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程改革中的孩子们喝彩——从《文选》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们论文,文选论文,小学语文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教学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恰恰是在这金秋的季节,我们欣喜地推出了进入课改、并使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创新习作选》,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之所以名之以“创新”,是因为这些习作源于教材全新的习作编写理念。
说句实在话,尽管我坚信使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的学生,在教材全新的习作理念引领下,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到中高年级,一定会在习作上厚积薄发,独树一帜。但是说到要编每个学期的学生习作选,范围这么窄,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不知道实验区的响应如何,征集上来的习作数量有多少,质量能不能保证,或者,从根本上说,我不知道教材的理念能被教师接受多少。
但当我接到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成百上千份习作时,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从实验区征集上来的习作看,与课改前相比,刚刚进入三、四年级的儿童有着人们始料未及的表达热情,有着想象不到的生活视野,也有着让人喜出望外的文字水平。作为编者,面对孩子们异彩纷呈的习作,我们多的是难以选择的苦恼。为了篇幅的限制,为了给更多孩子展示的机会,为了能展示更多地区、更多学校的成果,不得不经受忍痛割爱的折磨。
《小学生创新习作选》刚刚开始编辑,名字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很多实验区教师得知了即将出版的消息,纷纷给我们打电话来希望购买,说打算给他们班上的孩子启发习作思路用,让孩子知道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我们听了非常激动。希望通过这套创新习作选为新世纪的课改助力添柴。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头戏,对于学生,也是决定其语文成绩高低的重要砝码。
多年来,语文教育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那就是学生年级越高,写出来的作文就越缺少灵动性,越写越死,甚而至于造成作文中的假话、套话连篇。我也曾不止一次听说过一些学生一篇好作文修修补补包打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更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同时,淡化文体要求,倡导自主的、有创意的表达。在称呼上,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乃至初中叫“习作”。《课标》提出了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为作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清风。
什么叫“写话”?张中行先生说:“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说是习作,其来源当是绝大多数源于课堂,源于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课标》对写话以及习作的界定就揭掉了作文的神秘面纱,将学生的写作活动从神圣的殿堂拉到平凡的行列,从只有少数人的专利变成了人人可为的日常学习行为。
人们常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习作其实更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在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的时候,每个学生的习作展现的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们自己想要说的实话、真话、心里话。进一步说,每个学生的习作存在着各不相同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有待于教师指导时加以肯定,缺点有待于教师指导时予以教诲。那种想在习作教学上使用一刀切的简单想法、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那种先给学生灌输写作知识,让学生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给学生一个模子、一个套子的做法等于先立规矩,会一下子就把学生给吓住。于是什么鲜活的东西,什么灵动的思绪,什么有趣的生活全都离开了习作。学生一写作文就正襟危坐、苦思冥想,时间长了,只能视习作为畏途,并滋生和助长一些偏见,认为作文就是做文章,作文与生活无关。为了符合所谓为文的要求就得胡编乱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鼓励学生大胆去写,大胆表达,处处为学生提供素材、为学生广泛提供写作途径,让学生愿意写,有的写,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与阅读结合,与语文活动结合,尽可能化习作的难为易。教材树立新的作文观念,把习作变得生动活泼,变得“和蔼可亲”。
在交来的习作中,我竟然发现了一个孩子的7篇日记。他持续数日观察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孩子,孜孜以求,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记录了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是完全自觉的行为,可以想见他表达的欲望是多么强烈!都到了这种程度,学生还惧怕习作吗?
教材按主题设计,或者说按话题设计,一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不拘文体,甚至着意追求文体丰富,从多个角度选文,使选文永无止境。这种开放的思路,给学生非常丰富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在四年级“月亮”单元“心中的月亮”这个习作话题中,孩子们心中的月亮竟那么多:有藏在森林中的,有躺在未名湖里的;有养在茶碗的,也有暖在心里的;有像甜甜的橘子的,也有在红润的手心中捧着的;在暗蓝的夜里尽情玩耍的有,在天文望远镜中静穆的也有;传说中的,成语里的;与思念同在的,千年以后的;寄托着希冀的,承载着梦想的;举头独望的,与他人共赏的……飘荡在文字中的情愫也各不相同,欢快的、忧伤的、惬意的、静谧的、浪漫的、理性的……真可谓是情趣盎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有的平白如话,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简洁明快。
教材编写者精选高质量的文章,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质量的范文,学生受到的是一流文章的熏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走的是名家名篇的路子,尽力摒弃习作教学中“技”的成分,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渐习得,大量练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在习作的实践中学会习作。试想,没有“我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悠哇,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哪来“我想把手儿,/接在大地上,/画绿色的田野,/画险峻的高山,/画啊画……/大地是我的画本”的妙想?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我认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倡导的习作编写理念、教学理念达到了这一点。经过层层松绑,经过有效教学,学生能写出这样丰富的习作应在意料之中。这本习作选,是在为课程改革中的孩子们喝彩,也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们喝彩,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参考。如果还有教师在为新的习作理念困惑,还在为新的习作理念彷徨,建议您进一步领会这新的理念。“用我们的心握你们的手”,看一看孩子们的习作,会开启您的自信。
《小学生创新作文选》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一册,完全遵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体例编排,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于各个单元中“语文天地”里“笔下生花”中的习作话题。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通过这些习作完全可以感受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理念,教师的习作教学设计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书中赏析式的点评,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评析、品味,更给孩子以赏识、给教师以引领。
我想,有幸看到这本习作选的学生将会从同龄人开阔的视野、奇特的思路、活泼的语言中获益良多。即便使用的不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也仍然可以共享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硕果。
这本习作选,只是沧海一粟,更鲜活的课改成果,更宽广的课改天地,实在是一本两本小小的习作选难以“蔽之”的,是为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