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静态位置的零动词句子_大海论文

表示静态位置的零动词句子_大海论文

表示静态位置的一种零动词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句论文,静态论文,位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空间位置由“物体的本身”、“物体运动的处所”和“物体运动的方式”三个要素构成。“墙上一幅郑板桥的画”,“山下一片好风光”一类零动词句中,只有物体的本身和物体运动的处所,不用动词表示运动的方式。零动词句中处于谓语位置的名词短语由指称转变为陈述有一定的条件以及数量词修饰语有一定的结构特点。这种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意义是:单纯表示某一位置点上的一个物体。至于这个物体以什么方式留存在位置点上,零动词句无法在形式上作出解释。

0.1 空间位置由下列要素构成的。首先,不能缺少作为主体的物体的本身。其次,必须把“物体运动的处所”作为一个构成要素,没有它,就是物体的客观的存在也值得怀疑。第三,“物体运动的方式”也是一个构成要素,这个构成要素将决定物体在空间中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也将决定物体在空间的各种不同的位置。我们说的空间位置就是由上述三种构成要素组成的。

0.2 根据汉语句子构成的特点和表达的特点,“物体的本身”、“物体运动的处所”、“物体运动的方式”这三个构成要素分别由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处所的词语以及相关的动词表达。例如“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中,“一本书”是“物体的本身”,“桌子上”是“物体运动的处所”,“放着”是“物体运动的方式”。其中动词性质的不同,将会影响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的性质。

0.3本文讨论的是下面这类句子:

山下一片好风光。

山顶上一块不大的平地。

地板上一块块依稀可见的血迹。

窗外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

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讨论这样的句子,可以明显地发现这种句子中,只有物体的本身和物体运动的处所,不用动词表示运动的方式。由于这种句式中少了相关的动词,处于谓语位置的名词短语在表达空间的位置这一点上,将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将这类句子称作为零动词句。本文将首先讨论零动词句中处于谓语位置的名词短语的结构特点,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揭示这种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意义,最后再讨论与零动词句有关的语用问题。

1.1 指称转变为陈述的条件

零动词句中缺乏动词,陈述部分都是由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担任。名词具有指称功能,在零动词句中转变为陈述功能,这样的转换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1.1从形式上看,零动词句中陈述部分不能是一个“光杆名词”,前面必须要有数量词加以修饰。尽管以处所词引介出来的表示静态位置的句子,句尾大多也以“数量词+名词”的形式出现,如“宿舍前是一个网球场”、“屋子里有不少客人”、“墙上挂着一幅画”等;[①]但零动词句中数量词修饰语的出现是带有强制性的。强制性表现在成句不成句上。零动词句陈述部分倘若缺少数量词的修饰,这个句子一般来说是不能成立的,如一般不能说“山顶上不大的平地”、“地板上依稀可见的血迹”、“窗外时隐时现的歌声”等等。而在其他句式中,都缺乏这种强制性。

1.1.2 陈述部分的名词大多具有[一有生]的语义特征,这样的名词可以分成两类:

A.窗子外面一片黄昏景色。

山下一生好风光。

小镇外一派繁荣景象。

长城外一片萧瑟秋色。

B.山坡上一层层错落的梯田。

四周一座座才盖好的高楼大厦。

客厅里一套柚木家具。

山脚下一片广阔的平原。

A组是抽象名词,B组是具体名词,但都是表示无生命的物体。表示有生命物体的名词,很少出现在零动词句子中,如果出现,这些句子将是不完整的。试比较:

山脚下一条新修的公路。

山脚下一队才参军的士兵。

前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后一句则应该添补上相应的动词后才觉得完整,如添上“行进着”一类的词语,除非在一种特殊的对举或排比列举的句式中[③],因为“处所+无生名词”中,处所是指称对象;而在“处所+有生名词”中,处所成为谈话的一种背景,而名词则成为指称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指称后面有了陈述,才会觉得这种表达是完整的。

1.2 数量词修饰语的结构特点

同其他句式相比,零动词句中名词前的数量词修饰语比较特殊,具体表现在下面两点:

1.2.1 非计量性。非计量性常用的表达形式是:

①.“一+量词重叠”,如:

地板上一块块依稀可见的血迹。

山坡上一层层错落的梯田。

窗外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

“一块块”是“一块一块”去除后一个“一”后的省略式,“一层层”、“一阵阵”也是省略式。数量词的叠用,表示后面修饰的名词在计数上不仅不止“一个”,而且是无法计数的。

②.“一+片”,如:

山脚下一片广阔的平原。

舷窗处一片绿色的大海。

山坡下面一片汪洋。

这种句子中的名词大多表示“水面、地面”等意思,只能用“一片”加以修饰。这儿的“一片”不能用计量的“一块”等来代替。“一片”表示后面名词在计量上的“多”和不可计量。

受非计量性数量词修饰的常是具体名词。

1.2.2 虚词性。即名词前的数量词不表示明确的数量概念,只起到单纯的修辞作用,主要用在“一+片(派)+抽象名词”中,如:

山下一片好风光。

窗外面一片黄昏景色。

长城外一派萧瑟秋色。

“一片(派)”的虚指性表现在:①前面的数词只能用“一”;②风光、景色、气象、心情等抽象事物的存在只能通过人感觉出来的,不是一种实体,很难用具体的数量词来加以修饰。“一片好风光”中的“一片”和“一片绿色的大海”中的“一片”并不相同,前者是虚指的,后者是实指。“一片绿色的大海”中的数词虽然也只能用“一”,但“一片”保持着原有的“平而薄的东西”的意思,而前句中“一片好风光”的“一片”已没有“平而薄”的意思了。

1.3 陈述部分前动词省略的问题

范方莲在《存在句》一文中认为:“缺少B段的存在句可以说是省略了一个适当的动词,也可以说是省略了一个‘有’字”。(1963)范开泰也认为“有时把存在动词隐略掉,仍能表单纯的存在静态义,如‘树上许多彩灯’”。(1988)但是,零动词句并不能都看作为一种省略了动词的句式,两位范先生所说的情况,只是零动词句中的一部分。

1.3.1 一部分零动词句确实可以看作为在名词词性短语前省略了一个适当的动词,但这个“适当的动词”并非都是如范方莲先生所说的“有”字,还可以是或者还必须是其它的动词。如下面句子:

山顶上一块不大的平地→山顶上是一块不大的平地→山顶上有一块不大的平地

窗外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窗外传来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窗外有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

舷窗外一片绿色的大海→舷窗外是一片绿色的大海 舷窗外有一片绝色的大海

脸上一团和气→脸上显出一团和气 脸上有一团和气

1.3.2 零动词句中陈述部分由“一片+抽象名词”组成的,大多不能在名词性短语前补上动词“有”,如:

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镇上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山下一片好风光 山下有一片好风光

这些句子有时可以在名词性短语前添上动词“是”,如“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变换成“小镇上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这儿的“是”已不是表示“存在”的“是”,而应该看成是表示“关系判断”的“是”。“小镇上”也不再是指称处所,转而指称事物了。有的句子则连这样的“是”也不能添加,如“山下一片好风光”就不能说成“山下是一片好风光”。

可见,零动词句在结构上有其不同于其他句式的地方,不应该看成“是”字句或“有”字句的省略。[④]

1.4 一种较为特殊的零动词句

还有一种零动词句,它的陈述部分是由“数量词‘一片’+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组成的,如下面例句:

小镇上一片繁荣。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被抄了家的卧室里一片混乱。

病房里一片沉寂。

“繁荣、寂静、混乱、沉寂”都是形容词或动词,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样的句子与上述讨论的“山顶上一块不大的平地”一类句子相仿,理由是:

1.4.1 这些形容词或动词在句子中本身都会有“景象、气氛、局面”等意思,“繁荣”等于是“繁荣气象、繁荣景象”,“寂静”等于“寂静的气氛”等等。中心词去除后,在理解时仍然与中心词未去除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一片+形容词”看作是省略了名词中心语后的特殊用法。

1.4.2 这些形容词或动词前面只能用表示虚指的“一片(派)”修饰,而“一片(派)”所修饰的也只能是“景象、气象、风景”等抽象事物。因此,受“一片(派)”数量修饰语语义上的限制,后面的“繁荣、寂静、混乱”等词含有的“景象、气氛”等意思只会加强。试比较:

