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务地理学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创新_地理学论文

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人文地理学论文,地理学论文,服务业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06)06-0011-05

1 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

服务业一般指的是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从事信息和管理或服务职能的经济活动、社会福利活动。服务业分为狭义服务业和广义服务业。狭义服务业指的是对个人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行业;广义服务业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所有经济活动以及依附在经济活动之上的福利型社会活动。本文指的就是广义的服务业。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和人口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后温饱阶段的服务型经济社会发展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服务对象的人、企业、政府、社会或城市,对服务业提出了相应新的要求,人的追求由以往的舒适型向心理刺激型甚至个性最大化型(或被承认)转变,对于服务业而言,解决未来人类心理关怀的难度比起解决温饱满足的难度要大得多[1],这就决定了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律会更趋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制约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律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社会福利因素)的时空矛盾以及两者的平衡关系上。

服务经济活动集聚和扩散规律是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仅仅考虑经济因素和市场价值的前提下,可以较好地分析、理解和预测集聚和扩散的空间过程;然而,从社会福利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按市场经济要求形成的集聚扩散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合理性。例如,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在获得集聚经济的同时,也伴随着集聚不经济的发生。治疗疾病要求服务要素(设备、技术、资金、人才等)要在时空上高度集聚,从而提高治愈率并因此增加经济效益。然而,正是这一以治疗为目的的高度集聚带来规模经济的同时,却忽略了以预防疾病发生为目的的健康服务并因此产生了整个城市社会的规模不经济;治疗过程所需各要素越是高度的集聚经济,预防过程所受到的集聚不经济的影响就越大。事实上,社会为市民提供预防为主的优质服务比提供治疗服务更为重要。很显然,城市健康医疗服务行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过度集中,会对总体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2000年我国的卫生总投入中,80%集中在城市,而城市投入的80%集中在大医院。在这种背景下,居民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份额由23%上升到 55%以上。这种投入导向可能使医疗服务业集聚效益增高,从而给GDP增长作出贡献,但这却背离了建立医疗卫生系统的根本目的和全球医学界公认的“世界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预防为本”的规则。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这一例子还告诉我们:服务行业的发展不得不兼顾福利和社会效益,在追求集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适当的服务资源的扩散和共享。比如,调动一定比例的医疗资源来建设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的服务体系。使高度集中的医疗服务资源外置成为千家万户所急需的预防疾病的信息服务。当然,这其中也要求医疗服务行业与城市电信、邮政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业,甚至社区服务等部门相互配合,将医疗过程中的最新信息和某种疾病预防的科普常识及时反馈到千家万户,借助现代通讯技术促使医院治疗康复的有限集聚空间环境转变为无限的、分散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虚拟空间资源,在整合服务行业内部的有机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真正优质的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可分为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一般意义是指研究服务业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规律;特殊意义是指研究服务业非经济活动(福利型或生态健康型)的地理空间规律。无论是一般意义还是特殊意义,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研究探讨向社会提供更高层次优质服务的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律。应该指出,事物的一般之中有特殊,特殊中也包含了一般。认识特殊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一般意义,并使得特殊与一般两者产生相互促进作用。从哲理上说,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服务提供者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并不断扩大服务空间,而作为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则不希望接受某些方面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好的服务就是“零服务”。例如健康人希望尽可能不成为医院的患者而接受医疗服务;城市居民希望尽可能减少出行的次数而被迫接受交通运输服务;城市的上班一族自然也不希望工作压力过大,而不得不为了减压出去旅游放松而被动地接受旅游服务;顾客买回家的电器也希望长期无需接受售后维修服务;注意力有限的网民和市民对无孔不入的信息轰炸式服务更是诸多抱怨等,由此可见,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复杂化和简约化分别构成了矛盾运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它们都是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在开展服务业地理学的研究工作过程中,不能忽略服务的简约化这个重要的因素。

2 对服务业地理学方法论的探讨及其对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启示

2.1 对服务业地理学方法论的探讨

现代地理学的三大支柱—理论地理学、实验地理学、应用地理学,都在不同的起点和层次上,检讨传统的概念,萃取和宜的方法,开掘认识的深度[2]。服务业地理学是地理学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研究重点与当代人的发展需要以及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地理环境状况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发展,“人”与“地”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3]。“人”的内容的时代特征[1,7]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从表面上看,服务业地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文化关系的学科;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研究人与人的文化关系背后的人地关系。众所周知,在人地关系的研究中,人与地是不能分的,而目前人与地又分别采用两种思想方法(即研究“地”时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人”时采用逻辑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这使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碰到了难题。目前多采用结构主义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4]。值得注意,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特点是:统一地理学,全球地理学,有人的地理学[5]。包括服务业地理学在内的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更趋向于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智能圈的耦合与联动上[6]。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索与创新成为现代地理学学科发展、落实研究重点和突破研究难点的关键。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关,既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4]。服务业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又与经济地理学关系密切,所以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所有研究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服务业地理学。但是,除了经济功能外,服务业还是一个兼具人文关怀、引导或指导消费、优化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理念、缓解人地矛盾等本质功能的特殊性行业,采用上述四种方法论研究服务业地理学会有各自的局限性。

