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剪纸艺术对外译介程式论文

宁夏剪纸艺术对外译介程式论文

宁夏剪纸艺术对外译介程式

张一宁

(宁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摘 要: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普及,我国学术界对剪纸艺术的研究出现不断升温的趋势。如何把剪纸等中国非遗产品译介到国外,让它们在更广阔的文化舞台上发扬光大,是学界关注的一个文化传播问题。借鉴拉斯韦尔 5 W传播程式,化简重构并简要讨论“译介什么”“为什么译介”和“如何译介”三个问题。

关键词: 非遗;剪纸;对外译介;程式

一、宁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现状

自“中国剪纸”2009年被收录于联合国非遗名录至今不到十年时间里,已有4965篇研究文章,1025篇硕博论文涉及剪纸艺术。[1]研究者们达成的共识是,剪纸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农耕文化的缩影。[2][3](P8)其历史可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甚或汉代。[3](P1)[4]剪纸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人类与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现实以艺术的形式连接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四季平安的花瓶、寓意和和美美的荷花、象征荣华富贵的牡丹、代表生命繁衍的莲籽等等,均可以以剪纸的形式艺术再现。在我国,除汉族外,还有不少民族如满族、回族、苗族、壮族也都有剪纸的传统。[3](P1)[5]从笔者目前所收集到的研究成果看,讨论宁夏民间剪纸艺术的作者,均对宁夏民间剪纸的历史做了简单回顾,对宁夏剪纸艺术做了分析。他们认为,宁夏汉族民间剪纸多以植物纹样为主,以动物(如十二属相)纹样为辅,当然更多的是动植物混合纹样。回族民间剪纸虽然受到汉族民间剪纸的影响,但依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选用的纹样十分有限,没有汉族民间剪纸中出现的动植物纹样那样广泛和多样,而且以图案化的造型为主。

二、译介的三个问题

剪纸是中国非遗文化艺术产品,对其研究与译介,具有重要的意义。“非遗外宣资料的对外译介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为目的,其中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为信息载体,以外国受众为传播对象的英译是关键。”[6]如果忽视了译介的传播对象,忽略了目标国受众群体,则无法达到有效译介的目的,甚至会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非遗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受到影响。因为中国与外国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和思想观念差异,如果受众对于我们翻译的文化信息不能接受,那么根本就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播目的也就不能达到。[7]

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MAC-1200型号12导联心电图仪,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为:①ST波段出现水平型或下斜型的下移,下移距离至少为0.05 m V,

池塘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钓鱼的、赏鱼的,也有烤鱼的、烹鱼的、吃鱼的,大家自娱自乐,自得其乐,忽略了螃蟹的存在,螃蟹郁郁不得志,闷闷不乐。

所谓译介,是翻译与介绍(或推介)的简称,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笔者把风靡全球的传播学理论拉斯韦尔程式 (Lasswell’s model of communication)[8] 化简重构为 “译介什么”“为什么译介”和“如何译介”三个问题,并借此框架讨论宁夏剪纸艺术对外译介程式。

(一)译介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有目共睹,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强大不能只体现在经济与国防能力等方面,也应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要高度重视非遗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6]具体说来,我们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继承,一个是传播。在拉斯韦尔 (Harold D. Lasswell) 提出的传播的三大基本社会功能中,就有社会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功能 (transmission of social heritage)。[9]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半径在不断地延长,传播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多样化。民间剪纸艺术译介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无误地介绍出去,帮助国外了解中国,提高中国文化的知名度。

与中国民间艺术作品相配合的文本的译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译”,更是基于“译”的中华文化的“介”,即: 传播与推广。[9]译是手段,介是目的。译者不仅应该对源文本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应该对译介的对象(即受众)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非遗对外翻译中首先要明确的是目标国受众群体,然后再根据源文本(中文)的具体内容,确定采用归化或者异化手法来译介。很多时候,文化翻译不能停留在中文原标题的层面上,还必须采用补缺的方式增加简要说明。

(二)为什么译介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剪纸艺术,因此译介的第一宾语当然也是该艺术。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民间艺术一直与人民群众相依相随;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入中国后,它获得了发扬光大的机会,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民间剪纸的艺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剪纸艺术不仅在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中国取得了较广泛的认可,而且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接下来需要跟进的,是较全面地、系统地译介工作。

(三) 如何译介

剪纸艺术的作品是有形的,我们姑且称其为“形本”,以与描述、介绍和研究讨论它的“文本”相对照。形本和文本是艺术作品对外译介的两个实体。但译介的重头任务是文本的翻译。笔者认为,剪纸艺术译介的文本内容大致可以归类为:(1)剪纸作品的名称及简单描述,类似于博物馆展品的描述或产品包装上的描述,可包含制作材料及流程描述(如内容或表现形式的描述);(2)剪纸及其关联产品(如刺绣)的艺术赏析文章;(3)剪纸的社会文化意义诸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无论哪一种任务,都会不同程度地包含剪纸历史渊源与发展的介绍和剪纸作品本身的介绍。而后者的介绍又分为单个作品的介绍和组合(集成)作品的介绍。

