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论文_汪晴雅

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论文_汪晴雅

(浙江省临海市东塍中心卫生院 317005)

【摘要】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西药,对比一个疗程20d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实验组为88.00%,对照组无效率为34.00%,实验组为12.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治疗,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13-02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它属于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的一种,在胃镜检查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概率是所有全部慢性胃炎的50%至85%[1]。如今,该病的致病因临床表现多为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并且容易出现发作反复的情况。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范畴中属胃脘痛、胃痞,可使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吐酸、食欲不振、灼烧感等临床症状[2]。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脾胃虚弱这五种是中医中慢性胃炎的类型,最为多见的即为脾胃湿热型[3]。本文将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1.5±6.1)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4±4.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8.1±6.1)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4±5.7)年。实验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1.0±6.2)岁,病程1.5~18年,平均病程(5.4±5.9)年。2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通过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中药处方如下:干姜6g,半夏15g,黄连10g,黄芩15g,白豆蔻10g,党参15g,茯苓15g,甘草3g,白术15g,木香10g,青皮15g,藿香10g,厚朴10g,槟榔10g。水煎,1剂/天,每天服用3次,每次250ml,2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禁止喝酒、浓茶,应注意饮食清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内科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胶体次枸椽酸铋120mg,4次/天,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奥美拉唑20mg,2次/天,口服,其中抗生素用药为14天,一个疗程为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讨论会上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我院将疗效评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在胃镜显示中黏膜充血水肿情况明显好转,糜烂、出血点消失;有效: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胃镜检查时黏膜颜色呈淡红色,充血情况较轻,糜烂、出血点大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征和胃镜检查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2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实验组痊愈30例,占该组总例数60.00%,比对照组多12例;2组有效例数接近;实验组无效为6例,无效率为12.00%,比对照组少11例;就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总有效率(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66.00%)。2组疗效统计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X2=17.5413,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个疗程后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0 30(60.00) 14(28.00) 6(12.00) 44(88.00)

对照组 50 18(36.00) 15(30.00) 17(34.00) 33(66.00)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和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时常可见表面上皮和小凹上皮的场上皮化生现象,并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4]。虽然尚未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机制,但研究表明,它绝不是单个的致病因素,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致病因素外,胃黏膜防御功能逐步下降同样也是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5]。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主要临床症状有:痞闷、长满、胃脘部疼痛、泛酸、恶心呕吐、嗳气、嘈杂、舌质红、苔黄腻等[6]。在半夏泻心汤的配方中黄连和黄芩性属苦寒,可以减轻焦躁灼热感;湿邪属于阴邪,非温不化,在配方中的半夏和干姜之类的中药可以起到辛温燥湿的功效,同时还有补中益气的效果;在现代药理的研究中发现,党参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受损胃黏膜修复的功效;藿香味略辛,性属微温,胃经、归脾,有着化湿和芳香醒脾的功效;配方中的木香有着顺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而青皮则可以疏肝破气,对胃里的积食有着消化、化食的功效;厚朴能够保持气血通畅、消除腹部膨胀感,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症部位主要是胃,和肝脾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顺气止痛;槟榔味辛且苦,性属温,归胃、大肠经,可以通肠胃里的积气,消痞散结,促使水湿由大、小便散去;甘草起到缓和所有药物的功效,同时还能保护胃黏膜,起到屏障的作用[7]。

本研究中,分别采用常规内科西药治疗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常规内科西药组临床疗效远远低于半夏泻心汤加组,即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实验组痊愈30例(60.00%)高于对照组18例(36.00%),实验组无效6例(12.00%)远低于对照组17例(34.00%),实验组总有效率44例

(88.00%)远高于对照组33例(66.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兼顾标本,明显缓解患者病痛,显著改善患者胃脘痛、嗳气、饱胀等症状,半夏泻心汤加减在治疗效果上有着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的特征,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辉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7):107-108.

[2] 郭之云,梁娜.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7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27):170-171.

[3] 梅志刚.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2):57-58.

[4] 陈桦,卢兰.四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40-41.

[5] 李修荣.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J ] . 医药论坛杂志,2013(12):116-117.

[6] 王方石,王晓男,闫秋,张健.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9):82-85.

[7] 李兴华,江玉,郝小鹰.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5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5):293-297.

论文作者:汪晴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论文_汪晴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