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张娟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张娟

张娟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措施,,从而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麻醉处理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为满意,且诱导的过程平稳,术后可以较快恢复苏醒。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问答清楚,在术前病情严重,意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术后任然存在。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无死亡,在术后由于伤情较重或合并伤严重而死亡的患者有14例,病死率为14%。同时例患者出现6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成为植物人。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83%。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需要为其制定合理的麻醉方式,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使颅内压可以显著降低,进而保证了开颅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麻醉处理 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32.49

作者单位:635100,四川达州,宣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Zhang Ju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anesthesia treatment measures, so as to find out the suitable treatment metho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00 patients admitted from 2010 January to 2014 Ma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to d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all patients was satisfactory, and induced smooth, rapid postoperative can revive.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 occurred and ask clear, in the preoperative severity,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exists in any postoperative.All the patients had no death during operation, after operation and died due to severe injuries or serious associated injuries in 14 patien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4%.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6 multiple organ failure, 8 patients hadpulmonary infection, 3 cases of patients in a vegetative state.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Treatment with effective rate of 83%.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need to formulatereasonable anesthesia for it,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anesthetic dosage,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reby ensuring the craniotomy operation smoothly.

Keywords: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esthesia clinical;analysis;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其死亡率也呈现着逐年升高的态势。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情况下还会合并有颅骨骨折,头皮开裂,腹部创伤等疾病,且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或休克,在临床中属于急危重症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的特点。因此,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首要任务是采取急诊手术。这对麻醉的处理方式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手术的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成为了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选择麻醉方式的首要要求是无明显气管插管反应,对心血管功能的抑制较轻且诱导的速度要快。因此,本院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麻醉处理做回顾性的分析。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为(44.4±8.1)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患者有74例,高工坠落伤的患者有21例,硬物击伤的患者有5例。经入院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有44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有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19例。在GCS的评分中,5分以下的患者有24例,6-9分的患者有59例,10分以上的患者有17例。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颅脑损伤,所有患者在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疾病史、身体状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在入室后需要清理患者鼻咽中的呕吐物,血液等,从而使得患者的气道可以保持通畅,在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进行密切监测,在必要时还需要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等监测,静脉滴注甘露醇从而使得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得到降低。也可以静脉滴注10-15mg的地塞米松从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而使得脑水肿程度得到降低。在术中,林格氏液为主要使用的晶体液,万汶为主要使用的胶体液,二者的比例为1:2-1:3之间,同时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和血细胞比容来决定是否采用输血治疗。对所有患者均施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具体方法为:静脉给予1.5-2.0mg/kg的异丙酚,0.03-0.05mg/kg的咪达唑仑,0.1mg/kg的维库溴铵,3-5μg/kg的 芬太尼进行诱导插管,同时对呼吸进行机器控制,频率为每分钟12次,潮气量为8-10mg/k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25-30mgHg。在气管导管插入,拔出时还需要注意防止对患者造成刺激,必要时还需要加深麻醉效果。术中麻醉时,则需要间断使用维库溴铵和异氟醚,且持续使用异丙酚和舒芬太尼。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则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在必要时还需要降低对血压的控制。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为满意,且诱导的过程平稳,术后可以较快恢复苏醒。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问答清楚,在术前病情严重,意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术后任然存在。术前仍有意识,呼吸正常的患者在术后均可以较快情绪。且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无死亡,在术后由于伤情较重或合并伤严重而死亡的患者有14例,病死率为14%,其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多器官发生衰竭等。同时例患者出现6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成为植物人。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83%。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均有意识障碍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意外伤害等急诊入院且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因此,对此类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明确诊断。在术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在发现异常时可以更好的进行抢救,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3.1机体的监测和呼吸道的畅通状况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气道通畅等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有误吸,呕吐,舌后坠等引发通气障碍的发生,则需要立即查明原因并排除危险。其次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多处损伤,循环障碍等状况,脑疝征象,从而可以使得患者的脑灌注保持在最佳状态。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使用可使得颅内压增高的药物,从而防止患者发生脑出血等并发症。

3.2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期

在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期则需要尽量保证平稳,从而防止患者由于憋气和呛咳的增多而导致的胸腹压力迅速增加。为防止患者在诱导插管时发生交感性反应,可在使用药物之前首先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的诱导过程中,异丙酚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从而降低脑血流量。对循环功能呢不稳定的患者如儿童和老年人,则使用羟基丁酸钠较为安全。对出现深度昏迷的患者则需要在使用肌松药物之后再进行插管。且不需要使用全身麻药。可使用吸入麻醉药,芬太尼,异丙酚与肌松药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从而可以保证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稳定。进而保证麻醉过程的平稳。

3.3术中监测

在术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进行连续的观察,若出现异常状况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①过度通气: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中碳酸的浓度降低而导致其显著收缩,从而使脑容量可以减少,进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②利尿剂: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的利尿剂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使用剂量通常情况为1.0mg/kg,可以使得患者的颅内压显著降低,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的脑血流,从而提高脑灌注压,降低血流粘度,进而使得微循环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3.4输液和输液观察及对症处理

若患者仅为单纯颅脑损伤,则可以使用代血浆和乳酸林格氏液,不需要使用葡萄糖液。若患者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且有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则需要对其动脉压和颅内压之间的平衡进行密切的观察,其次还需要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的密切监测,充分的做好输液和输血的准备。若在麻醉前有血气胸等合并症则需要对其做相应的闭式引流术。若患者有腹腔内脏器破裂,合并开放骨折,心率失常等症状均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则需要对其病情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和评估,使得颅内压可以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其次还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麻醉的管理,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状况来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概率,明显降低麻醉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向社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宇捷.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246-246.

[2] 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105,107.

[3] 陈海燕,张晓刚,龙晓静等.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451-452.

[4] 吴凯华.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152-152.

[5] 王礼春.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09-110.

[6] 苏丽莎,白如平.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7):266-266,267.

[7] 陈海燕,张晓刚,龙晓静等.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451-452.

[8] 王礼春.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09-110.

[9] 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105,107.

[10] 黄宇捷.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246-246.

[11] 苏丽莎,白如平.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7):266-266,267.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8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论文_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