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政治论文

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政治论文

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实加强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政治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我们为什么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对于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某此误识、误导、误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以及主要任务和目标等方面,发生了偏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削弱趋势。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万金油”干部被冷落,政工队伍后继乏人。产生这些问题的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基本理论模糊了,淡忘了。这就是我们重提这个问题的目的动因。

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

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有多方面论述,就其基本原理主要是这样几点:一、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二、政治相对独立,但归根到底是为经济服务的;三、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四、政治对于经济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五、政治作用于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理论,指导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然而,当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结束,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后,无产阶级政治还要不要、起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多年里,作过认真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

毛泽东同志是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统一论者。他首先认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是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因此他在建国后的前七、八年里,呕心沥血抓经济发展。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他总是把能否用较短的时间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看作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能否生存和巩固的重大问题,认为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就要犯错误、就会被挨打。所以,毛泽东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当作巩固党和国家政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又十分重视运用政治的力量为经济服务、统帅经济。他始终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无产阶级政治的领导,看成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保证。他指出,我们实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因而,他十分强调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意义,认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并且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是如此”,“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是统帅,又是灵魂”。所以,他又始终认为政治给予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忽视不得。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基本理论,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特别是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论、四项基本原则论、“四有”教育论、精神文明建设论、思想政治工作论、科技第一生产力论等等,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理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目前大家都在学习之中的,就不展开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在牢牢抓住经济不放的同时,始终抓政治、抓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试想,如果当时不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支持在思想上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推翻“两个凡是”,抛弃“阶级斗争为纲”,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怎么能够实现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呢?同样,如果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又怎么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维护保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如果不是全党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换脑筋又怎么能够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现在,我们国家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形势变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在全党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为什么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这是因为:

第一,搞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问政治方向,它离不开政治。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有很大发展,这是事实。但在这过程中,有些人想搞私有化,有些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些人经不起“糖弹”的袭击,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有些人被金钱迷倒而搞歪门邪道、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等等,这也是事实。因此,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开始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和政治,重视政治方向问题。他一再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千叮万嘱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决不可忘记这个政治方向。因此政治不是空物,不是空谈,更不是“左”,而是实实在在的全党大局,社会主义大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四化的内在必然。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在国际国内依然存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不处理好政治问题,躲避不了现实阶级斗争和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从国际范围来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原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更提醒我们懂得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方针未变,甚至更加表面化、更加猖狂和急不可待。从国内来说,仍然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一定量的敌我矛盾,而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也很影响着安定团结。这些都是政治范畴的问题。小平同志多次说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干不成。他所讲的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这就是政治问题,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者要巩固并发展自己的统治,都要既抓生产斗争,又抓阶级斗争,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强化本阶级的政治。若不这样做,政权削弱了、丢失了,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认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政治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由此看来,脱离政治的经济是没有的,在存在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防止和反对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要镇压国内的敌对分子、反对分子,要打击一切犯罪分子,要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要正确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不断创造稳定的新局面。这些都是新时期中的政治,并且是同经济工作密切联系和结合的,既对立,又统一。

第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宏伟事业,这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民群众进行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党组织的书记亲自抓、亲自做。这既是毛泽东同志历来的主张,也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注重的思想政治工作,丝毫也没有要求政工干部、政工部门去直接从事经济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去包揽那些行政业务工作。恰恰相反,对此邓小平同志是坚决反对的。他所倡导的,是要向党的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更多的人把本职工作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纪律教育,把坚持远大理想同贯彻执行现行政策结合起来,等等。所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为调动人民群众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所必需的,是反作用于经济工作、技术工作的精神动力,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政治优势,就是要讲政治、讲精神,政工干部不议政,不搞政治工作,不抓思想政治教育,搞什么呢!

二、没有正确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认识根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全局、从总体战略上是坚持了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硬,情况稍有好转,但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再度出现淡化。其原因是多片面的,但没有正确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重要的思想认识根源。有许多偏面看法和糊涂认识没有得到及时的澄清。择其要者,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

1.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左”等同起来,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挫伤了广大政工干部的积极性。粉碎“四人帮”以后,消除“左”的影响是完全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恢复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端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然而,在清理过程中,把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某些缺点混淆,反而损害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使政工部门的权威受到贬损,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受到了歪曲,使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逆反情绪。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左”等同起来,不仅挫伤了广大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使政工干部长期抬不起头、挺不起腰,而且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该讲的话不敢讲了。以阶级斗争为例,我们党在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同时就强调又要反对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指出: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讲阶级斗争成了新的禁区,否则就是“左”,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站稳工人阶级立场”、“改造世界观”等提法,也被视为“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阶级性泯灭了。这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涣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2.模糊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把政治任务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了取消论。这些年来,时而把政治经济割裂开来,时而又把政治经济等同起来。全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经济建设成了最大的政治。有些同志就片面认为:“既然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完成经济任务也就实现了政治,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认为,政治任务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治任务与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治是反映一定阶级一定历史时期的最高利益。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在夺取政权以前集中表现在夺取政权上,在夺取政权以后则主要表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说实现四化是最大的政治,意思是说,实现四化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大的政治任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做人的工作,它是完成政治任务在思想上进行的保证工作。毛泽东同志讲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这不仅阐明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而且还阐明了政治任务与思想工作的辩证关系。四化建设是全党最大的政治,但这个最大的政治同样需要靠掌握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来保证实现。如果把这里所说的政治同思想工作等同起来,实际上等于取消了思想政治工作。斯大林同志讲:“谁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削弱政治工作为代价来加强经济工作,相反以削弱经济工作来加强政治工作,那一定要碰钉子。”突出政治,也已经引出了严重的教训。

