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周小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超声科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临床辅助治疗中B超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分别为:采用X线片检查的40例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40例研究组小儿患者。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套叠肠管复位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套叠肠管复位率为97.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0%,套叠肠管复位率为7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比X线片更适用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关键词:B超;小儿肠套叠;诊断;临床辅助治疗;应用价值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前者多发生于4~10个月的新生儿,后者则多为继发性肠套叠,其是指一部分肠管被套入与之相连的肠腔中,致使肠腔变得狭窄,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的情形[1]。目前,临床对于此病多使用水压复位疗法进行治疗,即使用生理盐水来灌肠,利用水压来使套叠进相连肠腔的肠管复位。本文选择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试探究B超在其临床诊断及辅助治疗中发挥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分别为:采用X线片检查的40例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40例研究组小儿患者。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岁,平均(4.08±0.2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0.5岁,最大7.5岁,平均(4.12±0.33)岁。两组小儿患者就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E33为研究组的小儿患者进行B超检查,探头频率为4~10MHz,将小儿患者的腹部露出并涂抹上耦合剂,取平卧或侧卧体位进行平扫,如发现可疑部位则进行十字交叉或纵横等多方位扫查,若发现同心圆征或是环靶征,则可确定为肠套叠。治疗时,先经导尿管向肠内注入37℃左右的生理盐水,流速适当,随后探头随液体流向移动,经直肠达到结肠,至回盲部,最终到达肠套叠部位,观察小儿患者的肠管,待液体缓慢流出导尿管后,复位,直到同心圆征或者环靶征彻底消失后便可确认为肠管通畅。在使用生理盐水灌肠时,具体用量需要根据肠套叠的长度及位置来作出最终决定,一般在300mL左右,灌肠后肠管扩张内径不得超过38mm,灌肠后应根据张力大小来调节液体流入速度、流入量以及在肠腔中的保留时间。

使用东芝胃肠造影剂为对照组的小儿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在小儿患者复位进行上下左右的全面扫查,并获取腹部平片。在检查前,常规透视胸腹部,若膈下无游离气体则可经导管灌气(气钡剂),待气压达到90mmHg后将肠内气体放出,重复注气直至套叠的肠管复位。灌气过程中,使用X光进行显影,若气体通过了回盲部并进入腹部中央肠管,即可结束灌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套叠肠管复位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小儿患者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假若两组小儿患者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复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诊断及辅助治疗效果的对比(n,%)

3 讨论

当前临床在小儿肠套叠的病理机制上尚无统一定论,多认为是婴幼儿没有完全固定的回盲部系膜,其肠道较为松软,本身又有较大的活动度,因此容易因肠道的异常蠕动而发生肠道叠;一些研究者认为肠道病毒使末端回肠发生感染,致使淋巴结增生,形成了套叠结构,与此同时病毒感染还会刺激肠道增强其蠕动强度,因此更加容易发生肠套叠[2-3]。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发病机制,都需为小儿患者在日常做到饮食平衡、腹部保暖、预防肠道感染。若是小儿患者已经患上肠套叠,那么准确的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为对照组采用X线片、为研究组采用B超进行检查,易于识别、分辨率高的B超获得了95%的诊断准确率,而清晰度、分辨率较差、有辐射危害的X线片仅80%的诊断准确率,这意味着B超在小儿肠套叠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而在辅助治疗方面,研究组使用生理盐水灌肠,利用水压复位了套叠的肠腔,治疗后生理盐水可以迅速排出体外,即使体内有所遗留无刺激性的生理盐水也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反而是X线下实行空气灌肠会引发腹胀与呼吸困难等严重不适,气钡剂本身又有化学性刺激,检查后难以全部排出,稍有遗留将会引发不利影响[4-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套叠肠管复位率(97.5%vs77.5%)也证明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具有更高的临床辅助治疗价值。

结语

B超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的过程中使用B超可以获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华保,胡光华,孙文凤,等.B超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5019-5020.

[2]阚宝红.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6527-6528.

[3]陈雪玲.52例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8):19-20.

[4]郁庆祥.B超监视下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287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78.

[5]彭莉晴,宣吉晴,熊耕.B超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11,13(04):601-604.

论文作者:周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周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