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的探讨论文_1余飞飞, 2胡艳英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的探讨论文_1余飞飞, 2胡艳英

摘要: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思考对农村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的策略。通过学习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推普意识,制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规章制度,把推普工作常态化并纳入教师各项考核之中。狠抓基础,因地制宜地找准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编写普通话培训教材及其录音,做好长期扎实培训的准备。

关键词:普通话;现状;培训策略

近年来,大量农村孩子涌入县城中小学学习,很多孩子的普通话都带有很重的家长口音。国家教委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工作,明确提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为了孩子,请讲普通话”。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广使用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基本实现了使用普通话教学,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也有所进步,但问 题仍相当严重。笔者是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的,曾经在农村小学工作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的工作中,笔者感到广大农村教师在推广普通话方面还远远落后。

一、农村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的现状

1.有些学校领导对推普的认识不到位,推普措施不得力

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奠定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但由于校园用语的规范程度是一项“软”指标,不与校长的形象直接产生联系。同时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使用不使用普通话与学生的升学、教师的晋级等关系不大,只要考试时学生的成绩好,各率高就行,有点 “白猫黑猫”的意思。所以不少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到位,从指导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大部分学校只局限于一般号召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他们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广普通话的制度,没有必要的管理监督机制,没有把使用普通话教学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这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师不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2.农村经济欠发达和传统习俗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

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带来了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受传统习俗和狭隘的地方观念的影响较深,大部分不敢、不会、不习惯说普通话。总认为用方言交际才顺畅,对说普通话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担心“洋不洋,土不土”让人笑话。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分配之前,由于师范院校的培养和训练,已基本上掌握了普通话,到农村小学来任教后,使用普通话交流,别人却用方言回应,反而感觉说普通话很别扭,过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使用方言而丢掉普通话,即使勉强开口,也由于很难准确流畅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而难于坚持下去,最后也随波逐流不再用普通话教学。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小和年龄偏大的教师使用方言教学的状况非常严重,有些教师一辈子都没有用过普通话进行交流了。

3.普通话语音基础差

普通话语音基础差也是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以来,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整体上已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很不平衡,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还较低。目前小学教师老龄化的趋向明显,而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教师在全日制学校时一般很少接受过规范的语音训练,方言的影响根深蒂固。而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他们对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的形成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几点思考

1.提高推广普通话的意识是提高农村教师使用普通话的原动力

推广普通话必须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认识到,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日常交流,对学生发展将起到奠基的作用,要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这个角度,来认识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广大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意义,才能自学自愿地学习使用普通话。

2.建立健全制度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使用普通话的保证

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除了提高认识外,最重要的还是健全考核制度。学校用语规范化,这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你坚持讲普通话,而与你交谈的人却讲方言,就会感到别扭,倘若大家都坚持讲普通话,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在形成习惯之前,必须通过规章制度的制约强力推行。

3.狠抓基础是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的基石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之所以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基础差,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差。我也参加过几次普通话培训测试了,往往是测试前进行简短培训,这无异于杯水车薪,正所谓“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根本无济于事,无法解决农村教师说普通话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平时、放在基层。应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普通话培训中心,请新近毕业的经过比较系统的普通话培训教材的教师担任辅导员,每年利用寒暑假坚持不懈地对本乡镇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就近并长时间进行学习,才能不断巩固并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4.因地制宜地找准重难点是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的突破口

各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不相同,教育主管部门应做深入调查,把各方言区的特点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然后请语言文字专家编写好相应的培训教材、录好相应的口语录音,再针对各方言区的特点,深入基层培训指导。举办普通话语音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知识,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语音训练体系。找准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及阳平调和上声调等难点音的准确读法,还有像我们宁都上三乡的尖音现象的纠正。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流音变常识,如轻声、儿化、上声的变调等等。不求理论上旁征博引,只求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农村教师学习普通话才有真实可依的教材,才不至于漫无目的、流于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普通话使用和推广问题,树立讲普通话的意识,要做好学校普通话的普及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基础阶段把基础知识之一的普通话学好,真正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教师使用普通话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义务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342800)

论文作者:1余飞飞, 2胡艳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的探讨论文_1余飞飞, 2胡艳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