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_经济论文

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_经济论文

我国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借鉴国内外关于国际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把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引进国内地区之间,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提高,应该取决于竞争力水平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一些省区的面积和人口均相当于一般中等国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研究地区经济竞争力完全有必要。通过考察各地区经济竞争力,可以把握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景,帮助我们寻求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的良策。正因为如此,本文尝试着对地区间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一、地区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所谓地区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省、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在国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程度。我们主要根据国际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省际间的特点,选择地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八大类要素作为衡量我国地区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地区经济实力:该要素是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GDP和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实力通常采用的指标;储蓄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从资本形成方面反映地区经济实力,固定资产投资也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潜在实力;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反映地区市场容量及居民购买能力。

对外开放程度:该要素反映一个地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我们选择对外依存度(进出口/GDP), 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的程度(外资/总投资)。

政府作用:该要素是反映政府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 选择单位GDP财政收入(财政收入/GDP)和单位GDP财政支出(财政支出/GDP )两个指标。

金融活动:该要素反映一个地区金融业规模和金融服务的水平。选择贷款余额和人均储蓄两个指标,前者反映金融规模,后者反映金融服务,两者均反映增强经济竞争力的资金供应程度。

基础设施:该要素是反映一个地区基础设施能力和满足发展需求的程度。我们选择邮电业务总量和公路密度两个指标。前者反映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后者反映运输基础设施。

管理水平:该要素是反映管理水平有益于增强经济竞争力的程度。量化指标比较难选,权以综合生产率(GDP /就业人数)反映生产率水平。

科学技术:该要素反映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增强经济竞争力的程度。选择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指标。

人力资本:该要素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程度。选择人均财政教育支出指标。

二、竞争力排序结果及评判

1.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得分法计算1980 年与1995年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排序。

关于多指标评价问题,我们通常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降维的方法,使得用较少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而这些较少的指标要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些较少的指标我们称其为主成分,每个主成分有相应的贡献率,所谓贡献率即是相应主成分包含原来指标信息的程度。毫无疑问,处理后主成分的个数与包含原来指标的信息程度成正比。即选择的主成分个数越多,保留的信息就越多,但处理的工作量就越大。一般地说,当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我们就认为所选择的主成分可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过计算各个主成分的得分,并用其贡献率作为权数加权计算主成分的总得分,即可得到关于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序情况。

我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包对1980年和1995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表1、表2。其中,1980年因缺少相应的数据资料,“利用外资”、“科技活动经费使用”两个指标未参加运算,且只对海南、西藏以外的28个省、市、区进行排序;1995年增加了海南省。

