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赵胜[1]2004年在《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指反复几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对抗随后的较长时间持续缺血所造成的心肌损伤。其保护效应主要包括缩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促进心功能恢复。药理性预适应(pharmacological preconditioning,PPC)是应用药物模拟或激发机体内源性物质而诱导心肌保护,目前已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将有利于开发抗心肌缺血药物和进一步探索心肌预适应的机制。反应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I/R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Ca~(2+)-ATP酶和Na~+-K~+-ATP酶受ROS攻击而活性下降,从而使Ca~(2+)外流减少,内流增加;肌浆膜上Ca~(2+)-ATP酶受抑而阻滞肌浆网自心肌细胞胞浆中摄钙,终使胞浆内钙超载发生。内源性抗氧化酶能阻滞或延缓对蛋白质、碳氢化合物、脂质及DNA等亚细胞物质的氧化作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心肌预适应延迟保护中有十分重要作用,它既是延迟保护的触发者,也是执行者。作为触发者的NO可能由内皮型NO合成酶(eNOS)合成,而作为效应者的NO则可能由iNOS合成。近年来中药减轻心肌I/R损伤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地奥心血康是一种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巴戟天提取物可提高脑、肝组织的抗氧化酶水平,但在心肌保护方面尚未见报导。本研究以巴戟天水提物预适应大鼠为模型,地奥心血康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来观察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巴戟天水提物配成含生药0.45g/ml、0.15g/ml、0.05g/ml叁种浓度药液。地奥心血康胶囊,取其内容物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7mg/ml混悬溶液。96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组,阳性药物对郑州大学2()04硕士学位论文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照即地奥心血康(DK)组及巴戟天(RMO)4.5雏g、1,5留kg、0.5留kg叁个剂量组,共6组,每组16只。DK组及RMO叁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7叭g地奥心血康混悬液和叁种相应浓度的巴戟天药液,l次/天,共10天,Sham组及FR组给予同容积去离子水灌胃10天。末次给药24h后,各组动物均接受开胸、sham组动物心脏只挂线不结扎,结扎余组动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缺血30min和松扎再灌注90min处理。记录所有动物心电图、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各组均有一半动物推注伊文思蓝,取出心脏,心脏标本沿左室长轴切成1.omm厚的薄片,经TTC染色、10%甲醛固定,用解剖刀剔取不同颜色组织,分别称重,测定缺血和梗死范围;另一半动物则取出心脏,制成10%心肌组织生理盐水匀浆,测定soD、e灯、osH一Px、MDA、No、Nos、Na十一K几灯Pase及C扩几ATpase等生化指标。 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参数LAD结扎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着性口今0.05)。与sham组相比血组LAD结扎后各观测时间LVSP和士dp/dt max的数值均降低尤以再灌注期显着护<0.01),与呱组相比DK与R为10 4.5叭g组多数观测时间数值明显升高(P<0.05,p<0,01)。再灌注期LVEDP: DK和RMo4.5叭g组较血组明显降低(P<0.05)。以上指标DK与RMO 4.sg/kg组间无显着差异(羚0.05)O 2心律失常评分值除RMO 0.5岁kg组,余各手术组在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律失常评分值均低于眼组,其中再灌注期DK及RMo4.5留吃组差异显着(275士1.00,2.75士l.06vs3.sl士098,P<0.01)。 3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缺血范围分别为呱组(33.30士0.98)%,DK组(32.85士0.91)%,RMO4.sg/kg组(34.01士一43)o/o,l.sg/kg组(32.97士1.48)%和0.5妙g组(33.54士0.9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o.05),梗死范围DK[(1 1.30士1.18)%l和RMO4.sg/吨[(12.44士0.91)%1及1.sg/kg组〔(19.72士1.64)%l均明显低于呱组[( 21.42士1.28)%,p<0.01,P

韩奇亨, 张春红, 龚雪, 杨敏, 李旻辉[2]2018年在《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 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着,是鞣质类化合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该文对野牡丹科中已发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布和该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此外,为了更好的比较属间药效物质基础的差异,也对该科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该科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可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D]. 赵胜. 郑州大学. 2004

[2]. 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J]. 韩奇亨, 张春红, 龚雪, 杨敏, 李旻辉. 中药材. 2018

标签:;  ;  ;  ;  ;  ;  ;  ;  

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