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_课程设置论文

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课程设置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世人所瞩目。人们谈起经济发达国家像日本、美国和韩国经济发展问题时,往往会谈到这些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像去年全教会上所说的那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仅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明。为了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微观领域去深刻理解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拟从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去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体现为经济服务的宗旨。

仁川技能大学是韩国八所技能大学之一,是一所典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大学。该校有教职员145人,在校生900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设机械、汽车、电气和电子等专业。现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课程设置如何为培养目标,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专业概况

电子技术专业属大学专科层次,学制为2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培养具有多技能的技术员(multiskilled technicians)。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仪器与设备、工厂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领域工作。

按大纲业务要求,通过2年的学习, 学生毕业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全面掌握有关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有关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音频/视频设备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电子仪器和设备在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故障排除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在某一专门领域获得生产管理和评价控制水平的能力;

获得在电子技术领域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该专业开设34门课,共3200学时。其中,门必修公共课,总计320学时;14门必修专业理论课,共1120学时;10门必修专业实践课,共1440学时;2门专业选修理论课,共120学时;1门选修专业实践课,共200学时。各门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学时数及每门课程的开课学期分配见下表。每学期有20个教学周,每周40学时。公共课占总学时的10%,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8.75%, 实践课占总学时的51.25%。

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表

三、课程设置分析

从《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要求和课程设置情况看,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突出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其毕业生主要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成熟技术,特别是成熟高技术的应用和运作。因此其课程设置,乃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韩国仁川技能大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们在培养目标中提出了多技能(multiskilled)的要求。据该系系主任讲,这种提法在世界上还不多见。分析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之比为1∶1;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之比达高1∶2,例如,数字电子技术课、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数据通信课等。这种课程结构就充分地保证了多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而使毕业生走出校门有多种选择和发展的可能。

2、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 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以“够用”为原则。这一点明显地表现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上。例如,“数学”被分成2门课,共80学时。 其中一门可以暂且叫“公共数学”(即表中的第4门课),这门课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必修。 据仁川技能大学的教师们讲,该课程主要讲解内容包括:指数、函数、微分、积分与重积分。另一门课叫“电子数学”,列入专业课内(表中的第16门课)。该课程主要讲解:排列与组合、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级数、向量和微分方程。

3、实验、实习单独设课,单独评定成绩。 几乎全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采取理论课与实验、实习课分别开设的课程结构,这样就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突出地位,也就强调了技能的重要性。这种课程结构特点也为美国、日本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共有。

4、加强计算机教学。目前,计算机已深入世界各个角落,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是各国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已把计算机教学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仁川技能大学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了5 门计算机类课程(即表中的3、18、19、26和30),教学总量达56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17.5%,足见其份量之大。

5、拓宽专业面。进行通才教育, 突出技能培养可以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仁川技能大学电子技术专业不仅学习与信息电子技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设备,如无线电设备,电视设备、音频设备、通信技术等;而且还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许多课程,如传感器技术、顺序控制技术、伺服控制技术、PID调节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以奠定较为宽厚的技术基础。

四、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产物,因此它的兴起、发展与规模必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正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大多兴建于本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日本的职业短大多建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滞后于这些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年,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生产领域产生了一些怪现象,即本科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操作、使用数控机床以及在一些本不应该由他们担当的岗位上工作。这样就使相对数量本来就不多的科技人才在使用上出现了浪费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滞后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因此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适当地发展与我国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当务之急。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它的生源和学制均较复杂。生源可以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甚至还有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情况;学制2—5年不等。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内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层次定位应特别慎重。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的高等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如果生源为技校毕业生,学制为3年; 生源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应该定位在大学专科层次上。从95 年开始,笔者所在单位又在电气技术专业试招技校生源、学制4 年的本科定位的试点。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的层次定位问题不能统得太死,不能一刀切,但又不能太随意,一定要慎重从事。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起步开始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过程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例,笔者认为,课程设置还基本没有脱离普通高等工程院校的模式,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压缩或翻版。我国高等工程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形成适合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国外相同专业为参照,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要作大的调整。这些深层次上的教学改革如不进行或者进行得不彻底,高教结构调整也将失去意义。从这种意义上看,真正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任重道远。

标签:;  ;  ;  ;  

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_课程设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