表1 1980年地区经济竞争力得分和排序

12 3 4总得分 名次

北京

5.670

-2.097 -1.202-0.925

2.74192

天津

4.046

-1.206 -1.225 2.249

2.14664

河北 -0.1371.729 0.674 0.020

0.43209

山西 -0.696

-0.736 0.108-0.475 -0.6335

16

内蒙古-2.042

-1.624 0.161-0.356 -1.6775

24

辽宁

2.7481.515 0.679 1.541

2.19953

吉林 -0.780

-0.759 0.063-0.254 -0.6834

17

黑龙江 0.5040.903 -0.637-0.496

0.52408

上海 10.522

-1.442 0.076-0.916

5.96051

江苏

0.5742.796 0.502-0.378

1.11587

浙江 -0.0790.681 -0.402-0.465

0.0802

12

安徽 -1.5220.983 -1.113-0.388 -0.7662

18

福建 -0.732

-0.842 0.075 1.074 -0.6112

15

江西 -1.6470.319 -1.135-0.194 -1.0117

19

山东

0.5512.922 1.404 0.470

1.24676

河南 -0.7071.906 0.128-0.269

0.0770

13

湖北 -0.2841.543 -0.550-0.179

0.1884

10

湖南 -0.7421.451 -1.123-0.024 -0.1606

14

广东

1.2642.175 1.697 1.135

1.53475

广西 -1.879

-0.084 -0.864 0.463 -1.2072

21

四川 -0.8822.642 0.335-0.823

0.1567

11

贵州 -2.648

-0.365 -1.531 0.026 -1.8218

26

云南 -2.306

-0.326 -0.732 0.155 -1.5356

23

陕西 -1.423

-0.846 0.626 0.005 -1.0405

20

甘肃 -1.777

-0.809 -0.889-0.435 -1.3844

22

青海 -1.968

-3.728 1.244-0.114 -2.0988

28

宁夏 -2.035

-3.023 -0.304 0.868 -2.0237

27

新疆 -1.591

-3.644 2.664-0.313 -1.7469

25

贡献率

0.56513 0.248790.07235

0.04515

累计 0.56513 0.813910.88626

0.93141

注:海南和西藏除外。表中“1”“2”、“3”、“4 ”依次为第1、2、3、4个主成分的得分,下表同。

表2 1995年地质经济竞争力和排序

12 3 4总得分 名次

北京

7.285

-3.115 -2.900 0.799

3.42103

天津

3.187

-1.555 0.675-0.001

1.61174

河北 -0.7581.333 -0.864 0.947 -0.1595

11

山西 -1.248

-1.160 -0.190 0.918 -0.9977

19

内蒙古-2.146

-1.542 0.318-0.414 -1.6602

25

辽宁

1.4730.514 -0.318 0.128

0.99209

吉林 -0.451

-0.880 -0.169 0.252 -0.4864

15

黑龙江-0.7460.480 -0.582-0.194 -0.4006

13

上海

9.231

-0.966 -0.244-0.078

5.19441

江苏

0.7833.620 -0.733-0.167

1.27085

浙江

1.2081.827 0.100-1.151

1.11276

安徽 -1.7000.720 0.494-0.869 -0.8580

18

福建

1.3220.388 2.189-0.751

1.05338

江西 -2.075

-0.155 -0.075 0.118 -1.2909

23

山东

0.3163.806 -0.832 0.390

1.05787

河南 -1.4751.776 -0.6960.4533

-0.499

16

湖北 -1.0421.649 -0.736-0.121 -0.3064

12

湖南 -1.7060.832 -0.121 0.284 -0.8573

17

广东

5.0533.095 2.710 1.525

4.14672

广西 -1.8260.377 0.092-0.083 -1.0079

20

海南

1.259

-2.290 2.850 2.067

0.6191

10

四川 -1.4762.151 -0.785-0.123 -0.4517

14

贵州 -2.987

-0.871 0.570-1.011 -2.0220

28

云南 -1.920

-1.648 1.382-1.502 -1.5239

24

陕西 -1.405

-1.184 -1.192 1.501 -1.1576

22

甘肃 -2.406

-2.022 -0.401 0.510 -1.9502

27

青海 -2.595

-2.163 0.001-0.971 -2.1493

29

宁夏 -1.949

-2.092 -0.255 0.471 -1.6797

26

新疆 -1.240

-0.943 -0.224-0.360 -1.0200

21

贡献率

0.53696 0.215310.08355

0.05318

累计 0.53696 0.752270.83582

0.88899

2.15年间地区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特点

为便于分析和更直观,我们将以上的排序结果按照1995年的位次顺序以及变化排列如下(表3):

表3 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情况一览表

1995年顺序 1980年以来的变化 变化的直观指示

★上海 1→1-

★广东 5→2

↑↑

★北京 2→3↓

★天津 4→4-

★江苏 7→5↑

★浙江12→6 ↑↑↑

★山东 6→7↓

★福建15→8 ↑↑↑↑

★辽宁 3→9 ↓↓↓

★海南 →10

★河北9→11↓

◆湖北

10→12↑

◆黑龙江

8→13

↓↓

▲四川

11→14↓

◆吉林

17→15

↑↑

◆河南

13→16↓

◆湖南

14→17↓

◆安徽

18→18↑

◆山西

16→19↓

★广西

21→20↑

▲新疆

25→21 ↑↑↑

▲陕西

20→22↓

◆江西

19→23

↓↓

▲云南

23→24 -

◆内蒙古 24→25 -

▲宁夏

27→26↑

▲甘肃

22→27

↓↓

▲贵州

26→28↓

▲青海

28→29 -

注“~”表示没变化,一个“↑”表示上升1~2位,一个“↓”表示下降1~2位;另外得分在海南以下的由于海南的参加引起的变化不予考虑,如青海由28位降到29位我们认为其不变;“★”代表东部地区;“◆”代表中部地区;“▲”代表西部地区。

从排位及变化来看地区经济竞争力,上海雄居榜首,青海、贵州分数最低,海南跻身第十位,位居经济竞争力强省之列;福建上升最快,其它依次为浙江、新疆、广东等;辽宁下降最快,其它依次为黑龙江、江西、甘肃等。

从总体得分来看,得分为负表明其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反之,则在之上。1980年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有13个,依次为上海、北京、辽宁、天津、广东、山东、江苏、黑龙江、河北、湖北、四川、浙江、河南;1995年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则依次为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海南。黑龙江、河北、湖北、四川、河南跌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福建跻身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地区由原来的13个减为10个。

