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亚辉

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亚辉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黑龙江鸡东 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关节镜或临床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低场强MRI表现。结果:36例病例在X线平片正侧位上均未见异常,而MRI检查均呈现TlW1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其中隐性皮质下骨折24例,隐性骨软骨骨折10例,隐性骨皮质骨折2例。结论:MRI能敏感显示创伤性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同时能发现膝关节韧带、肌腱及软骨的损伤,为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96-01

隐匿性骨折主要是指由骨外伤后骨小梁微骨折引发的骨髓水肿、充血,但并未出现显著的骨皮质骨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隐匿性骨折属于一种假阴性现象,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将其分为衰竭骨折、疲劳骨折、隐性股内骨折和隐性创伤骨折四个类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采用X线片检查通常为阴性,无明显的骨折异常表现,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状态,从而引发骨软骨缺损、疼痛和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多种后遗症,加重患者病情。目前,MRI诊断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骨骼系统。研究资料显示,MRI对骨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敏感性较强,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显著[1]。我院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经手术、关节镜或临床证实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且伴有关节肿胀、外伤部位疼痛或压痛、活动受限等典型骨折症状。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3±5.4)岁;常规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1.5tAvanto-Do型磁共振扫描仪(配有膝关节扫描专用线圈)对患者患肢的膝关节及周围的组织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的扫描。进行扫描的各项参数为:SE(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1WI,TR/TE=665ms/8.5ms。PDWI-FS(质子脂肪抑制)序列:T1WI,TR/TE=1900ms/18ms;T2WI,TR/TE=2680ms/70ms。进行扫描的层厚为4mm,进行扫描的层距为0.5mm。必要时对患者患肢的膝关节进行横断面的扫描,扫描的范围由趾骨到髌骨。

1.3 诊断标准[2]

患者有外伤史,临床表现明显,关节肿痛、行动困难,甚至难以行动;常规检查为可疑骨折,无明确的骨折线;MRI检查可以清晰看见患者T1WI序列呈片状、网状、线状的低信号,边缘不清,T2WI高信号,STIR呈片状的高信号。依据患者的骨折线走向分布、膝关节外伤是否累及到皮质下的骨松质、关节面、关节软骨情况,进行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评判,共分为三种类型。Ⅰ型:皮质下型;Ⅱ型:经皮质型;Ⅲ型:经关节软骨型。

2.结果

隐性骨折在磁共振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带,T2WI低信号骨折线周围片状的高信号,是骨髓水肿所致。Ⅰ型24例,骨折线不清,骨皮质、软骨未受累,T1WI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片状高低混杂信号,STIR像呈明显高信号,较其他序列更为明显。Ⅱ型10例,可见线状、放射状等低信号影,并可延伸至骨皮质,骨皮质低信号带中断,此型骨折较为严重,骨松质信号在T1WI序列上呈中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则呈明显高信号。Ⅲ型2例,关节软骨骨折、断裂的骨折线、软骨形态不规则,还可见相邻关节软骨损伤表现为缺损。T1WI序列为低信号,T2WI信号多为高信号,STIR序列上为明显高信号。

3.讨论

隐匿性骨折又称为骨挫伤、不完全骨折、骨小梁骨折、隐性骨内骨折、骨水肿及微骨折等,临床对骨折的定义为骨或者骨小梁发生连续性或者完整性断裂,而隐匿性骨折则是部分骨小梁断裂、水肿或者出血,多见于膝部骨端关节面下方松质骨内。其主要是指X线片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却实际存在的骨折。隐匿性骨折的病理主要包括软骨骨折、骨小梁的微小断裂及软骨下骨皮质骨折等,然而这些骨折损伤并不能构成病灶和正常骨组织密度的对比差,且无骨折端移位、骨折线细微以及X线片呈现阴性。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MRI已逐渐被运用于早期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其能够直接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成像,明确显示韧带及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因此,对于症状明显、活动不方便的患者采用MRI诊断能够有效减少漏诊率并指导医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降低退行性骨关节发生率。

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优势在于[3]:①进行扫描的层次更多、范围更广。②由细微骨折所致的水肿、出血均可延长患者骨折部位MRI的弛豫时间,进而增加其与正常骨质信号的对比度。③PDWI-FS序列对诊断骨髓损伤的灵敏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36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MRI检查均呈现TlW1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

综上所述,由于MRI成像具备更快捷、方便、清楚发现隐匿性骨折及其并发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所以,当外伤后常规X线平片为阴性,但临床症状比较严重或明显的,都应积极采用MRI进一步检查,提高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减少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牛军杰,郭侨阁,唐楠,等.MRI 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5,22(4):79-80.

[2]刘旋辉.浅谈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24-25.

[3]印群.浅谈MRI检查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3):101-102.

论文作者:李亚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亚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