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人体育健身的影响论文

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人体育健身的影响

李 娟1,张宗伟2,李睿恒3

(1.安徽大学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9;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3.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河北 三河 065201)

摘 要: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势不可挡的趋势,具有人类优秀的普世价值特征的全球文化对本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借助于媒体形成的全球体育文化更是如此。因为青年期是形成身份认同和稳定情感的关键期,所以在青年期受到全球体育文化影响的群体,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本文对比研究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后中国大众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青年期在全球体育文化传入前的群体,此时正处于中老年阶段,由于他们受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影响,在体育观念方面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特征,从而形成了类似于文革时代忠字舞的广场舞的健身形式。与之相反,青年期受到全球体育文化影响的中国青少年群体,则具有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拥有超越国界的身份认同,他们形成了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具有全球体育文化特征的体育观念,并以当今最为流行的职业体育的篮球和足球项目做为健身方式。

关键词: 全球体育文化,大众体育,体育观念,健身方式

引言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际关系(Chiu C-Y et.al.,2011)。全球化成为文化和经济的趋势,多种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似乎不再受到国家的地理和行政边界的约束(Stevenson,2002)。体育也是全球化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体育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数量都与更广泛的人员、技术、金融、影像和意识形态的全球流动交织在一起。(Maguire,1993; Magee & Sugden,2002)同时,体育的力量超越国界、文化、语言、性别、种族、宗教、和社会经济地位,像米勒等人解释的一样,运动可能是大众文化最易接受的方面(Andrews & Grainger,2007; Miller et al,2001;Thoma & Chalip,1996; Wertheim,2004; Thibault,2009)。因此,借助于媒体形成的全球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了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生活的转变,影响各国人民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

1 全球体育文化形成

罗伯逊(1992)提出,全球化不仅是指世界被压缩,也是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增强(p.9)(Robertson,1992)。因此,正如各种假说认为的,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情感。例如,经济全球化假说认为,日益增长的经济复杂性和市场的国际一体化可能会使民族国家过时 (Cerny 1995;Evans & Kelley,2002)。就文化而言,本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更多人已经接触到其他文化的频率和强度增加(Chiu C-Y et.al.,2011),从而促进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Chiu C-Y et.al.,2011),形成新的全球文化。全球文化被专家们定性为新的、现代的、科学的和结果导向的文化,并且具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竞争和效率的特征 (Pilkington & Johnson,2003; Chiu C-Y et.al.,2011)。而且,全球文化通常对一些本土文化发挥支配作用 (van Strien,1997;Chiu C-Y et.al.,2011)。

一些学者认为体育影像是一种全新的通用语言,可以视为一种和谐的全球文化。他们认为体育是一种不仅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国家身份的语言(Dyreson,2003)。现代流行文化的领导力量之一,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宣称,体育是“世界的文化”。1999年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对 “世界的文化”的观点进一步强化 (Dyreson,2003)。学者们甚至将现代体育运动的全球传播视为一种新兴的后现代全球文化的标志,认为这种文化超越了经常割据现代社会的民族主义力量 (Dyreson,2003)。Jay Coakley也认为,借助于媒体形成的全球体育文化,不再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是强调身份意识和个人消费。体育赞助商正在推销一种基于消费的生活方式,他们利用精英竞赛项目传递通过竞争、生产和消费的个人成功的信息,这些体育运动已成为全世界快乐的主要来源(Coakley,2003)。

首先,对于红豆杉的种植技术来说,种子繁殖技术是红豆杉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为了能够使红豆杉种子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提升,需要严格的遵守种子育苗中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了:种子收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几个重要的步骤,并且每一个步骤都对整个种子育苗阶段的成活率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对于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也要针对性的进行防治,从而保证红豆杉种子育苗的成活率,真正的提升社会生态效益的进步。

2 全球体育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人类学家格尔兹认为,人类是一种极端依赖超遗传的、身体以外的控制机制和文化程序来指导自身行为的动物(Greertz,1973)。因此,文化可以视为一套控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程序。同时,文化人类学功能论学派代表人物B.马林诺夫斯认为,人类任何的文化现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Malinowski,1944)。因此,全球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地的人民,控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全球体育文化的形成,必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以满足人们新的需要。依据前文叙述的全球体育文化特征,人们形成的新体育理念和健身方式为了满足超越国家的身份认同和消费主义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差异,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然而,人一生中,都有一个决定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最关键时期,那就是青年期。当代最有影响力心理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在生命周期理论中指出,青年期(12 到18 岁)是建立自我身份认同、防止身份认同混乱和体验忠诚实现的关键阶段(Erikson,1950)。也有学者指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记忆比起人们后来经历的记忆,具有更强烈、更普遍深入的影响(Halbwachs,1992)。因此,一个人的青年期所处社会的主流文化,即能推断出此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对青年期处于全球体育文化影响下和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的两类人群进行对比研究,论证他们形成具有不同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的缘由,以此说明全球体育文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

