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_经济模型论文

含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出——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思路

投入产出法自1936年问世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编制和运用投入产出表,联合国从60年代起就开始推荐这一方法,并逐步把投入产出表及相应的核算方法和体系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入产出方法不但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范畴,而且已经进入微观分析领域,并与其它经济和技术分析方法相结合,成为一种强大的数量经济分析工具。

投入产出法通过部门关联手段,揭示了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调节产业结构、保证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现有的投入产出分析更多的是反映各产业之间的物质消耗关系,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对于经济均衡而言,生产手段之间的均衡只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社会生产还必须符合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其最终产品才能由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完成社会再生产的整个环节,社会生产的根本意义也才会得到实现。我们把部门间物质消耗的均衡称为一阶条件,把经过相互消耗后进入消费市场的均衡称为二阶条件,在动态系统中,二阶条件包括了消费、折旧、投资、储蓄等除生产消耗之外的一系列经济量的均衡。显然,只有当一阶条件和二阶同时满足时,整个社会经济才能真正步入一种良性循环。

现有投入产出分析最大的缺陷在于将消费均衡作外生处理,而没充分考虑到一阶均衡与二阶均衡之间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在二者之间,价格构成起到了主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价格构成所产生的社会分配模式是二阶条件的基本依据),投入产出分析的这种缺陷使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系直接接轨,严重影响了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本文提出的产出——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是把消费变量引入投入产出模型之中,将消费问题内生化,使产出与消费这两大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种适合于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分析手段。产出——消费型投入产出核算系统是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核心的,其产出概念包含了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其消耗概念包含实物消耗和劳务消耗,其消费概念包含了私人消费、公共消费以及政府开支行为。产出——消费型投入产出强调的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经济平衡,包括生产手段之间的平衡,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折旧与再生产之间的平衡,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平衡,经济增长与投资之间的平衡,人口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国民收入与税收及政府支出之间的平衡等等,我们称这种综合平衡为一般经济均衡。

一般经济均衡涉及到宏观经济管理的每一个领域,然就其本质而言,均衡问题可以综合为“产出”与“消费”之间的均衡。一般经济均衡分析以产出——消费投入产出模型为基本方法,而产出——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在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增广而得到的消耗——收入矩阵,在该矩阵中,部门间的产品及劳务消耗与产品及劳务的消费是严格区分开的,传统的直接消耗系数部分不含任何消费成份,收入部分则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口径是一致的。收入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当期国民生产总值的价格构成情况,这是“消费”均衡的基本分析基础。

二、静态系统中的一般均衡条件

静态系统是一种简单的、理想化的封闭式社会,在这一系统中,净投资和净储蓄都为零,没有产品的输入和输出,社会生产是一种简单再生产。在静态系统中,社会生产和收入情况可用下表(消耗——收入矩阵)描述: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大部类之间的均衡比例关系。在多部门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得到符合均衡条件的一组解,这组解构成了国民经济产业均衡结构曲线。如果以满负荷、低通货膨胀为政策前提,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条均衡曲线上找到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组合,从而得出合理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一般经济均衡的动态分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生产中一种扩大再生产,不断扩大的投资是这种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源泉,同时社会经济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系统存在着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所以,在这个动态系统中,社会净储蓄和净投资都不等于零,并且存在产品的输入和输出,这是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的根本不同点。动态系统的生产—收入—投资平衡表为:

在动态经济系统中,国民生产总值由产品生产增值和投资建设增值两部分组成。在社会总投资中,除了折旧补偿外,国民生产净值并没有完全用于消费,其余额即是净储蓄,在投资均衡条件下,净储蓄转化成为净投资,净投资在存在使得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形成一种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经济特征。

根据一般均衡原理,动态系统投入产出的生产和消费均衡条件为:

动态系统均衡条件在静态均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平衡和经济增长与投资之间的平衡这两个动态平衡条件,另外增加了输出输入差e和外来投资净额q,使得均衡条件更加贴近经济实践,成为一种极具操作性的经济分析工具。

四、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以上的推导中,我们完成了一般经济均衡的数理分析基础,一般均衡模型综合了“产出”与“消费”各种要素之间的均衡,其中产出部分及物质消耗部分的均衡属于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范畴,“消费”均衡部分的研究相对而言则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而其中社会消费结构又是“消费”问题的关键因素,因为社会消费结构不但决定了各种产品的消费总量,而且还决定了储蓄和投资规模,是消费均衡和投资均衡的核心变量。

社会消费结构与人口、人均国民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很显然,社会消费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它们的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到一定程度,社会消费重心必然会从低层次的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较高层次的其它需求,消费结构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除此之外,社会消费习惯、文化传统、政治因素、消费时尚和投资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也对社会消费结构有一定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社会消费结构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消费结构的定量研究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如何解决好社会消费结构的量化问题,是一般经济均衡分析的要点之一。

作为一种系统的实际应用研究,一般均衡分析还需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均衡条件是以低通货膨胀和满负荷生产为政策前题的,这是一种相当强的经济均衡条件,“均衡结构”之外的经济结构实际上也可达到一种均衡,但其代价就是高通货膨胀或高失业或两者兼而有之。一般经济均衡实际上解决的是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矛盾的政策问题,而不是回答经济发展中“能”与“不能”的“极限”问题。但实际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无法承受国内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状态,而且,社会产品的分配也主要通过市场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政府干预手段(税收、公共开支等虽也是一种调节办法,但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小的)。因此,一般经济均衡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想的长期经济均衡。

2.由于产出——消费投入产出模型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核心,将产出与消费结合起来,涉及到流通领域和收入、投资等一系列货币问题,为保证数据的同一性,投入—消耗矩阵只能是数值型的而不能是实物型的。

3.模型外分析工作必须跟上,一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经济变量置于模型内进行整体分析,这并不意味着模型外分析工作可以省去,恰恰相反,由于分析面广,在构造模型之前,各种模型外分析工作比以往显得更重要、更繁重,尤其是均衡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使得模型对变量的数据误差非常敏感。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尽量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减少误差;另一方面对矩阵运算进行改进,降低其对数据误差的敏感程度。

4.注重分析输出输入差e和外来净投资q对经济结构的影响。e和q作为系统的一种涨落,会对系统产生一些明显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系统的这种涨落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所以,国际分工和资金融通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结构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分析它们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影响及其战略意义,这是一般经济均衡分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  ;  ;  ;  ;  

基于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_经济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