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基于湖南省“教师工匠精神”认知现状调查论文_雷敏 唐佳琴 刘娜 唐姣 唐清清

师范生“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基于湖南省“教师工匠精神”认知现状调查论文_雷敏 唐佳琴 刘娜 唐姣 唐清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师范生作为教育行业未来的主力军,其专业能力、精神面貌直接关乎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因此,通过将“教师工匠精神”纳入到师范生的培养体系、基于“教师工匠精神”建构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使师范生具有良好的“教师工匠精神”,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师范生 教师工匠精神 培育策略

一、“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

“教师工匠精神”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认同感,是一种执着坚守、热爱学生又甘于奉献的、虔诚的教育信仰。但教师工匠精神又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理念,还应有一定的下层基础作为支撑,这主要体现在高品质的教学水平和严谨的敬业态度方面。在工匠的培养上,首先要有“匠气”“匠技”,才能说其具有一颗“匠心”。那么对于教师这位“教书匠”而言,也应是从“业师”到“仁师”,最后成为“匠师”,这种匠师所具有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工匠精神。综上所述,在此所研究的“教师工匠精神”主要由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乐于奉献、执着专注、专业能力和热爱学生这六大品质所构成。

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1.将“教师工匠精神”纳入到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以开设相关课程和完善教育实习制度的形式,将“教师工匠精神”纳入到师范生的培养体系当中,为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展现良好的教师精神品质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1)开设与“教师工匠精神”相关的职业道德课程,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师范院校在合理设置综合课程的前提下,应当着力对师范生更强的培养力度,积极开设与“教师工匠精神”相关的课程。课程应以师范生的生活实际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基础,阐述“教师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构成、与师范生的联系和延展等内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工匠精神”内化到师范生的言行举止中,为师范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中对精神品质的追求提供了思想准备。同时,师范院校必须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要紧随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了解师范生所关注的教育方面的前沿信息。②要认真分析课程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或搭建相应的选修课程,为师范生提供具体精神品质的活动平台,实现对课程的补充和延续。(2)完善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制度,强化师范生对“教师工匠精神”的追求。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积累,虽然已经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但欠缺教育教学的实践,所以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策略中的重点环节。因此,师范院校应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采取组织骨干教师指导、师范生交流汇报、优秀实习生座谈会等形式,强调师范生对教师精神品质的追求,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这对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责任使命感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是精神品质的理论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在将“教师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到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不能将教育实习当成形式只走过场,而是要加强对教育实习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从师范生的教学常规和在日常表现等方面,重点关注和完善对师范生精神品质方面的塑造与强化,使师范生具备教学能力的同时,兼具对良好的精神品质的追求。

2.构建“教师工匠精神”评价体系及奖惩机制。现行的教师评价以教师课时量、学生成绩以及在学生评教中的排名为依据,对教师精神方面缺乏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教师工匠精神”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教师总体评价中可以促进教师精神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其更好地发展。

(1)“教师工匠精神”评价体系的构建。当前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统一标准进行,呈单一化。所以,评价主体中必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师所在单位人员、家长以及相应的社会机构人员等。此外,构建“教师工匠精神”多元化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教师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程度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教师工匠精神评价体系”的考核内容为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开拓创新、执着专注、专业技能这六个方面,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可以将其进行细分,如精益求精可细化到教学工作,自我的反省和提升上。(2)评价结果的运用。现行的教师评价主要与奖惩挂钩。教师评价结果是教师聘任、晋升、加薪、获得经费资助的重要依据,但如果完全与个人利益挂钩的话会让教师这个职业功利化。建立“教师工匠精神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和引导教师及师范生有意识地去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除具有奖惩的作用外,更多则让教师了解自身所具有的及要继续追求的精神。由此,在评价结束后可以根据教师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适当、合理的奖惩,并通过信或报告的形式向教师反馈其在工匠精神方面的情况和建议,以此激励和引导教师更好地发展。

研究表明,虽然师范生对“教师工匠精神”的认同度较高,但还不够深入。通过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发现在国家、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 “教师工匠精神”在师范生群体中发展的困境。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师范生“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论文作者:雷敏 唐佳琴 刘娜 唐姣 唐清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师范生“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基于湖南省“教师工匠精神”认知现状调查论文_雷敏 唐佳琴 刘娜 唐姣 唐清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