首先,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归纳法。由于归纳是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这种通过经验判断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例外主义”(例外论)哲学基础之上的[8],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没有普遍意义而很难提出假设和发展理论。对于服务业地理学而言,此方法论只能解决“依据存在条件提供服务”的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样的服务或何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才是既有经济价值、又兼有人文价值,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本质问题。

其次,实证主义方法论在服务业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济决定论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经济决定论倾向的最大弊端在于使服务业空间布局逐渐走上一条忽视、掩盖人的生命本质需要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看,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经济属性只是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才是服务业的根本目的。

第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关注于作为一种有思想的生命的人类行为及其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非经济成分的研究,其要义是强调人本来面目的研究,其目标是认识人类活动的真实性质[4,9]。人本主义地理学还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地理学在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不足的同时,也出现了最大的弱点——它的唯心主义倾向。即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主观性为兴趣中心,都倾向于“在人的环境中理解人”[9],由于人本主义方法论的本体论是:存在的东西只是人们感觉存在的东西,它与实证主义方法相反,强调研究那些个人世界即个别性和主观性而不是重复性和真理。因此,此方法论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成为服务业地理现象和过程的中心环节,人的需要至高无上,反映在人地关系上就是“人的需要与提供需要的地的关系”。显然,其结果必然是强化了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物质消耗型服务,而弱化了信息、文化、精神在服务业地理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比如说,当代的广告业服务,就表现出以满足人的无限制的物质需要为中心的特点,忽视了与物质生活相伴的精神型、文化型和人文关怀型服务产品的生产。这种“人的需要与提供需要的地的关系”,一方面剥夺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其他生命形式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使人的根本需要在人地关系趋于恶化的前提下无法真正得到满足。形象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刺激物质消费的服务机制,而没有或缺少缓解人地矛盾的绿色服务机制。

第四,结构主义方法论。在结构主义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有独特性,只是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唯主体性出发的人本主义方法论有着原则上的分歧[4]。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最有影响的有两点: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真正解释则需要把握人地系统中的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服务业地理学研究应侧重于城市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与服务业的关系。据研究[10],与传统信息密集服务业相比,现代信息密集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更多地趋向城市中心区和趋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结构主义方法论理解,这既是城市组织的空间集聚过程的地域运动规律,又是城市服务于更广大区域的客观要求,还是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高级形式。同时,这也体现了一种城市通过“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方式服务于区域(外部环境)和城市(内部环境)的本质结构。这样一种本质结构恰好反映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驱动力由工业化向信息化或服务化转变的时间规律。

但是,仅仅采用结构主义思想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行为研究中的问题[4],更不能满足服务业地理现象中人的行为的多层次、多样性、多变性研究的需要。因此,急需一些新的研究方法问世。

2.2 对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启示

服务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比较经济地理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服务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侧重于人的精神需要。如果说农业地理学解决了人的吃饭问题,工业地理学解决了人的穿衣、日用品消费的问题,二者都是满足人的低级需要的话,服务业地理学则应解决人的高级需要的问题。从理论上说,解决人的高级需要问题比解决低级需要问题更难,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的郑也夫教授所言:“未来人类社会解决心理关怀会比解决温饱更加困难[2]”。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研究农业、工业的空间活动规律的方法来研究服务业的活动空间规律,因为人的低级需要(满足舒适型需要)带有较强的数量型满足的特点,而人的高级需要(满足刺激、牛皮或认可)则更多地表现为质量型满足特点。此外,服务业地理学的研究反过来又有助于农业地理学和工业地理学的研究。由此可见,服务业地理学不仅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而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务业即包含着的经济属性又包含着人文属性或文化属性的特点来看,服务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中甚至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中又有着非常独特之处。所以,服务业地理学的方法论研究对人文地理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2.3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变革

宇宙全息统一论告诉我们“人”与“地”不仅仅是一种关系,还是一个整体[11-13]。从进化论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地理环境演化、哺育的产物,人也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以人脑为标志的智能化又是人类进化的高级阶段,智能圈是地球表层系统分化出来的最后一个地理圈层,它是人地统一整体的“指挥部”,这个指挥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反哺育功能将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进化过程,并进一步决定人地整体的和谐程度。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科学体系。按照普遍性程度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从最高层次看,是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指导;其次是人文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如野外考察,搜集、分析和利用资料,利用和编制地图等;三是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如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哲学方法论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作为理论思维的高度表现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科学探索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4]。

