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损益确认原理转换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分析_现金流量表论文

基于损益确认原则转换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损益论文,现金流量表论文,原则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金流量表从1998年开始使用至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尽管各地的学习热潮不减,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仍然感到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充分理解现金流量表相对于其他报表的最根本的区别:损益确认原则的两次转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思维方式上根本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会计循环中损益确认原则的两次转换

首先,我们利用流程图对会计循环作一下简略的总结:

当经济事项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把经济要素(人、财、物、供、产、销)的发生和变化确认为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发生和变化。期末,我们根据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累计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累计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由于现行帐户体系基本上是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设置的,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不对应。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就不可能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那样从各有关的帐户中直接提取资料,而要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当期经济业务进行具体分析,并编制一系列调整分录才能获得。

通过对会计循环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流程中,损益确认原则发生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发生在核算过程中,收付实现制的经济要素被确认为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要素;第二次发生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权责发生制的营运资金流量被还原为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两次确认原则的转换对会计人员来说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两者的可理解程度不同。由于现行会计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会计人员对第一次转换自然比较容易掌握,但第二次转换是一种逆向转换,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时我们就明显力不从心了。

二.基于损益确认原则转换的会计循环流程再造

现行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主要是工作底稿法和T型帐户法。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循环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流程堵塞现象。

首先,用这两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都要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字为基础,因此,编制现金流量表要以完成两大报表为前提,三者不能并行编制。流程的堵塞,大大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年末工作量。

不仅如此,工作底稿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原有工作成果,反而要对帐户体系作逆向还原,而且这种还原还几乎涉及了所有帐户资料,它不仅影响了现金流量表的客观性,而且造成大量无谓的重复劳动和戎余信息。

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不足在电算化条件下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西方财务会计中不存在编制方法的优化问题。但由于我国企业大部分仍然使用手工核算,因此,对会计循环进行流程再造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其实,跳出传统的会计循环的思维框架,我们不难发现:经济要素和现金流量表要素在确认原则上的性质是相同的,或者说,实际的收支流量与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都是收付实现制的。因此,我们不妨寻找一种直接根据实际经济事项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发现:权责发生制的帐户体系中仍然存在收付实现制的帐户,如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明细帐等,而这些帐户恰好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因此,如图2所示,我们完全可以撇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帐户体系,通过直接分析这些明细帐记录的现金流量的性质登记“现金流量表备查簿”,期末汇总各项目得到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备查簿”在性质上是多栏式的“现金日记帐”,只不过,其对象是“现金及其等价物”罢了。备查簿可以按照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项目分尖设置帐目,如可设置如下分类帐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等。各分类帐户再按现金流量表明细项目设置专栏,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帐户可设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收到的增殖税”、“收到的租金”等专栏。如表1所示。

在平时的帐户处理中,管理现金及其等价物帐户的相关会计人员定期地把帐户资料过入“现金流量表备查簿”中。凡借记现金(即“现金及其等价物”)的业务,即代表现金的流入,应登记有关的现金流入帐户;凡贷记现金的业务,即代表现金的流出,应登记有关的现金流出帐户。期末时可以不作任何调整,直接汇总备查簿的各个子项目即可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备查簿”编制方法的优势体现在:

(1)分散工作量。工作底稿的编制集中在期末,且基本上对所有的帐户都作了反方向的调整,工作量可想而知。而备查簿法只涉及几个帐户,而且这种日记帐性质的工作可以分散融合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工作量自然大大减少。

(2)提高效率。在工作底稿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要以完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前提,而利用备查簿我们可以随时汇总得到,实现了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日常监控。

(3)提高客观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来源于其客观性,但工作底稿法编制报表时,需要分析各帐户以编制调整分录,存在主观臆断的可能。而且,复杂的编制资料不利于审计。而备查簿客观明了,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4)提高管理水平。与“现金日记帐”一样,备查簿有利于监督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动情况,同时通过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有助于管理人员控掘资金运用的潜力。

标签:;  ;  ;  ;  ;  

基于损益确认原理转换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分析_现金流量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