3.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原则,淡化了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铺相成互为补充的,既不能把两者分开,也不能互相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离开了物质利益原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物质利益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把人们的思想引到邪路上去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按劳分配,重视物质利益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人民群众对物质利益的关注也是合情理的。但是真理走过头一步,就成了谬误。这些年来,有些人把物质利益抬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物质条件好了,社会风气自然会好,思想问题也自然会解决,于是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不提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也不讲了,把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刺激人们积极性的唯一动因,企业靠钱管,职工为钱干,变政治挂帅为物质挂帅,变“精神万能”为“金钱万能”,钱成了灵丹妙药,刮起了一股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理想贡献的拜金主义狂潮。这股潮流冲掉了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冲掉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感,冲掉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人们的思想引进了钱眼里,只追求短期欲望的满足,使整个社会造成价值失重、道德失准、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在一些地方或企业,讲分配原则只讲按劳分配,不讲各尽所能;只讲分配,不讲按劳,甚至只讲“捞”,能捞则捞,个人捞集体的,集体捞国家的,有的主观上想打破大锅饭,但由于忽视了政治教育,结果仍然在平均主义上兜圈子,即使这样每次工资调整,增加的只是怨言和牢骚。

实践证明,如果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基础还很不丰富的大国,过多讲物质利益,不强调艰苦奋斗,必然会出现消费超前。当这种过热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思想混乱、精神空虚,即使到了将来物质条件丰厚了,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理想信念,恐怕也是不行的。

4.只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否定灌输的原则,放松了对人的系统教育,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列宁讲:“阶级意识只能外部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因此,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而不是一般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认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但同样不会自发地产生主人翁思想。这些年来,只强调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作用,可忽略了对工人进行系统的主人翁思想教育。发挥主人翁作用,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正需要系统教育,增强职工在复杂环境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可是,我们在否定阶级斗争为纲时,忽略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观念教育;在强调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未能始终一贯,使人们放松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警惕;在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忽略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羡慕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时候,放松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使挥霍浪费、大吃大喝的恶习屡禁不止;在面对我国的经济落后于世界经济的时候,没有很好进行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教育,使一部分人向往资本主义,造成大量人才外流。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我们的传统,并没有错。但是,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群众性的特征以外,还有潜在性、积累性的特征。这些年来,我们比较注意前一种特征,对那些马上能解决问题的工作比较重视,而对那些一时不能见效,但却能长远起作用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系统教育不够重视,久而久之,思想政治工作只起到“抹布”和“雨伞”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短期行为。

5.片面理解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说服人、教育人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相处的基本准则,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其他一切工作只要同人发生关系,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任何工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先认识一个事物的特点开始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研究它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人们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说服人、教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离开了教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无的放矢,软弱涣散。不以教育人为前提,片面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没有原则,失去战斗力的好人主义。

教育人,包含坚持正面教育和批评错误倾向两个方面。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放松了系统的正面教育,而且还存在着不露芒,不敢提“思想斗争”的字眼,回避现实存在的矛盾和斗争。矛盾对立统一,忽略了对立面的斗争,任何事物都不能发展。共产党宣言就强调,一分钟也不能忽略对工人的教育;又讲,毫不奇怪工人阶级要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工人阶级只有在现实的斗争中不断清除自己身上的污泥,才能健康地成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对已是客观存在,并且正在腐蚀工人阶级队伍的种种消极现象不加分析和批评,只讲尊重、理解、关心,这种感情投资再多,职工的主人翁思想也是确立不起来。只有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实践中,引导职工分清是非,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从根本上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才能增强职工抵制腐朽思想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有真正的效应。

以上几种片面认识和模糊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正确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政治任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认识不端正,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当前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澄清几个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除了要克服前面已经论述的几个片面认识以外,当前在企业中还要澄清这样几个问题:

1、“企业是经济组织,只要把经济工作抓好就可以了,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

企业是经济组织,主要从事生产经营,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企业要进行生产就要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企业的生产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和发展的。从生产力讲,人是最重要的,人有思想,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先进正确的思想能激励人们忘我劳动、无私奉献,落后错误的思想,也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生产的发展。所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生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两个方面,光有物质利益不行,还要有精神支柱。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企业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统一体,企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纪律教育,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一切都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些除靠政策调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的任务。

