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趋势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趋势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走向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关于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走向,自然也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集中地、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年均增速为9.7%,远远超过3%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七年中平均增速达到10%以上,2007年达到11.5%,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2007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24万亿美元,比改革开放起步时的1978年增长了近16倍,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外汇储备1.67亿美元,而现在,外贸总额达到2.1万亿美元,增加了近100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10月的估算,中国200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有力的推动器。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在这30年里,中国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国家,已经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公有制经济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与1978年相比,人均收入增长了近30多倍,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小康水平,农村贫困人口由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参政议政能力都大大提高,享有更加充分的自由民主权利,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空前活跃起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迸发出来,精神得到了大解放。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重要的是,现在中国已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近代以来,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封闭保守、落后于时代,现在终于改变了这种状况。邓小平当初就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①。

中国的这一切变化,首先在于我们党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彻底抛弃了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创新,一切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在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骄傲的,但我们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很穷的国家。GDP总值虽然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除以13亿,人均仍排在世界100名以后。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只有2600美元,而美国、英国和日本已经超过4万美元,是我们的15倍多;韩国也已经达到2万多美元,是我们的7倍多。这些数字一列出,就可以看到我国还有多大的差距。中国的人口太多,底子太薄,集中力量搞建设的时间还太短,要根本改变落后的面貌,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另一个是,我国在高速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社保、分配、教育、卫生、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大量问题。中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

此外,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着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挑战。当前,国际环境总体对我发展有利,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在增加。在人们对全球化新趋势的规律还没有掌握之前,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对承受能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提高警惕。比如,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使人们联想到了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这给各国对可能发生的更大金融风险再次敲响了警钟。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标志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它会给世界经济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很难预料,但油价上涨引起的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已经成为我国和许多国家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面临这样多的问题和挑战。那么,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解决发展难题,关键在哪里呢?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认真思考,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今后要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还必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同时,我们党还强调,由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同时,也必须提出新的理念和对策。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科学发展观是近年来中国最响亮、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集中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执政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阐述这一思想,可见它的重要性。要了解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走向,就要了解科学发展观。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说发展要讲科学性,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即不仅要求经济的发展,还要求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的发展;要求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保持平衡;要求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一代一代能够永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要把发展的成果落实到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那么,这一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人均GDP只有200多美元,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迫切需要改善基本的物质条件;又由于过去长期搞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因此,当时邓小平特别强调经济的发展。那时,还谈不到现在意义上所说的全面发展。

到了90年代,情况有了一些变化。1998年我国GDP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达到近1000美元,总体达到小康,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个时候,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比如环境污染、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等。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开始强调发展的全面性。比如,针对环境恶化的问题,在1994年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目标任务,更是充分反映了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要保持这种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同时又要应对日益严重的不平衡问题,这显而易见成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一个偶然事件有直接关系,即2003年春天发生的非典疫情。胡锦涛多次说过,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受到了非典的启示。非典疫情主要暴露了我国在发展中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个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在卫生事业落后这个最薄弱的环节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另一个是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而卫生事业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村,非典控制的难度也主要在农村。对这两个问题,胡锦涛当时就说,现在“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②非典疫情的发生,使我们对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有了切肤之痛。如果不转变思路,中国的发展是不能够持续下去的。此时,我们党已经认识到,现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突出问题,已经不再是个别领域的现象,而是全局性的,因此也就不能再从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从一般的经济政策上来解决,而是要从全局的、战略的、甚至是政治的高度上来思考解决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非典疫情结束不久,我们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从这样一个高度提出这一思想,我们党考虑得更为深远,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比如,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地大物博,但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使现在不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也不可能继续下去。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说过,中国有十亿人口,像西方那样一个家庭有几辆汽车是做不到的。此外,国际上的发展经验对我们也有很多启示。许多国家在发展中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后来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从一开始就走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要求,也是我们下决心转变发展思路的重要原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强调发展经济,强调速度,强调物质基础,这在那个阶段是完全必要的,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则要转到更多地强调发展的全面性,更多地关注民生、环境、社会公正等问题上。胡锦涛曾用“快”字和“好”字先后顺序的改变来说明我们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他说,一开始我们讲要“加快发展”,后来讲“又快又好”的发展,再后来讲“又好又快”的发展,强调“好字优先”。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标志着我们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

