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麻醉中应用喉罩机械通气的研究论文_谢金全

老年麻醉中应用喉罩机械通气的研究论文_谢金全

谢金全

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重庆市 40152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麻醉处理过程中喉罩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为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麻醉处理过程中,依次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静脉滴注后插入喉罩,监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氧饱和(SpO2)、心率(HR)、舒张压(DBP)等,记录患者的喉罩置入时间,麻醉前、喉罩置入1分钟、拔出前1分钟、拔出后1分钟患者的不良反应、HR以及动脉压(MAP)。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74例患者为徒手一次置入喉罩,其平均操作时间为10秒,患者的HR、DBP、SBP均未出现明显波动,且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咽痛、呕吐、恶心等并发症。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喉罩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麻醉;喉罩机械通气;老年患者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手术患者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处于退化阶段,且出现多种疾病或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这就导致此类患者的手术风险高于中青年人群[1]。在对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由于受到疾病以及患者年龄的影响,其麻醉操作的风险也相对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手术失败,情况严重时还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了对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行喉罩机械通气的效果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90例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Ⅲ级,其中有39例女性,51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61—90岁,平均(63.2±1.8)岁,患者的体重为44—73kg,平均(61.4±3.1)kg。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26例患者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22例患者存在糖尿病、38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了异常,56例患者存在高血压。所有患者中,有6例行肢体骨折手术,2例患者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2例患者行卵巢肿瘤切除术,14例患者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8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4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给予麻醉诱导、喉罩置入以及术中维持等处理,在对患者的喉罩进行选择时,体重低于50kg的患者用3号喉罩,体重超过50kg的患者用4号喉罩。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给予常规禁食、禁水处理,进入手术前半小时对其给予0.5mg阿托品以及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立即为患者建立起相应的静脉通道,并对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HR)、血压(BP)以及心电图(ECG)等进行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面罩来对患者进行吸氧、吸痰处理,然后对患者给予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1.5-2 mg/kg)、芬太尼(3—4 ug/kg)、维库溴胺(0.07—0.15 mg/kg)来进行麻醉处理。待患者的睫毛反射以及意识消失后,麻醉医师用左手将患者的上下颌分开,然后右手持喉罩延着口腔中线将喉罩向下插入,在插入过程中必须帖着咽喉后壁,直到其出现落空感不能再推为止,插入完成后对其给予正压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情况以及呼吸阻力,并对患者的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当确定患者无漏气感、无异常气流声后,即证明患者的喉罩置入成功,随后将患者的喉罩固定好,将其与麻醉机连接起来,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控制,术中采用丙泊酚来维持麻醉,瑞芬特持续静脉泵入,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推入。术后,待患者的意识恢复,抬头维持5s,自主呼吸的潮气量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后,即可将喉罩拔除。

1.3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需要分析的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用卡方来检验其对比结果,用均数 来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结果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研究的中有74例患者为徒手一次置入喉罩,其平均操作时间为10秒,6例患者因操作不熟练其插管时间为35s左右,4例患者经2次调整后插管成功。麻醉前患者的HR为(75±8.9)次/分,DBP为(73.8±6.9)mmHg,SBP为(127.4±21.8)mmHg;插罩后1分钟患者的HR为(75±7.9)次/分,DBP为(75.7±5.9)mmHg,SBP为(126±19)mmHg;拔罩前1分钟患者的HR为(75±7.9)次/分,DBP为(73.8±6.9)mmHg,SBP为(127.4±20)mmHg;拔罩后1分钟患者的HR为(74±7.9)次/分,DBP为(73.8±3.6)mmHg,SBP为(124.2±22)mmHg。患者的HR、DBP、SBP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咽痛、呕吐、恶心等并发症。

3 讨论

喉罩是集气管插管与面罩为一体的新型麻醉器具,他在制作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人体喉部的解剖结构来设计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操作相对简单[3]。本研究的中有74例患者为徒手一次置入喉罩,其平均操作时间为10秒,6例患者因操作不熟练其插管时间为35s左右,4例患者经2次调整后插管成功。这一结果与该仪器的临床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这也正好说明了此类通气模式的操作较为简单,且操作时间较短。

有研究资料指出[4],在对患者给予喉罩机械通气处理时,可以对呼吸末端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监测,且患者的异物感较小,耐受程度较高,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直接插管,从而降低了气管纤毛受损的几率以及肺部感染的几率。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5]-[6],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喉罩机械通气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患者心血管的正常运转,降低了手术操作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在行喉罩机械通气前后,HR、DBP、SBP均未出现明显波动,且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咽痛、呕吐、恶心等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喉罩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具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处理时作出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令兵,徐健.喉罩机械通气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0,30(9):75-76.

[2]洪涛,孙震,陈卫民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反映患儿置入喉罩机械通气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准确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5):586-587.

[3]李小葵,李天佐.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喉罩通气对支气管黏液运输速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1):936-938.

[4]王婷,张杰,王娟等.经喉罩或气管插管连接行常规机械通气在全身麻醉介入治疗手术中的安全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0):739-742.

[5]张晋峰,郭永清,刘秀文等.不同麻醉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93-94,96.

[6]蔡捍东,孙剑.双管喉罩(LMA-Supreme)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3,48(10):35-36.

论文作者:谢金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老年麻醉中应用喉罩机械通气的研究论文_谢金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