三、对解决译介问题的几点想法

剪纸作品与绘画艺术一样,是通过外形表达内涵的。译介所要做的,是把剪纸作品的文本部分,即标题及描述部分,翻译介绍给非中文受众。这个文本既可能是剪纸作品原创人的自述,也可能是文化推介人对作品的解读,所以译介源就已经具备原创和再创造两个要素。而翻译介绍时,还得加上一次再创造,即如何把源文本有效地译介给受众。

全民皆兵的阵仗,令“顽固”的古城物业人员惊呆了,一见华为的人都掉头跑。毕竟,从没见过这么能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的,还团伙作战围追堵截,简直太可怕了。

剪纸艺术是通过外形表述来展示内涵的。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culture message),把握住这个核心,是对外翻译介绍民间剪纸艺术的前提。在整体译介中国剪纸艺术的同时,要强调说明宁夏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译介者应该修好两门功课。

其次,要弄清受众,亦即拉斯韦尔程式中的“给谁”(To Whom) 问题。民族文化译介的受众因为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译介主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做到针对读者的文化背景开展翻译工作,以读者的视野考虑翻译的合理性和正确性。[9][10]译介者应该了解西北民间剪纸艺术品的受众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对于已知的,译介时无需赘述,如中国的十二属相在国外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译介的时候无需赘述其文化意义。

首先,译介者要学习了解宁夏民间剪纸艺术。宁夏民间剪纸反映的是宁夏民间的日常生活,它既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可以是对理想生活的艺术憧憬。一幅剪纸作品中往往会同时包含多重民族文化信息,对外译介时,应该兼顾所有这些文化信息,给受众一个完整的概念。

最后,译介者必须做语料的收集和归类。剪纸艺术作品反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译介者要收集大量的源文本并对其分类,将它们归类为没有附加文化信息的自然类词汇和附加了文化信息的非自然类词汇。

绝大多数剪纸花样的名称都属于自然类的名词或名词组合,相对容易翻译。例如:茶壶、彩杯、鞋花、帽花、花鹿骆驼、双牛荷花图、鸡等。[4](P109)但也有不少作品的名称属于非自然类的,或者是在自然现象之外负载了人文理念的内涵,变得相对复杂,翻译起来也相对困难。如:“福到人间”的翻译,就必须点明“福”字倒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以及用“蝙蝠”的“蝠”隐射“幸福”的“福”等复杂的文字游戏才能让受众明白该图案在中国民间遍受欢迎的原因。

宁夏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非遗产品之一分子,理应经由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手段,风风光光地走出国门,参与到中国文化外宣的洪流之中。译介工作者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具体译介工作的艰巨性,因为传播视角下的译介行为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层面的表达,而且更应关注认知、阐释、翻译、传播、接受等全过程,要把它看做是一种特殊的阐释和传播行为。[9]

3.1.1 增设医院班车。医院首先要鼓励内部的职工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者医院使用固定班车来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班车应当覆盖大部分职工的出行线路,减少进出医院的固定交通流,节约停车场的停车位等交通资源。

参考文献 :

[1] 中国剪纸[BE/OL].http://www.cnki.net /.2018-07-26.

[2] 程全盛.论西北民间剪纸艺术中的文化融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

[3] 武宇林.宁夏回族剪纸[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2.

[4] 杨文林,杨新林.宁夏回族剪纸传承中的造型表达分析[J].回族研究,2015,(3).

[5] 许江,顾平.靖西壮族仪式剪纸艺术的叙事性特征——以剪纸“桥”为例[J].民族艺术,2013,(6).

[6] 臧学运,刘锦豫.外宣资料译介策略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6).

[7] 莫伟,杨小龙.西安古城墙建筑艺术对外译介的文化策略[J].海外英语,2017,(8).

[8] 张安华.从拉斯韦尔“5W模式”谈戏曲的对外传播[J]. 四川戏剧,2017,(7).

[9] 凌来芳.中国戏曲“走出去”译介模式探析——以“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外译工程”丛书译介为例[J].戏剧文学,2017,(8).

[10] 肖群.我国民族文化对外译介问题的多维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

中图分类号: H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331(2019)02-0091-03

收稿日期: 2018-10-16

基金项目: 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六盘山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与译介”(NGY2017190)。

作者简介: 张一宁(1986-),女,宁夏固原人,文学硕士,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和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薛正斌]

标签:;  ;  ;  ;  ;  

宁夏剪纸艺术对外译介程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