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监督_会计监督论文

论会计监督_会计监督论文

会计监督浅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监督弱化是困扰我国经济工作的一大顽症,几年前对此曾有过热烈的讨论,但未得到应有的改善。1995年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为此,本文拟从理论、体制和文化三个角度对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作些探讨。

一、成因

(一)、会计监督首先导源于理论界对会计职能认识的模糊性。没有科学的会计理论指导就很难有有效的会计实践。长期以来,会计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认识的不统一,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关于会计究竟有几种职能,至少有六种说法:

一是一职能说,认为会计不过是生产过程的物量反映,只有反映职能;

二是二职能说,认为会计有反映(核算)和监督(控制)两大职能,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观点;

三是三职能说,认为会计的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二是监督,三是参与经营决策;

四是四职能说,认为会计具有反映、控制、监督和分析职能;

五是五职能说,认为会计职能归结为反映、监督、控制、分析和决策五个方面;

六是六职能说,认为会计有反映经济活动、分析经济情况、核算经济效果、监督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六大职能。

2.关于会计有没有监督职能,看法也大相径庭。多数意见认为会计具有监督职能,但持相反意见的也大有人在。事实上,早在60年代,苏联会计界就有人对会计监督职能提出了质疑,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我国,80年代中期也有不少人对会计监督提出质疑。他们的主要理由是:从历史看会计没有监督职能;会计是监督的工具,为监督服务,但会计本身没有监督职能;会计对经济活动有控制的意思,但控制不同于监督。

虽然《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具有监督权,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制度保证,加之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因而实际工作中《会计法》并没能“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二)会计监督弱化同时也是社会监督体制缺陷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社会环境里,会计理论和方法不能不受到来自该环境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会计就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注1)。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制总的是好的、有效的,但一些缺陷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监督体制的缺陷必然会在会计监督中有所体现。

1.会计上的“虚监”折射出社会监督体制的“失衡性”。我国目前整个社会监督体制自上而下的监督畸重、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畸轻。这体现在会计上就是,监督只能指向一般群众,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中会计对一般群众的监督权最终都是由领导操纵。如相当多的企业的财务审批权基本上体现于厂长(经理)一支笔,领导可以以权代法、代规,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2.会计上的“惧监”源于社会监督体制中的主体“依附性”。监督必须由异体执行方可有效。客观上需要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不能共存一个组织单元之中,监督者要有超然的独立地位。我国现行的各种监督权都要以执行权为中心,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专门的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监督者要敢于监督、秉公执法,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制度保证,监督主体出于现实考虑,还是有所畏惧的。会计人员政治、经济、工作和生活完全由所在单位负责,如严格执行财经政策、纪律,激怒了单位、得罪了领导,入党、提干不说,工资福利还要打折扣,衣食住行处处吃苦头。处于这种尴尬地位的会计人员有谁还敢轻言监督呢?

3.会计上的“少监”反映出社会监督体制重视事后监督的“追惩性”。从理论上讲,大凡拥有监督权的主体对监督客体一般应有全环节的介入机会,不能取此舍彼。我国现行监督体制明显重视违法乱纪的事后追惩性监督,疏忽其它监督。会计监督同样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监督职能不仅在已经发生的或已经完成的业务上体现,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之中,以及尚未发生之前”(注2)。但会计实际工作中,只能进行事后一个环节的有限监督。如采购一批商品,这批商品该不该进?怎样进?会计根本无法介入这两个环节,而只能“静候”事后。

(三)会计监督弱化的深层诱因是文化。文化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美国文化学家怀特指出,人的行为是生物学因素与文化学因素的函数,生物学因素又是个常量,所以,只有文化才是人的行为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长期以来的会计监督弱化,与下列劣质文化密切相关:

