加之不能享受沿海同等的优惠政策,有限的资金和人才反而“孔雀东南飞”,后来虽然也批准建立了少量的开发区,但开放程度不高,运作不理想,其作用未充分发挥,因而引进外资很少,出口规模更小,西部经济的增长自然远不如东部了。至于其他影响因素,当然也不容忽视,但大多与扩大对外开放力度、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关。

西部地区内部各地区的开放度和开放水平差异也能说明上述问题。以重庆为例,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开放层次低于经济特区,更低于保税区,但其投资政策与重庆其他区相比较又具有优势,在吸引外资、投资、GDP、税收、财政收入等指标方面, 如按人口平均或开发面积平均计算,南坪开发区都远远优越于其他区域(表3)。

表3 重庆部分主城区与南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指标 面积

人口 固定资产投资 GDP

(km[2]) (万人)

(亿元)

(亿元)

江北区 22144.7212.1547.17

沙坪坝区38364.3212.4565.83

九龙坡区44368.8428.3477.40

南岸区 26544.1615.2942.50

南坪开发区 9.6[*] 10.42 3.0018.00

指标 实际利用外资

财税 财政

(万美元) (亿元)

收入

江北区 8 9680.33 1.73

沙坪坝区 445 /

1.39

九龙坡区

3 164 /

1.83

南岸区 1 6620.88 1.30

南坪开发区27 0001.67 3.00

注:*为南坪开发区规划面积,1997年末实际开发面积为4.7km[2]

数据来源:《重庆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可见,建立适合西部特点的经济特区,对于启动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西部具备建立新经济特区的条件与优势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岸,沿边省区虽与若干国家毗邻,但这些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而且交通不便,交往比较困难。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远不如东部。但西部也有不少东部所没有的比较优势,对外资和内资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此吸引力使建立西部经济特区成为可能。

自然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的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资源及稀土金属资源、水力资源、土地等农牧业资源都十分丰富,但尚待开发。

旅游资源优势 西部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而且富有特色。西部有古老的历史,留下了很多世界闻名的人文景观。西部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西部地区地域宽广,有辽阔的沙漠、草原和高山、丘陵及热带丛林、原始森林、大川大河等壮丽的自然景观。三峡大坝竣工以后,将会出现更为秀丽的库区自然景观。

市场优势 西部地区有54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56 %, 1999年西部地区人口2.85亿,占全国的23.1%,且西部地区已形成了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市群。

由于西部远离东部沿海,如能就地投资生产和就地销售,将节约大笔运输成本。而且由于在东部多年的投资建设,投资的边际收益逐渐下降,有一部份产业已变成当地的夕阳产业,而在西部却大有作为,甚至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外商和部份东中部的投资者十分看好西部大市场。

劳动力优势 西部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相对过剩,加之国有企业比重远远大于东部,下岗职工多,因而劳动工资成本低,而且下岗人员一般是有多年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区位比较优势 西部的特大城市经济发达,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依托地,有必要设立经济特区。西北、西南两大块地区,地处边境,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最适合建立经济特区。

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 西部业已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组成的连通东西部、西南与西北,连通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立体运输网络,且通讯方便。若干年之后,良好的交通通讯将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物流和信息交流条件。

三、西部经济特区模式的功能特征及构架

(一)东西部特区的模式特点

东西部特区有不同特点,西部大开发要吸取东部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但绝不是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西部的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

首先,设区地不同。一个在沿海,一个在内陆。其次,设区的开放层次有差别,东部特区的开放层次低于保税区,高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认为西部特区应一步到位,直接采取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模式,真正成为“境内关外”的开放区。在政策上比保税区更开放,在范围上比保税区更大。其三,沿海特区主要功能是“两头在外”,出口加工,保税区还有保税和转口贸易功能。而西部特区则主要是“两头在内”,即主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次才是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外商在内地投资,主要是看中内地及整个国内市场。其四,投资领域不同。在西部特区外商除投资于东部地区的出口加工业、服务业、科技等领域之外,还可投资于区内外的自然资源开采、基础设施、环保、旅游、农业等。其五,投资主体不同。东部特区投资主体主要是外商,西部特区投资主体既有外资也有内资。

(二)西部经济特区的构架

西部经济特区在开放层次上相当于自由贸易区,国际上在内陆地区设区已有成功的先例,美国的外贸区有相当一部分设在内陆地区。巴西亚马逊河上游的马瑙斯建立了一个幅员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离出海口1700多公里,属于“拓荒型”,被国际公认为成功的典范。在西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附近或边境省区的适当地区,可以建立综合型的自由贸易区,其性质为“境内关外”,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境外货物可自由进出境,不受海关监管,而进入境内关税区必须严格接受海关监管,办理海关手续,缴纳关税。在自由贸易区内货物可以任何形式储存、加工制造、展览、自由转移或买卖,只需向海关备案。在区内从事投资经营的外商和国内投资者可享受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优惠政策。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为综合型,有贸易功能、加工制造功能、保税功能、离岸金融功能等,功能可以各有侧重。

在自由贸易区周围更广的范围内,设置若干专业园区,如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科技农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旅游投资开发区、中草药园区、矿产开发区等。实行“一区多园”,各园区享受自由贸易政策待遇,并接受自由贸易区的管理。

在西北和西南边境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甚至也可以由几个国家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设在经济中心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附近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它将把作为新增长点的各个专业园区联成网络,形成整体优势,这不仅能吸引大量外资,更能增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功能及辐射影响力,带动西部经济迅速发展。

为此,国务院特区办和西部开发办要制定严格的标准,严格审批、严格控制、严格管理。

收稿日期:2000—06—27

标签:;  ;  ;  ;  ;  ;  

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特区新模式的探讨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