3 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人的体育健身方式影响

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3908-2002),对未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矿床,资源量仅包含内蕴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两部分。一个矿床资源量的多少既与其成矿过程有关,也取决于圈定矿体的一般工业指标。本文中采用的矿床资源数量不包括预测的资源量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资源量。

3.1 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人体育健身方式影响的具体表现

20世纪末,中国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反道德的现象,受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以宣扬真善美为己任,而是以低级趣味的东西来迎合一些人的口味。这不仅背离了文学艺术的本质所在,而且造成了自身道德信念的失落。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或者重建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道德人格首当其冲。文学艺术工作者只有恪守真理与理想,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不放弃对假丑恶的批判与抗争,通过作品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道德价值。

随着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社会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以篮球和足球为代表的精英职业体育竞赛在中国最为盛行,对人们影响最深远,特别是青年期在1990年代中期后的40 岁以下年轻人。从中国各类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在受到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1996年中国全民健身状况调查中,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在内的球类项目,在所有大众健身项目中,参与率仅为34.41% (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研究 1997)。(如图1)

图1 1996年中国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比例(多项选择)

然而,到了 2014年,情况完全改变。在2014年全国健身调查状况报告中显示,6-19 岁青少年群体,仅篮球项目的参与率就已达到第三位(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4)。(如图2)而且,20-29 岁的青年人群体以球类为锻炼项目也排到所有项目的第二位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4)。

随着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的不断深入,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健身方式差异更为明显。在2014年中国民众的健身状况调查中,40 岁前后年龄锻炼的人群选择球类和广场舞项目差异显著。选择球类为运动项目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广场舞则相反,它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增(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4)。(如图3)

图2 2014年中国6-19 岁人群校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比例

图3 2014年中国20 岁以上各年龄组参加广场舞和球类的人数百分比

3.2 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后中国人体育健身方式的形成因素

3.2.1 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中国人体育健身方式的形成原因

在中国,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他们的青年期(12-18 岁)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他们经历过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那就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处于 “政治化”的背景下,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奉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周星,2015)。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生活受到了巨大而深远的破坏影响,那一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人也有着特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就体育而言,当时的社会完全隔绝了外来的体育文化,也阻断了民族传统健身文化的传承。孙葆丽等体育界学者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式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体育运动成为了政治工具,传统的群众健身活动被“千人操”、“万人横渡”等形式主义活动取代(孙葆丽等人,1999)。因此,这一时代成长的群体完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的影响,只对于“红色革命”和“集体主义”为特色的中国广场艺术有深刻的记忆,对于成长于文革时期的中国公众的审美意识和身体表象形态产生了持续而又多重、深远的影响(周星,2015)。例如,成长于这一代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被授予“国舞”之称的“忠字舞”。忠字舞流行于1966- 1969年,它的内容和形式承载着太多的政治文化形态,是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任务,检验着全民对于毛泽东主席的忠心。在“文革”高潮期,人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无限忠心,无论男女老幼,不管时间和地点,跳忠字舞的人群都随处可见。因此,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文化现象,忠字舞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印记,深深刻入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心中(阎成立和聂敏捷,2013)。

面对两个阶段教育存在的差异,为了让孩子顺利过渡,幼儿园一般会在大班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家园协作显得格外重要,家长要树立起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现今,文革一代成长起来的群体已步入中老年阶段,文革期间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特殊的身份认同和行为方式,仍然对这一群体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查询中国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国中老年群体热衷于“广场健身舞”。广场健身舞的体育锻炼方式无论的锻炼群体规模、舞蹈类型、营造的广场氛围,都与文革时期的忠字舞非常相似,甚至有些广场舞群体直接选用文革时期流行的政治歌曲。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广场健身舞不仅满足他们的身体锻炼需求,更是满足他们的国家身份认同和怀旧情结的需要,因为身体实践原本就是传承记忆、表达自我的方法。

3.2.2 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后中国人体育健身方式的形成因素

3.2.2.3 文化因素。资本主义文化产品(电影、电视节目和体育)刺激,促进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出现(Houlihan,1997)。通过电信和国际旅行方式,全球社会连接进一步加强,社会角色拥有更大的“全球性”的感觉,也就是,全球化增加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主观意识。中国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逐渐与世界流行文化同步,更加推崇全球体育文化的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相比于与中国竞技体育有关的、能够宣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的体育竞赛,他们更加关注世界各类顶级的职业体育赛事,那些是他们生活中的快乐源泉。