企业职工在企业中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生产要素之一。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既体现在参与企业的管理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上,又体现在积极劳动发挥先进生产力作用上,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职工,提高政治觉悟,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劳动多作贡献。因此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所以企业尽管是经济组织,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否则企业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2、“现在搞市场经济,同国际接轨,国外企业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效益比我们还高。”

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有句名言:“使人们行动起来的一切都必然要经过他们的头脑。”对于在企业中要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不仅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了,而且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资产阶级管理学家也认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很快,除了它们有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这个优势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势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比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年都要对职工进行培训,放在首位的是组织职工天天读“松下纲领”、“松下七大精神”,以培养和振奋“松下精神”。他们认为只有生产先进的松下人,然后才有高质量的“松下电器”。在美国一些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人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觉悟(即爱国、爱企业、爱专业)、技能和体力三个方面,而觉悟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觉悟主观态度如何,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主动还是被动,对技能和体力的发挥,对于创造价值的大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日本一些学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相等的生产技能、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劳动者的积极与消极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平均浮动率达20%,人的积极性高涨时,可比正常提高20%,消极时,要比正常减少20%。这就证明,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人的积极性被激发和调动,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人的意识的培养,有的培养“归属意识”,有的倡导“创造意识”。目前,在资本主义世界流行着这样三句话:“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好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学习我国加强人的教育的经验,应该说,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应当发挥这种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践踏自己。

3、“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是虚的空的,政工干部多做些生产经营工作,才能受到行政领导的欢迎”。

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不一样,经济技术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财和物,任务目标很具体,容易用数量来计量和数字来表明,也容易实行目标管理和承包制,经济技术工作者的劳动一般属于直接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物化劳动成果见效快,可直接按劳动成果计酬,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容易被社会承认。所以经济技术工作在新时期对人们有着很深的吸引力。然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不同,它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用先进的思想培养人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完成任务的目标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表述。以上仅是客观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发展生产力有片面认识,往往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仅仅理解为发展经济,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经济、科技现代化,把企业的发展只限于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生产力既包括物质生产力,也包括精神生产力,企业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工作来提高人的觉悟的。许多形式相对经济工作来讲是“虚”的,当然这种“虚”是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但毕竟是虚的,不能把这种虚说成实,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自己的途径和形式来提高人的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说成是“空对空”、“两张皮”。我们所讲的要克服“两张皮”,是要求思想政治渗透于经济工作之中。如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离开人的思想,直接去从事经济工作,做同经济技术干部一样的工作,那就不成其为思想政治工作了。如果让政工干部去抓实体、搞公关、促销售,这种错位现象说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加强,那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取消,是对企业中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曲解。

4、怎样正确看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既然是以解决人的思想为主,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问题。现在存在着一种评估思想政治工作以经济效益为唯一标准的倾向,似乎思想政治工作的用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经济效益应该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对此要实事求是,不能绝对化,搞形而上学,否则就会出现一俊遮百丑,一丑遮万俊的,这是十分有害的。在现实条件下,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企业一时难以抗拒和克服的,况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直线上升,总是波浪式前进的。要正确评估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企业生产发展的特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作为自己的对象的,是渗透于“活劳动力”的,它的作用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于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等因素。渗透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本质的功能,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间接性。物质产品一般可以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则不然,它的作用不可能直接反映出来,必须依靠人这个中介,转化为人的觉悟,形成精神动力,然后变为物质力量,像庄稼必须施肥,砍柴必须磨刀一样;二是潜在性。人是拥有巨大潜力的,它同埋藏在地下的矿藏一样,是可以开发的,但它又不同于开发矿藏那样显而易见。人的潜力的开发,与人的觉悟精神、人格因素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觉悟的提高、人格的培养、精神的振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赖于“润物细无声”的功力,它的效用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表现出来,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反映出来;三是积累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表现为人在发展生产力作用中的迭加,是逐步积累的,日积月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企业生产发展,决不是经过一二次政治培训,作一二次政治报告或进行一二次谈话所能奏效的。但一次暂时未见功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一次有效的量的积累。思想政治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单位,天天在做,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它的作用,但一旦削弱或放弃后,过一个时期不良的后果,就会表现出来,这种教训是很多的,我们决不能被暂时的“无效”现象遮盖住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作用的认识。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本质特征。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全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改变人的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果离开它的本质特征,离开它的主要任务,去搞那些看起来同企业生产经营贴得很近,但对改变人的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毫无多大作用的“改进”与“创新”,那么只会失去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使思想政治工作越抓越空,与职工的现实思想越来越远,甚至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异化,偏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重蹈“主要是忽视了教育”的覆辙。

在澄清模糊认识以后,企业党委要坚定信心、振作精神,理直气壮地抓党的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克服目前有些企业中存在的那种自身疲软、自我让路、自我否定、自乱阵脚的状况。

本文执笔:潘克智 赵德麟

标签:;  ;  ;  ;  ;  ;  ;  ;  

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