实际上,人地整体在结构组成上是人文和自然要素的统一体[8]。笔者认为,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的地理环境是全息的。换句话说,凡是地理环境(客体)中没有的,就不会出现在人(主体)之中;凡是人(主体)中有的,也必然出现在地理环境(客体)之中。简言之,主体包含了客体的全部信息,反之亦然。德国物理学家普莱克(F.C.Blake)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够打破的链条”地理学是这一链条的一环,无论认识论还是方法论都不能脱离这一统一的链条[8]。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走过了由混沌的统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与自然的充分分离(唯意志论),进而达到全息的统一(协调论)的道路。如果是这样,笔者提出的“人地全息统一论”将是一很有启发性的哲学方法论体系,它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来说,既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哲学理论,其理论基础就是认识论上的一元地理观。即以物质与时空相统一的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观[14]。

人地全息统一论的哲学基础即一元论,又称非断灭认识论。非断灭论的核心就是:一切事物包括人均存在“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8个实相概念。从此8个概念中推演出来的诸如因/果、主/客、有限/无限等等相对存在,最终都要被否定掉。例如,非断灭论认为:主观和客观的相对存在并非真实的。任何事物都无绝对的主客之别(如图1)。

假设“人”是“地”作用的结果,即“地”是因“人”是果,那么在“人(果)”被“地(因)”产生之前,结“果”是否存在于原“因”之中呢?

情况1(见图1左侧):“人”不存在于“地”中。即结“果”不存在于原“因”之中,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万事万物的生起。由于原“因”中不存在“果”,那么“果”就不会从“因”中产生出来。也就是说,客观的地理环境中不存在主观的人的因素和成分,则主观(人)的果就不会从客观(地)的因中产生出来。

情况2(见图1右侧):“人”已经存在于“地”中。即结“果”已经存在于原“因”之中,如果是这样的话,结“果”已经存在于原“因”之中了,那就不必由原“因”再产生什么结果了。也就是说,客观的地理环境中已经包含了人的存在成分了,那就没有从客观的“地”中产生主观的“人”的过程了。

由此可见,主观与客观的概念是荒谬的,其本质是“空”。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完全是人的幻想、妄想,并无实质意义和不变的绝对意义。从一元方法论可知,主观即客观,客观即主观。主观和客观本无区别、本无分别。主观和客观的分别对待实在是人们认识方法上的一大误区,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执著观念。人地全息统一论的根本哲学依据就在于此 (图2)。

图1 人地的因果关系假象

Fig.1 The False Imagination of Causality of Man-Earth

图2 人地全息统一体存在的方法论基础

Fig.2 The Methodology Foundation of Existential of Cosmo-Hologeaphic Unity of Man-Earth

3 人地全息统一论与城市全息地域结构

按照人地全息统一理论,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城市——服务业地域4者之间存在着全息关系。从地理空间上看,地理学的核心是区域,而区域的核心是城市。城市是区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焦点或节点,城市是区域的缩影[15]。进一步看,服务业地域的形成是城市地域哺育的结果,是城市地域高度特化的必然产物。因此,从全息的角度理解,可以将服务业地域看成是整个城市地域的缩影。服务业也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在服务业中整体性与特化高度统一,就如同生物机体器官的特化情形一样。服务业地域不仅是一个空间全息元,而且是一个整体性比城市地域更强的局部。由于服务业是城市社会各部门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产物,其空间分布必须满足对城市整体的依赖要求,所以中心商务区(CBD)就成了服务业地域的核心地段。

从时间过程看,城市是区域的产物,而服务业特别是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又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城市是区域的信息、智能中心(大脑),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又成了城市“大脑”的“神经中枢”。区域、城市、服务业三者之间都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不仅如此,人地全息统一论的方法论还可以从城市空间运动过程出发,去完善和深化空间极化发展理论。按照极化发展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普劳克斯(F.Perroux)的观点,增长极是发射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中心(或极核),每个中心都处在其他众多的中心之中,并具有一定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15]。在这里,城市的服务业地域便是一个增长极即极核,极核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息元,这个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城市)上或其他全息元(区域)上有各自的对应部位;各部位在一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这样,城市功能不相同的各部位的分布结果使服务业地域这个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城市整体的缩影。

“人地全息统一论”的基本思想是要把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一句话,要把整个人地系统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认识,也就是要把人地系统中各个不同的层次和过程统一起来。

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作为服务对象的人与地理空间的传统关系,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体验空间(Experience Space)。信息社会和高科技的发展使有限的实体地理空间得到另一种意义上的无限拓展,互动游戏、动态模拟、虚拟实境等全新的体验空间逐渐成为服务型经济发展的新的资源环境支撑条件,而基于人的体验之上的阅历产品已经发育出并蕴涵着新的空间意义,这个空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观(体)存在的空间,而是主观上已经被人脑固化的空间形式,即渗透在阅历产品之中的空间形式的集合。从人地全息统一论的角度看,人脑中的体验空间实质上是实体地理空间的延伸和重现。“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个人的心境与空间事件的互动”;地理学家长期致力于地理空间环境区域差异性的研究,然而,如今地理学者不得不面对人的体验空间差异性研究的现实。

收稿日期:2006-03-23;修订日期:2006-07-04

标签:;  ;  ;  ;  ;  ;  ;  

论服务地理学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创新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