(2)土壤硒含量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在二叠系土壤中最高,在白垩系土壤中最低,母岩与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存在一致性,土壤硒主要来源于母岩,同时在酸性条件下,土壤硒更容易得到累积。

在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报纸刊物为例,它们以大力宣传人们喜闻乐见的职业体育为重心。例如,“立足读者需求、走市场化之路” 为办报思路的《体坛周报》,以赛事报道为主,其中与足球有关的报道占新闻总数76% 。(刘静和肖锋,2004;吴文峰和翟从敏,2010)而《中国青年报》则将NBA 的赛事报道作为重点内容(吴文峰和翟从敏,2010)。

另一方面,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出现,迅速提升了传播速度和广度。为了不断提高媒体收视率,媒体加大了对全球有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联赛的转播,以充分发挥体育全球化的体育/媒体复合体的优势,获取了巨额财富。1995年1月,中国第一个自办的体育频道开播,即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1987年,NBA 以“赠送”方式进入中国体育电视市场。20年后,NBA 已成为中国体育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体育盛宴。2008年,中国转播NBA 系列赛的电视频道达到24 个。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第一个足球报道的专业栏目——《足球之夜》应运而生。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天下足球》栏目开播,掀起了足球节目的热播高潮。到了21世纪初,意甲、法甲、西甲、德甲和英超等欧洲5 大联赛先后登陆我国电视银幕,占据着体育频道的重要位置。中国数字媒体快速发展,2009年已经有10 个付费体育频道 (曾静平和曾曦,2009)。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获利15 亿以上广告收入,或占体育频道全年广告收入的一半。(张震洋,2014)而中国媒体对世界职业体育联赛的大力传播,是全球体育文化影响中国的主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媒体普及和数字媒体出现,交通工具性能大幅提升,逐渐压缩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化时代到来。Albert Bandura (2001)指出,当今社会正在经历激烈的社会、信息和技术变革,同时,电子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和全球化正在改变人类影响的自然、范围、速度和轨迹 (p.12)(Bandura,2001;Chiu C-Y et.al.,2011)。Scherer 等人研究指出,在1990年代中期,全球媒体的经济改变达到了一个高潮(Scherer,et al.2008)。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二十世纪媒体技术的演变,数字技术的出现和新媒体市场的扩张,推动体育全球化的体育/媒体复合体到一个新的维度 (Lefever,2012)。全球体育媒体复合体的出现,促进了全球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为了探究具体影响,本文以中国大众健身现状为例,探寻中国人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后的体育健身方式的改变。因此,本研究就以1990年代中期为界,此后,中国逐渐受到全球化影响,其中最主要在经济、文化方面,而电子媒体也在此时兴盛,它为全球体育文化影响世界各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研究对比青年期在这一时间点前后的中国人,分析他们的体育健身方式的差异,以此证明全球体育文化引发的全球巨变。

按照年龄计算,青年期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也即青年期在1990年代中期前的群体,当前正处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查询中国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国中老年群体热衷于“广场健身舞”。所谓广场健身舞就是指中国中老年群体在早晨或晚上,在广场、街边等场地,进行舞蹈、体操类的体育健身活动,广场健身舞也称为“中老年健身操”(周星,2015)。至 2016年底,广场舞爱好者人数已约有1 亿(杨君和诸秋纯,2017)。

“地球在1万年前就被黑洞吞噬了。”“颜姨”向他解说着,“即使不被黑洞吞噬,地球也已经满目疮痍,我们拯救了剩余的人类。为了让他们能够繁衍生息,避免灭绝,我们为每一个个体创造了独立的世界,有社会、生活交际、朋友圈等等。你不是想知道为什么会有面孔重叠的人吗?因为迄今为止,人类只剩下6000人……构造你们的世界,唯有用重叠的方式。”

3.2.2.2 政治因素。在全球化影响下,商业利益越来越不愿配合国家的民族主义策略(Houlihan,1997),全球经济和媒体的发展被认为是离域价值和实践,构成了对身份认同的威胁。在全球体育媒体复合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球体育文化进一步全球扩散,运动员的跨国界流动,体育赛事的全球统一传播和消费,这些都明显挑战了国家/本土身份。因此,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一个有国家、运动员、和体育粉丝混合的身份(Jun & Lee,2012 )。身份认同的改变淡化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影响。在1990年代中期,全球媒体的经济改变达到了一个高潮,以这个节点计算,中国的四十岁以下的青年群体正是全球化影响以后成长起来的。在此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不仅对于世界作为整体的意识也有所加强,身份认同有了很大改变,他们更注重超越国家的身份认同,思想观念也不再被国界禁锢。虽然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中国媒体宣传中依然比较重要,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的中国青年,与中老年群体相比,并不十分关心政治。其次中国的青年群体具备了广阔的全球视野,更推崇世界一体化身份认同。

