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堠北庄中学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范围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法属于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对于学生理解与内化物理概念、原理以及规律会形成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课 教学方法
与其它学科相比,物理教学更加依赖于实验活动的开展,只有对实验过程加以充分利用,才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知识内容。而就我国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整体情况来说,对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并不够理想,怎样对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值得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
1、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与物理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物理现象,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实验之间进行有机融合,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同时明确观察目标,以科学的观察方法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较为常用的物理观察法包括三种:①顺序观察法,也就是在实验进程中,以纵向角度对各阶段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同时做出观察记录。比如,在对海波熔化实验进行研究时,先对海波状态进行观察,而随着熔化过程的推进,需要让学生记录海波每次状态变化相应的温度。②比较观察法。也就是在实验进程中,关注对实验前后相应物理现象的观察。比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对比水沸腾之前和之后的现象,有气泡生成与否、温度变化与否等。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更为清晰的了解实验内容。③归纳观察法。在实验过程结束之后,对实验规律进行观察与总结。比如在分析液体蒸发速度与哪些因素相关时,需要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以此为基础获得实验结论。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思维活动相对更为表面化,比较容易动摇,为实现对其自主观察能力更好地培养,应该充分训练其对实验现象的陈述能力,以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然而,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对教材编排加以充分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对物理实验的设置不应该太过复杂,要做到逐步深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发现学习”
在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动之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在应用实验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对实验做出整体性的分析,在实验之前对正反例证加以考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实验案例做出系统性的革新,充分体现出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实验情境,让他们主动做出假设,以此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获得结论,同时要求学生分析其它预测的可行性,引发学生展开思考。教师对实验情境的创设应该尽量贴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者自然现象,继而在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过程中对新知形成更好的理解,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助力。在此种发现学习训练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继而逐渐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磁场内容的教学中,经过实验操作,有些学生会提出为何磁体上方铁屑比较少,这一问题就是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所提出的。又如,对平面镜成像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河边行走的时候,看到景物在水中的倒影要比景物自身更暗?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当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3、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促进知识迁移
概括属于形成知识迁移效果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其经验储备形成了良好的概括,才能在学习当中获得一般原理。尤其是利用物理实验引出相关概念的时候,教师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同类现象与物理过程作为新课的引例,以类比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复述实验过程,以语言活动使直觉内化成为表象,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建设,对物理概念形成更好的内化效果。比值定义法便是利用两个或者多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对新物理量进行定义的方法。初中阶段密度、压强以及速度等内容的定义都可以利用该种方法得出。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促进知识迁移。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对某个变量的控制,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内容,比如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相关等。教师要积极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思维,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概括性的图式,继而形成对知识的迁移。在对光学双凸显微镜加以制作的实验中,在学生学习望远镜与显微镜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外进行制作。在之前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制作过简易光学照相机,经历过对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对不同焦距的两个照相机进行重组,便能获得简易双凸望远镜。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发现可以将远处景物拉近,会兴奋不已。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我们平时买的望远镜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图像是正立的,但是自己制作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却是倒立的,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不仅使学习方法更为丰富化,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还能与光学实验知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促进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实验教学法的有效率利用,能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应用方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对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学经验加以借鉴,继而与自身所处教学实际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胜存.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7):92-92.
[2]胡丰峰. 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验中“分层多级”方法的运用探寻[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23):73-74.
[3]陆雪芳. 对巧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49):166-166.
论文作者:贾旭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现象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