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_张昌煜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_张昌煜

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任务提供好的条件,更要创设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对其日常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本文就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立脚点和出发点,来探讨如何发挥好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班集体;教育力量;班级文化

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班级管理的作用日益突显,班级文化随着班级的成立而产生,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才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努力做到。因此,建设良好班级文化既是加强班级管理的要求,又是形成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基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保证。

1、班级文化建设对育人的影响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使班级文化生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我个性,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环境基础。尤其是当代学生思想活跃,自我表现强,但他们是非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差,简单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他们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自己的个性,来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所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杨,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有丰富教育内涵,彰显活力的班级文化环境,是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推进力,也是对学生促进身心健康起到发展作用的关键。

2、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的作用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点突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环境的育人功能。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对班集体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班级文化作为班集体学习环境的基础,对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班集体的行为举止都具有影响作用,并决定着班级发展导向。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内大多数学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对少数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约束及控制作用,对班集体的价值取向具有调节作用。规范创建班级文化,能够有效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共同的班级文化轨道上来,使学生按照班级文化来规范自我行为,使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作用。再次,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思想具有激励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要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审美情趣的正向发展,以及自身品格的自我完善,从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对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这种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性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班级文化对德育的积极影响作用不是教师主动灌输而是学生自主的进行汲取,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将优秀的价值取向及积极的思想行为孕育在客观情境中,学生在具有优秀班级文化精神的环境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吸收,从而使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断向学生渗透。最后,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整体具有凝聚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向心力,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和谐的班级交往中,学生的身心得到鼓励和鞭策,加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3、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第一,结合校、师、生三方面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历史、优良的传统校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奋斗动力,其次要根据教师风范及个性,建设班级文化,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特殊技能,都可以用作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建设丰富的学生生活。最好在建设班级文化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建康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师的德育目的为出发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的引导者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为组织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促成班级文化产物的形成。

第二,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其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主动汲取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主观思想以及身心的建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故而,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应重视班级环境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增添色彩,使教师内的每个角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首先,美化班级环境。要通过班级教室的美化,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无形中增强学生的主观存在意识。其次,构建班级特色。建设班级内在环境,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展现班级魅力的班级环境。如将带有班级特色的口号、班训、班歌等进行合理布局进行班级展示,使班级文化具有独特的班级特色。再次,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是展现学生个性及创意的平台,学生根据班级特色运用文字及图画来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板报内容,展现学生的先进思想和独到的个性见解。从而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及威化作用。最后,打造模范标杆文化,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内部模范标杆,让学生在鼓励和表扬的积极氛围下成长进步。

第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没有一套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的。所以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制度的约束力及感染力,使学生自觉尊重制度,用制度约束自我行为,使学生适应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作用,班级干部及班级模范标杆的指引性作用,营造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班级氛围,来推动班级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首先需要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即:营造行动力强、震撼力强、学习力强的班级文化,是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基础手段,充分对班级精神文化展开讨论,发掘学生的积极建议,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意见整合,形成班集体统一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班集体围绕班级奋斗目标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拟定班训,提出班级口号,班训要本着简洁明了、个性鲜明同时具有教育和劝诫作用的原则进行制定。班级口号是班级精神文明的体现,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五,以活动为载体,构建班级活动文化。构建班级活动文化要以展现学生个性、张杨学生才能为目标,突出班级文化的意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行为,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自我展示及自我发展,班级要积极开展活动文化的建设,使班级的精神文化以及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不断加深。首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活动权利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是开展特色主题班会。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挖掘教育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三是开展趣味性、多样性、建康的文化活动。既让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又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心。第四是拓展校外活动,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使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社会阅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的文化环境,最终达成其生命自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杜兆义.班级文化建设的“五个一”[J]. 教书育人. 2015(26)

[2] 余清臣.当代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J]. 班主任. 2015(10)

论文作者:张昌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_张昌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