卧室里一片混乱。

卧室里一阵混乱。

前一句中的“混乱”作为一种“局面”,一种静止的状态,一种抽象的事物留存在“卧室里”,而后一句“一阵混乱”,由于换上了其他数量修饰语,只能理解为一种动作。

1.4.3 这种特殊的零动词句,陈述部分前面的数量词也带有强制性,不能去掉,因此,“小镇上繁荣、会议室里寂静、病房里沉寂”等,都是不成句的。这并不如宋玉柱先生所说的“去掉数量词,这些句子都能成立”。(1982)“卧室里混乱”一般也不能说,倘要认为这是合格句,那么这里的“混乱”,已是“一阵混乱”的意思,而决不应该理解为“一片混乱”。

1.4.4 这种特殊的零动词句,也不能加上动词“有”,如“小镇上一片繁荣 小镇上有一片繁荣/病房里一片沉寂 病房里有一片沉寂。”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一片”后面修饰的是形容词或动词,而是因为这种句式所表示的意思和“一片+抽象名词”句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同的缘故。

2.0 上述对零动词句陈述部分的特点的讨论中,归纳出这种句式的语义特点是:在空间位置系统中,零动词句单纯表示某一位置点上的一个物体。至于这个物体以什么方式留存在位置点上,零动词句是无法在形式上作出解释的。零动词句这种语义特点的归纳,在于下面几点:

2.1 处所词语引介功能的削弱

以处所词语充当主语的句子,大多是引介句,然而零动词句中处所词语,一部分具有引介作用,另一部分则是有单纯的指示作用。

在下列零动词句中,处所词语具有引介作用,引介出位于位置点的某个物体。如:

客厅里一套红木家具。

墙上两幅颜真卿的字。

因为这样的句子都可以作出如下的变换:

客厅里一套红木家具→一套红木家具在客厅里

墙上两幅颜真卿的字→两幅颜真卿的字在墙上

但是,在下列句子中,处所词语却不再有引介作用,处所词只是起到单纯的指示处所位置的作用,因此下面句子都不能有如同上面那样的变换:

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小镇上

山下一片好风光 一片好风光在山下

可见,在空间位置系统中,我们只能把零动词句的语义特点看成是单纯表示某一位置点上的一个物体。

2.2 陈述部分缺乏表示物体存在方式的动词

零动词句中陈述部分由名词性词组担任,是由指称转为陈述的,缺乏表示位置点上的物体运动方式的动词。而且,如上述1.3节中所示,如果要在陈述部分前增添动词的话,并非都能添上表示单纯存在的“有”,有的还不能添加动词。所以,位于位置点上某个物体的运动方式,零动词句是不能作出回答的。

其实,1.3节所说的陈述部分添加动词的不规则性,是受到句首处所词语和陈述部分名词短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影响的,这种影响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1)如果处所词语的指称的处所范围比名词指称的事物所占据位置的范围大,一般只能加上动词“有”,如:

墙角上一只沙发→墙角上有一只沙发

院子里两棵开着花的芭蕉树→院子里有两棵开着花的芭蕉树

(2)如果处所词语所指称的处所范围比名词指称的事物所占据位置的范围小,一般只能加上动词“是”,如:

舷窗外是一片绿色的大海→舷窗外是一片绿色的大海

山坡下一片平原→山坡下是一片平原

(3)如果名词指称的是抽象事物,则添加其他动词或者不能添加动词,如:

脸上一团和气→脸上显出一团和气

窗外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窗外传来一阵阵时隐时现的歌声

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山下一片好风光→?

2.3 句末名词有定性的加强

引介句的宾语部分常用“数量词+名词”组成。“引介句引介无定名词组在句尾出现”(汤廷池1988)。零动词句直接以“数量词+名词”作为句子的陈述部分,因而这儿的名词并非完全是无定的,这可以从下面两点得到反映。

2.3.1 “一片+抽象名词”中的“一片”具有虚指性,“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山下一片好风光”中的“一派”、“一片”与具体的如“一张桌子”、“两棵树”中的“一张”、“两棵”相同。

2.3.2 观察许多零动词句式,如下面例句:

院子里两棵开着花的芭蕉树。

墙上一幅山水画。

窗台上一本正翻到三月六日的台历。

湖面上一片白莹莹的雾气。

舷窗外一片绿色的大海。

村西头一间孤零零的土坯房。

这些句子中,数量词都不直接修饰名词,名词前还有其它一些修饰语。在我们所找的例句中,数量词直接修饰名词的零动词句只占很少一部分。我们认为,修饰语的添加使这些名词的外延逐渐缩小,而使有定性逐渐增加。因此,零动词句与纯粹的引介句不完全一样,后面的名词只是单纯地表示某一位置上的一个物体。

3.0 零动词句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描写,这不同于其他表示静态位置的句式,其他句式所起的作用在于叙述。

3.1 话题的无标记性

表示静态位置的、以处所词语引介出来的句子,在句首都可以加上介词“在”字,这在一般语法文献中都有论述。[⑤]不过,零动词句的句首处所词语前面不能加“在”,因此,下列句子都是不合格的:

*在墙上一幅郑板桥的画。

*在舷窗外一片绿色的大海。

*在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零动词句中句首处所词语前不能加“在”的原因,是句中缺乏动词的缘故。

3.1.1 我们把“在+处所词语”看成是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没有指称作用,只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准陈述”的作用。有准陈述必定要有陈述,而且这个“陈述”必须是有动词参与的“真陈述”,而不能是由指称转变而来的陈述。零动词句中陈述部分事实上是由指称转变过来的,因此,不能满足有准陈述必定要有(真)陈述的要求。

3.1.2 在句法上,零动词句属于名词性谓语句。由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成分,成句能力很弱,这除了表现为对主语有所选择,例如主语经常是表示天气、节令、处所、具体的人或事物外,对名词性谓语本身的修饰语也有一定的限制。就表示空间位置的零动词句来说,作为谓语的“数量词+名词”前一般不能出现修饰语,如要有修饰语,只能出现在数量词与名词之间。例如,我们可以说“舷窗外一片绿色的大海”,不能说“舷窗外绿色的一片大海”;可以说“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能说“小镇上欣欣向荣的一派景象”。因此,即使不将“在+处所词语”作为句首话题看,作为一般修饰语也不能出现在“数量词+名词”的前面。

位于句首的“在+处所词语”,因为有介词出现,我们可以称之为“有标记话题”。零动词句中的句首处所词前不能加上“在”字,和位于句首的一般名词相同,成为“无标记话题”。无标记话题在话题和说明之间结合较松,有较长的停顿。语流中,零动词句的句首处所词语与后面的句词性词组之间有较长停顿,如:

小镇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舷窗外/一片绿色的大海。

3.2 零动词名的焦点和预设

汉语的句子中,焦点一般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说话人在一句话中要强调的交际内容的重点。我们将零动词句与其它表示静态位置的句式比较:

墙上一幅郑板桥的画

墙上有一幅郑板桥的画。

墙上挂着一幅郑板桥的画。

这三个句子的焦点都可以认为是“一幅郑板桥的画”。但是,预设提供了焦点存在的背景知识,由于这三个相关句式中动词的不同,这三个句子的预设显然也是不同的。如表。

例句

焦点 预设

墙上一幅郑板桥的画 一幅郑板桥的画在墙上的一样东西

墙上有一幅郑板桥的画一幅郑板桥的画墙上存在一样东西

墙上挂着一幅郑板桥的画 一幅郑板桥的画墙上挂着一样东西

预设和句子结构形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去说明预设”(文炼1986),反过来,预设的不同也说明句子结构和句子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是有差异的。零动词句与其它相关句式相比,因为缺少动词,只能单纯地表示位置点上的某个物体。

注释:

①参见齐沪杨《位置句中动词的配价研究》,《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②如“宿舍前是网球场”、“屋子里有客人”、“墙上挂着画”等,都是可以说的,是不需要任何语用条件帮助的。

③如“山脚下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一队才参军的士兵”、“山顶上一座香雾氤氲的寺庙,山脚下黑压压的一群等着进香的香客”等句子。这种时候,“处所+有生名词”可以构成一个表述。

④这儿的“是”字句,“有”字句也是表示静态位置的。如“宿舍前是一个网球场”、“屋子里有很多客人”。

⑤尽管汉语的习惯用法,通常不在句首加上“在”等介词,但如果用上“在”,句子都是通的,如“在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在柜子里有好多衣服”等。

标签:;  

表示静态位置的零动词句子_大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