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绿洲白鹭飞,绘佛山生态蓝图---以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为例论文_李文芳

茵茵绿洲白鹭飞,绘佛山生态蓝图---以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为例论文_李文芳

佛山市禅城区城市规划研究所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城市“治理”和城市“双修”步伐,佛山市将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作为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为例,浅谈河心岛生态修复内容基础上总结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河心岛 生态修复

一、河心岛的定义

河心岛顾名思义为河流中心的岛屿,多数是沉积物堆积的结果。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长期以来自然冲击形成多个大大小小的河心岛散落在各区河流之中。佛山市的河心岛定义归纳为在市域范围的河道、主干河涌内,与陆地不相连、陆域面积在 1 公顷以上,原则上以生态保育、农林业或水利枢纽为主要功能的,且非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岛屿。

二、河心岛生态修复的意义

(1)贯彻中央城市双修的精神,倡导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中提出了 “城市双修”的概念,“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生态修复”是指对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城市修补”是指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佛山市河心岛是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在对全市域48个河心岛的土地使用、植被覆盖、物种数量、常住人口等现状情况的调研中发现,部分河心岛面临生态恶化、景观破碎、管控无序、特色流失等困境。河心岛作为佛山市最敏感的生态基底,生态修复工作尤为关键。

(2)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佛山是中国制造业名城,工业发达,长期以来,佛山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造就了发达的经济,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无序的发展,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38%,大大超出警容线。佛山再发展,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才能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河心岛生态修复是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河心岛修复工作,有利于转变佛山长期以来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

(3)解决突出问题,加快生态修复步伐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代表佛山生态本底特色的河心岛,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生态基底优越,但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管控缺位、生态空间被侵蚀等问题;②部分岛上建设无序蔓延,逐步侵占生态空间,缺乏明晰的管控规则,违建抢建问题较为突出;③环境治理方面,河心岛普遍卫生情况欠佳,手段固化单一,景观特色逐渐流失;④河心岛多以村级基层管理为主,且多位于管理辖区边缘,常被忽视,管理无序等情况突出,治理水平偏低。生态修复工作的提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河心岛生态修复的措施

(1)树立目标

通过前期的调研、制定实施方案,佛山市定下了“在2020年前将完成30个河心岛的生态修复工作和验收;到2021年,要基本完成48个河心岛生态修复相关工作”的目标。

(2)分类修复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在摸查现状、评估环境等工作基础上,将佛山市的48个河心岛划分为自然生态型、生态修复型和建设管控型三大发展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学确定修复模式,制定个性化的“一岛一策”实施计划。

自然生态型河心岛指现状基本为自然生态状态,且实施严格保护和禁止开发的河心岛。对于该类河心岛,应着重通过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有限的人工措施,丰富本地自然生态动植物群落,增加森林覆盖率,促进河心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修复型河心岛指现状为农林业开发或现状建设规模较少,且以自然生态型河心岛为最终建设目标的河心岛。对于该类河心岛,应实施因地制宜、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工作,严格控制村居建设,有条件的予以异地安置,有序、逐步地限制和清除除现状村居以外的各类开发建设。

建设管控型河心岛指主体功能为水利工程的,或现状建设规模较大、居住人口较多的,或未来发展方向有待研究的河心岛。对于该类河心岛,应实施长期监督和管理,以限制建设扩展、维持或降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为原则,以“做减法”为主。

目前佛山市的48个河心岛中,有19个是自然生态型,16个是生态修复型, 13个建设管控型河心岛。

(3)“一岛一策”定制个性化实施方案

即使同一类型的河心岛,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结合佛山实际,对辖区内河心岛编制生态评估报告和“一岛一策”实施方案,因岛制宜,形成量身定做的项目库,为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实施依据。

四、河心岛修复的政策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为顺利推进全市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佛山市先后出台了《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佛山市河心岛总体整治规划指引》等技术引领文件,明确了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制定项目库、工作时间节点以及相关保障机制要求等。

(2)全国首推岛长制 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佛山在全国首创河心岛岛长制。印发《佛山市全面推进河心岛岛长制实施工作方案》,2018年6月底前,全市全面建立岛长制,市级成立岛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区组建区镇两级岛长的组织体系。全面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打破部门、区域、层级的壁垒,明确管理职责,实行联控防控,形成“党政齐抓、上下公关”的工作格局。成立工作微信群,安装区镇岛长制公示牌,拓展了线上线下多种公众参与渠道,保证了公众可对河心岛生态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3)推进专项考核、巩固成效

为督促和保证工作成效,提高工作质量和各级干部的责任担当,将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体系框架中,并通过督办和定期巡查的方式,加强项目的落实实施,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两点建议

佛山市的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一批河心岛形成了绿树成海、鹭鸟翩飞的惬意景象,构建了城市生态廊道,也提升了城市景观。对于河心岛修复工作,有如下两点建议:(1)河心岛生态修复应本着“少干预、少建设、少改造”的原则,防止公园式的建设改造,尽量减少人工化的工程;(2)建议积极探索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河心岛修复模式,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放大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河流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思考[J].林俊强,陈凯麒,曹晓红,祁昌军,樊博,彭期冬.水力学报.2018(04)

[2]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J].徐非,王永刚,张楠,孙长虹.生态环境学报.2014(03)

[3]论河流生态修复.[J].倪晋仁,刘元元.水利学报.2006(09)

[4]城市双修”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雷维群徐姗周勇韦波朱里莹城市发展研究2018(11)

论文作者:李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茵茵绿洲白鹭飞,绘佛山生态蓝图---以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为例论文_李文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