3.2.2.1 媒体因素。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世界形成了经济共同体,此时,中国政府也将经济发展定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生产原料等资源,因而最终成为最大的经济受益国。当然,中国媒体宣传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中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全球化前的政治宣传为重点,逐渐转变为发展媒体经济为首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方面,在全球化前,媒体对体育宣传通常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传播的体育节目多以与中国竞技体育相关节目为主;在全球化后,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观赏性竞技,即以竞技表演来满足他人的娱乐需求的观赏性竞技,其中包括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职业竞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有关观赏性竞技内容均占了报道总量的90%以上(郝勤,2004;吴文峰和翟从敏,2010)。

其中,职业体育中传播最为广泛的欧洲男子职业足球联赛和美国职业男篮,也同样受到中国青年的青睐。世界杯足球、篮球NBA 等体育运动项目所带动的近乎狂热的大众体育关注和参与,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风景,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大众在日益激烈的生存压力下渴望放松的娱乐心理和消遣需求。观赏者的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各种入场券及门票,以观看和欣赏他人的竞技或表演,达到刺激视觉等感官神经和愉悦精神、调整心理的目的的消费行为。观赏型体育消费直接产生竞赛、表演市场,以及各种与体育有关的影视、录像、展览市场等,其规模和结构决定了竞赛、表演市场的规模和结构(龙超和罗仲伟,2003)。2005年,中国篮球人口超过2.6亿,电视人口每年近 2.4 亿人次(李国立,2014)。到了2014年,中国观看篮球和足球人口更是剧增,特别是青少年。2014年6~19 岁儿童青少年观看篮球比赛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6.2%,第2 和第3 位分别为乒乓球、足球项目。同时,20 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的体育比赛项目也是篮球和足球,人数百分比分别为31.1%和21.5%(《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见图4)

图4 2014年中国6-19 岁青少年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百分比

结束语

全球化压缩了时空,加强了人们的全球一体化意识。全球文化具有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特征,随着全球传播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体育文化也是一种超越国界的世界文化,具有个人身份意识和个人消费的特征,已被世界各地人们广泛认同和喜爱,并且冲破了民族主义的壁垒,成为世界各地的主流文化。青年期(12 到18 岁)是决定人们身份认同的关键期,青年期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下的群体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此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以中国为例,青年期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前的群体,当前正处于中老年阶段,他们主要受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影响,健身方式是类似于文革时期忠字舞的广场舞形式,且具有满足民族身份认同和怀旧情结的需要的体育观念;与之相反,青年期在全球体育文化影响下的群体,当前正处于青年阶段,他们则具有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拥有超越国界的身份认同。他们具备了全球化的广阔视野,推崇世界流行文化,特别是全球体育文化。中国青年一代形成了具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特征的体育观念,同时,健身方式也与当前最为流行的职业体育项目接轨,特别是篮球和足球项目。

增减翻译策略是常见的翻译技巧之一。然而,无论是增词还是减词,翻译范畴里强调的是,在不更改原文语义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符合目的语文本的语言系统规范,才可以考虑增词或减词。若减词使原文语义在译文中遭受缺损,不仅违背了忠实传达原文语义的翻译原则,对文学文本而言,还会降低文本欣赏的完整度,限制译文读者的联想空间。如:

从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大众体育观念和健身方式的影响的例子可以看出,全球体育文化对世界观各地人民已经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推测,其他具有普世价值特征的全球文化也一样,必将成为全人类的主流文化并影响全球。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下,影响全球各地人民,推动整个世界向更文明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Andrews,D.L., & Grainger,A.D.(2007).Sport and globalization.In G.Ritzer (Ed.),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globalization (pp.478-497).Malden,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Bandura,A.(2001).The changing face of psychology at the dawning of a globalization era.Canadian Psychology,42,12-24.

[3]Cerny,P.G.(1995).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49,595-625.

[4]Chiu C-Y.,Gries P.,Torelli C.J.,Cheng S.Y.-Y.(2011)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y of Globalization.Journal of Social Issues,67,663-676.

[5]Coakley,J.(2003).Sports in society: issues & controversies.6th edition.Boston: McGraw-Hill.

[6]Dyreson,M.(2003).Globalizing the nation-making process: modern sport in world hist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s,20,91-106.