1.雇用文化。我国传统的家长制,家庭内人们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家长,不能有任何的独立性、创造性;我国又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切都由上级说了算,人们自然养成了服从指挥的习惯心理和方式文化。这种文化氛围加之旧体制下会计成了财政的附属物,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的长官意志严重,民主意识淡薄,承包责任制不健全等,致使会计行业形成了一种群体观念,会计人员没有自主独立性,自己是在为某些领导私人干活,一切只能服从。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会计人员对领导的依附,包括人生的、工作的、经济的各方面的依附,形成了一种与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格格不入的“雇用文化”。这种“受雇”心理一经定势,哪些该报销,哪些进成本,哪些指标宜高,哪些指标宜低,全由领导说了算。

2.惰性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生息的中华民族崇尚“义理”,轻薄“技艺”。沿袭至今就是轻视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技人才。这体现在会计行业就是其群体惰性,许多会计人员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素质差、工作效率低、缺乏事业心和使命感。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分配的不合理,会计实际工作中,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在再分配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价值的劳动报酬,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对工作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应有的热情,有谁还会去关心那些看似与己并无直接联系的会计监督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惰性文化有弱化的趋势,但正如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不管哪一种定义下的文化,均具有惊人的持久力。因此,惰性文化对会计监督的影响决不可等闲视之。

3.崇和文化。中国古代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温良恭俭让的敬人主义。受其影响,今天的中国人还普遍信奉“和为贵,忍为高”,“得饶人处且饶人”。其集中表现就是,在违法乱纪行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无原则地一团和气,成本、开支严重失控。天长日久,必使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得苍白无力,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策

(一)统一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

1.从现实看,会计监督法规明确。《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明文规定:会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会计法》第3章专讲会计监督,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2.从理论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的职能有精辟的论述:“过程越是按社会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的控制,我国会计界普遍的理解是监督。

(二)完善社会主义监督体制。

1.健全权力约束机制。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之所以产生官僚主义现象和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缺乏完善的权力约束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建立权力约束机制是反对和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措施。

2.完善司法体制。我国司法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司法部门不具备独立办案的外部环境,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有关部门对具体案件审理工作的不必要介入、干涉;另外要从体制上摆脱行政支配和控制,真正建立起司法权力的独立运行机制。

3.保护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在我国可以弥补现阶段法制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许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者因有“护身符”而不畏权力机构的法律监督,却惧怕舆论监督,因为丑闻一旦通过媒体揭露就无法“官官相护”了。所以,在我国舆论监督相当脆弱的情况下,必须对正确的舆论监督实施法律保护。

(三)建设优秀会计文化。

1.坚持以人为中心这条主线。会计监督受多因素的制约,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中要强调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的基本原则;强调培育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强调除了必要的组织、制度、规章等手段对人实行硬性管理外,同时更要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引导,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强调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放在会计工作的首位,只有培养出业务素质高、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会有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保证。

2.加强规范观念。“会计发展到现在,已成为程序性很强的一种经济工作”(注3)。要使会计工作有效地按规定的程序运作,各种规范的约束至关重要,而各种规范的作用程度又直接受制于会计人员的规范观念。根据我国国情,会计文化建设中应强化法制观念和制度观念。一方面要使会计人员加强对制度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更要认识到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凡要求一般群众执行的,各级领导人员必须带头遵守,带头执行,给群众做出好的榜样,使整个会计工作制度化。

3.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对内,良好的行业形象必定使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会计工作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又必将激发出每位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巨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整个行业形成一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献身会计无怨无悔的文化氛围。对外,良好的会计行业形象,像磁铁一样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会计队伍中来,使会计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从而为会计行业优胜劣汰提供可能;同时,良好的行业形象还能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为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当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绝非一朝一夕或“单打一”可以奏效。惟其如此,会计文化建设中良好行业形象的树立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常抓不懈。

注释:

[1][2][3]谈惠《关于会计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经济研究》1963年第2期。

标签:;  ;  ;  ;  ;  ;  ;  

论会计监督_会计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