从东、中、西来看,1995年12个东部地区占排序的前11位,只有广西落在中部地区的中间位置。而1980年前11 位既有中部的黑龙江(第8位)、湖北(第10位),又有西部的四川(第11位);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基本集中于中间位置,只有内蒙古仍处队尾;西部地区除四川、新疆处于中游外,大都处于队尾。上升最快的在东部(福建),下降最快的也在东部(辽宁),中部以黑龙江变化最为突出,西部新疆大有起色。总的看来,东部地区经济竞争力有所加强。

3.对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具体评价

(1)上海继续执“地区经济竞争力”牛耳,但其最强地位面临挑战。

从地区经济竞争力排序前十位得分情况来看(见表4), 我国各地区间的竞争力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海虽仍居首位,但改革开放之初的绝对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它的得分由1980年是第2位的2.2倍、 第3位的2.7倍和第10位的31.6倍下降到1995年的第2位的1.3倍、第3 位的1.5倍和第10位的8.4倍,前十位中, 其他几个地区的竞争力正在向上海逼近,群雄角逐的竞争局面已现端倪。

表4 地区经济竞争力前十位得分

1980年前十位得分

1995年前十位得分

地区 得分地区 得分

上海 5.9605

上海 5.1944

北京 2.7419

广东 4.1467

辽宁 2.1995

北京 3.4210

天津 2.1466

天津 1.6117

广东 1.5347

江苏 1.2709

山东 1.2467

浙江 1.1127

江苏 1.1158

山东 1.0578

黑龙江0.5240

福建 1.0533

河北 0.4320

辽宁 0.9920

湖北 0.1884

海南 0.6191

从上海本身的情况来看,1980年到1995年,上海的GDP由原来的第3位下降到第9位,虽然其投资规模由原来的第5位上升到第2位, 但总体上经济实力已经相对下降。相对于1980年,其金融活动也已不占优势,人均储蓄和贷款总额在全国的位次都下降了1~2位,人均储蓄让位于北京,贷款总额位于广东、山东之后。

(2)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竞争力显著提高。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竞争力迅速提高。

福建经济竞争力水平由原来的第15位,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跃到第8位,成为地区经济竞争力上升最快的地区。GDP由原来的第21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GDP由第20位上升到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由第22位提高到第12位,贷款总额由22位提高到14位,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是竞争力迅速提高的关键。对外开放度提高,对外依存度由第6 位进一步上升到第4位,单位总投资利用外资的程度列全国第5位;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单位GDP的财政收入水平由第8位提高到第2位;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邮电业务总量由19位上升到第5位;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综合生产率由第19位提高到第6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由第13位上升到第8位。

广东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与福建很相似但起点更高,包括总体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技和人力资本等全方位、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在全部测量指标中,列全国第1 位的由原来的1个(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4个(GDP、固定资产投资、 贷款、对外依存度),列全国前4位的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10。

(3)海南经济竞争力列全国第10位,给小省做了示范。

海南省GDP列全国第27位,仅高于宁夏和青海,人均GDP也只列全国第11位,固定资产投资列第25位,其经济实力可谓一般。但海南凭借其自身的特点,对外开放、金融服务、政府作用、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明显处在其他地区的前列。单位总投资利用外资居全国第1位, 对外依存度列全国第5位,储蓄率列全国第3位,道路密度列全国第4位等。

(4)东部山东、河北、北京地区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辽宁经济竞争力下降最为明显。

由广东、浙江、福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上升,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区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但辽宁经济竞争力已由1980年的第3 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9位,下降幅度较大。

辽宁在与1980年可比的14个指标中,1个不变,2个上升,11个下降,下降面达72%。首先是经济实力明显下降,GDP和人均GDP分别由1980年的第5、第4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8位;对外开放度下降, 对外依存度由原来的第3位下降到第6位,单位总投资利用外资列全国第9位; 单位GDP的政府财政收入由原来的第4位降到第11位;综合生产率由第5 位下降到第7位。

(5)黑龙江紧随辽宁之后,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竞争力下降最快的代表。

黑龙江的情形与辽宁类似,经济实力位次下滑、基础设施不足、综合生产率位次大幅度下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位次下降。

(6)新疆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上升较快的地区。

新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位次前移;对外开放度位次提高,贷款总额、单位GDP的财政收入、综合生产率的位次都有上升。 新疆在西部地区中,显示了活力,其地区经济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成为西部的样板。

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没有人关心地区经济竞争力,因为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地区发展计划,地区经济竞争力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小。如今,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在形成,竞争也在形成,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缓慢积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恐怕是人们始料所不及的,人们更多的是对经济成果的注重。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就是地区经济竞争力不平衡所致,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仍较快,在此情况下,地区差距问题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在一定时期内,还要进一步扩大,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应该充分认识地区差距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解决的艰巨性。

标签:;  ;  ;  ;  ;  ;  

中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