[7]Evans,M.D.R. & Kelley J.2002.“National Pride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urvey Data from 24 N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14(3):393-38.

[8]Greertz,C.(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 Basic Books.

[9]Halbwachs,M.edited,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Coser,L.A.(1992).On Collective Memor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56

[11]Houlihan B.(1997).Sport,national identity and public policy.Nations Nationalism,3(1),113-37.

[12]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eople 1997.

[13]Jun JW,Lee HM.(2012).The globalization of sport and the mass-mediated identity of Hines Ward in South Korea.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6:103-112.

[14]Lefever K (2012)New Media and Sport: International Legal Aspects.The Hague:T.M.C.Asser Press.

[15]李国立.中美篮球文化符号构成差异与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4.07.21(4):26-29.

[16]刘静,肖锋.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倾向—“大足球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9):18-19.

[17]龙超,罗仲伟.体育产业与体育时代市场——兼析举办奥运会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与消极影响[J].经济管理.2003(7):68-71.

[18]陆小聪,曹祖耀,陈静.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体育科学.2010(8):3-13.

[19]Magee,J. & Sugden,J.(2002)“THE WORLD AT THEIR FEET”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International Labor Migration.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26(4)pp.421-437.

[20]Maguire,J.(1993).Globalization,sport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 empires strike back.Society and Leisure,16,293-322.

[21]Malinowski,B.(1944).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Erikson,E.H.(1950).Childhood and Society.New York:Norton.

[22]McGovern,P.(2002).Globalization or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eign Footballers in the English League,1946-95.Sociology,36(1):23-42.

[23]Miller,T.,Lawrence,G.,McKay,J., & Rowe,D.(2001).Globalization and sport.Playing the world.London: Sage.

[24]2013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http://sports.people.com.cn/jianshen/n/2015/1116/c150958-27820851.html.

[25]Nauright J(2004).Global games: Culture,political economy and sport in the globalised world of the 21stcentury.Third World Quarterly 27(7):1325-1336.

[26]Pilkington,H., & Johnson,R.(2003).Relations of identity and power in global/local context.Cultural Studies,6,259-283.

[27]Robertson,R.(1992).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New York: Russell Sage.

[28]Stevenson,D.(2002)‘Women,Sport and Globalization:Competing Discourses of Sexuality and N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26(2): 209-225.

[29]孙葆丽,杨文学,潘建林,李传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6):6-8.

[30]Thibault,L.(2009).Globalization of sport: An inconvenient truth.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3,1-20.

[31]Thoma,JE. & Chalip,L.(1996).Sport governanc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Morgantown,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32]Van Strien,P.J.(1997).The American “colonization”of northwest European social psychology after World War II.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33,349-363.

[33]Wertheim,L.J.(2004).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Sports Illustrated,100(24),72-86.

[34]吴文峰,翟从敏.我国报纸体育新闻报道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03):103-105.

[35]阎成立,聂敏捷.特殊时期特殊的歌.舞——忠字舞.乐府新声[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4):147-150.

[36]杨君,诸秋纯.表演的惯习:广场舞群体的生活方式变迁与自我呈现[J].天府新论.2017(02): 125-132.

[37]曾静平,曾曦.中国体育电视发展沿革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5):375-378.

[38]张震洋.世界杯缔造创富神话.新民周刊[N].2014.6-26

[39]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02):5-20.

Influence of Global Sport Culture on Chinese Physical Fitness

LI Juan1,ZHANG Zongwei2,LI Ruiheng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2.Shong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overwhelming trend in the world today,Global culture with the best universal value of humanity has a huge impact on local culture.Global sports culture that formed with the help of the media,it has such characteristics more.A person's 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and emotional stability.Therefore,the adolescent groups will be form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ports cogni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for the global sports culture.This article studies that the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orts cogni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act of global sports cultur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youth phase of the group preced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lobal sports culture,they ar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now,since they were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they have a strong nationalistic character in sports perception.Therefore,their way of physical fitness is similar to the square dance of loyalty dance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ra.In contrast,the youth of Chinese teenagers was influenced by global sports culture,they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They have an identity beyond national borders,they formed a sport concept of global sport culture that the character of individualistic and consumerism,and they are engaged in the fitness programs of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that is the most popular professional sports today.

Key words: Global Sport Culture; Popular sports; Sports cognition; Fitness method

中图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327(2019)-07-0151-07

作者简介:

李娟(1976-),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

张宗伟(1972-),男,山东胶南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基金项目: 2014年安徽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AHSKQ2014D88);2013年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SS2013136);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201406505028)。

编辑:董刚

标签:;  ;  ;  ;  ;  ;  ;  

全球体育文化对中国人体育健身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