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理想信念,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精神之钙论文_那凤莲

崇尚理想信念,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精神之钙论文_那凤莲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现行青年人才培养的“双轨制”使人才流动通道不畅,口径过窄,只进不出必然引发体制内外青年意志消弱,淡薄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会缺乏精神之钙而关乎民族国家的未来。因此,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双向流动机制,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精神之钙,才能担当民族国家的未来。

关键词:青年 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

一、青年是被寄予厚望的时代象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青年一直被寄予厚望。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于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为了使青年承担起这些光荣的历史使命,邓小平要求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选拔和使用年轻的人才。江泽民曾经说过:“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胡锦涛2011“七一”讲话时指出:“青年是共产党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对于青年人的教育培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但是殊途同归,就是要把青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二、青年成长的“双轨制”无益于钙质的吸收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及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也是青年人的精神之“钙”,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钙质,党的千秋伟业才能后继承有人。

如果把大学毕业当成是青年步入社会的第一道分水岭的话,那么,一部分人被分在“体制内”,一部分人被分在“体制外”。 当然,由于分水岭的不公平,并不等于体制内的是人才,体制外的是庸才。进入“体制内”的青年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通过各种选拔程序后拿到了通行证“考进来”;一种是“官二代”,利用父辈编制的权利网络,游走在制度的边缘并抓住一切机会“挤”进来;一种是“富二代”,利用金钱打通各种环节“混”进来。进入“体制内”的青年因为首因效应,后续的人生基本上“无障碍”运行。学习升造,晋职升迁,甚至于恋爱婚姻也一帆风顺,因为稳定的工作带来稳定的收入,带来很好的福利待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婚姻的基础。另外,进入“体制内”的青年在立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机遇”,政策的倾斜度非常大。比如,在选拔青年干部的条件中:年龄、高学历、党籍、竞选演讲等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而“业绩”这个看似重大“问题”的问题,在体制内选拔年轻干部的条件中恰恰最不是“问题”。因为要出“业绩”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既然选拔年轻干部,那么资历并不重要,业绩更不重要了,年轻最重要。因此,对于进入“体制内”的青年来说,结果“锦上添花”不言而喻。温室效应会使青年追求“及时行乐”,轻视奋斗和创造,注重自己的“小我”生活,不愿为社会“大我”作贡献。落在“体制外”的青年大概也有三种情况:没有考试通行证;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体制外的青年由于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持,自身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比如,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工作经验、社会活动能力、人际关系等等问题其实荆棘丛生;而即便是已就业的大学生,其生活状况也仅仅停留在维持生计的层面,毫无可持续性发展而言。恶劣的生存环境又不断地考验着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及生活的智慧,很少人一路走来而不伤痕累累的。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如果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的话,在这样“硬”环境中成长的青年的确是将来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对于“体制外”的青年来说,成长的周期更长、成本更高、机率却更低,最终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优胜劣汰。“当现有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对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经济利益构成阻碍或威胁时,他们的反应就会很强烈地表现出来。亚文化正是他们对待社会压力的一种反应方式。”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导致了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导致了个人价值选择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统一性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漠视。这是“体制外”的青年“硬”环境成长中的风险。现阶段青年成长存在的“双轨制”,由于缺乏交替机制,“无论是出身名门的青年被存在主义情绪所笼罩,还是出身寒门的青年被虚无主义动机所劫持,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青年往往都会以所谓‘个性’、‘风格’的名义展开对主流集体的挑战,在现实或者想象的反抗之中强化其反社会的诉求”。“双轨制”使体制内的青年知足有余、发奋不足、体质渐弱而失钙,缺乏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温水煮青蛙后丧失的是自己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人生挫折颓废、茫然随及呈现。同样体制外的青年可能光照不足而缺钙,觉得报国无门,理想无望而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三、建立双向流动机制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尤其是现在,党和国家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当代青年对理想的追求范围更加广泛,追求目标也更加远大。因此,“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规范引导、教育青年辨别诸多纷繁芜杂、层出不穷的亚文化现象,使青年将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理念自觉内化为自我信仰和精神追求,培养与塑造理性、利他的新一代青年开创者”。但是,只有当代青年个体的成才、发展与完善,只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一致时,个体的理想目标才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当代青年只有在社会结构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大有可为时,才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并推动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作为社会的新生代,青年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发展环境,取决于社会为他们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取决于社会为他们步入社会结构而开拓的途径。因此,为青年实践与创新而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而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就应该建立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疏通人才进出障碍、拓宽人才进出口径,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让人人成为理想信念的传播者和共享者,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

在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和人才的较量的今天,我们当前客观存在的“软”、“硬”不公的青年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其实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各级各类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青年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中的局限性,对于体制之外的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人文的关怀,政府更宽松和柔性的人才机制,其实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是激发他们报效国家、贡献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否则过硬的成长环境有可能使他们越来越被边缘化。对于“体制内”的青年培养教育则尽可能多一点磨练、百炼成钢。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更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打破“双轨制”,建立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既有利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更有利于千秋伟业的实现。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汀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

[2]赵东 后现代境域下青年亚文化群体价值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7)。

论文作者:那凤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崇尚理想信念,补足青年茁壮成长的精神之钙论文_那凤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