科学发展观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关键还在于落实,首先要体现到今后的发展蓝图和所有的政策举措中去。这正是十七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已经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蓝图,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今后13年的发展蓝图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从新的蓝图中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不是一个只重视经济发展的规划,而是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都提出了目标要求,包括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等。

有几个方面给人印象深刻。

一是,在确定经济发展指标上充分体现了“好”字优先的原则。十七大提出了要在20年内人均GDP翻两番的指标,即到2020年人均达到3500美元,那时14.5亿人口,总值将达到5万多亿美元。由于2006年已经达到2000美元,所以今后13年只要达到年均6%以上的速度,这一指标就可以实现。这就是说,我们把未来13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底线,定在了6%-7%之间。显然,这是一个很慎重的、甚至有些保守的指标。但报告又同时强调,人均翻两番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这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现在并不强调发展的高速度,而是对发展的全面性和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确定这样一个指标,表明我们宁愿牺牲一些速度也要确保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

二是,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胡锦涛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发展方式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消费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比如,从2000年到2006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1.7%增加到了40.7%;而消费的贡献率,则由63.8%降到了38.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即工业带动的,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现在,我国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为48.7%,而第三产业只有39.5%,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还有,增长主要是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支持的,科技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胡锦涛指出,我国要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为此,他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举措,要求坚持走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是这个新蓝图的突出特点,也是十七大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点。胡锦涛提出了“五个有”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求实现教育公平,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廉租房制度等。他还特别强调,要在分配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四是,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胡锦涛提出,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确定节能减排的目标和工作责任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每年必须降低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3%以上,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每年必须提高2%以上。制定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45条重大政策措施。比如,决定全部关闭耗能高、污染大的小火电,去年共关停1200万千瓦。我国还提出要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实现上述这些目标,是不容易的,没有现成答案。为此,我们党反复强调,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鼓励全国人民都来出主意、想办法;还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一整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它的落实。

现在,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相信在我国社会主义特有的制度优势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局面,将会逐渐成为现实。

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就是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实现自己的发展蓝图,除了要处理好国内的事情之外,还必须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

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近年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我们党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即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胡锦涛指出,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把国外的技术、资本、商品“引进来”,以后逐步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的商品越来越多地涌向世界市场,而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也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时,外贸总额不过4000多亿美元,以后六年连续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翻了两番多,达到2.1万亿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开始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很多国家都因此而受益。同时,因中国引起的贸易摩擦也在大幅增加,我国对世界资源需求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一个敏感话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成了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主要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中国威胁论在蔓延。

那么,一个发展起来的中国,一个对世界日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方式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各国关心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则感觉到“走出去”并不容易,通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怎样在新的起点上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使自己能够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中进一步发展起来,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向世界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承诺。所谓“和平发展道路”,简单说来,就是一条通过和平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使自己发展起来的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走这样的一条道路呢?

这首先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如上所说,我国还是一个不富裕的国家,要根本改变落后面貌,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最有利。因此,中国热爱和平,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冲突和战争。

那么,中国真正发展了起来之后,会不会放弃这样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呢?

肯定地说,也不会!从近代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发展起来,不会仅仅只依靠自己本国的市场和资源,而是要依靠世界的市场和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战争的方式。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毫不例外地都走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中国绝不会重复走那样的老路,而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的社会主义。同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利益日益相关,协商合作日益受到重视,和平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在今天这样的世界形势下,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但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而且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所以,中国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所作的战略抉择。同时,这也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要靠世界各国来共同努力。现在人类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各国面对共同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共同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共赢。我们主张,各国人民应该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建设和谐世界则是我们对建立良好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望。根据这样的外交理念,我们坚持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对各国平等相待,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在经济上,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的正当关切,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我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解决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方针是立足于国内,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我们现在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明确、清晰。具体地说,这条道路就是对内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这条道路的本质是和谐,显著特征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坚持走这样一条道路,就是十七大向世界发出的关于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走向最为明确的信号。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95页。

标签:;  ;  ;  ;  ;  ;  ;  ;  

中国的发展与未来趋势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