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恩平

试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恩平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从80年代开始进入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新历史时期,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公路基层施工工艺及工法已进入成熟时期。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公路交通状况产生明显变化:交通量增大,重载卡车数量增多,货运车辆超载比较普遍,一些沥青路面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一定阻碍。在此背景下,新交通状况对路面基层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借助有效的技术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合理施工,加之运用何种防护措施才能将裂缝现象的发生给予有效避免是现阶段公路施工中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防治

在近年来公路建设日益发展背景下,针对公路工程建设要求国家开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社会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沥青路面,其显著特征就体现在其较好的美观性、较高的降噪性以及较为舒适的行驶过程等方面,而为了确保沥青路面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公路路用性能得到有效增加,尤为重要的就是针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和防治措施的有效研究。对于相关建设单位来说,需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及其下承层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技术应用等进行严格把控,贯彻落实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沥青路面施工效率给予良好保障的同时,将沥青路面裂缝现象有效的防治,为公路交通良好稳定且长久的使用给予保障。

一、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

(一)荷载型裂缝

公路上运行车辆的载重密切关系着荷载型裂缝的形成,公路沥青路面仅能够承受有限的压力,虽然说一般车辆并不会破坏路面,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车辆处于重荷载的状态下,就会使得路面承受的荷载力过大,进而极有可能对路面造成一定损坏。即便是公路结构层以及材料等都是十分坚固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抗拉强度并不是无限大的,对于极限值来说,一旦弯拉应力出现过高现象,就会使得相应的裂缝现象逐渐出现在公路结构层底部[1]。在结构层底部出现开裂的情况下,就会相应的减少公路的受力,加之公路上行驶的重荷载车辆反复通行现象,就会逐渐扩大裂缝,并从原来的结构层底部裂缝逐渐蔓延到公路上层,最终导致裂缝出现在路面沥青层面。这一原理形成的裂缝现象就是荷载型裂缝。

(二)温度裂缝

通过对公路沥青路面具有差异性的各结构层材料特性和导热性等因素的考虑,可以明确的是结构层的不同相应的也会出现不同温度,同时也会有一定温度梯度所产生,特别是在外部气温处于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明显可见层间温度梯度。在结构层不同的情况下,因产生的温差作用就会有各不相同的温度应力出现在层和层间,受层间温度应力影响,相应的温度裂缝就会逐渐引发。一般情况下,温度裂缝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即温度疲劳裂缝、低温收缩裂缝。

(三)反射裂缝

对于半刚性基层来说,其需要的养生时间往往较长,所以其十分敏感外界温湿度变化。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效果也并不良好时,半刚性基层温度疲劳或低温收缩裂缝则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温湿度变化而形成。同时,在基层和路基间产生摩阻力的情况下,就会有拉应力产生在其内部,随着不断增长的拉应力,基层开裂现象就会出现引发,也会有相应的受力薄弱点形成在开裂部分,在此情况下一旦公路交通运行开展进行,就会使得公路受荷载力以及温度应力等不断产生不良影响,在受力薄弱点中就十分容易集中应力,导致公路的面层开始有自下而上的反射裂缝逐渐发生,受交通荷载和外界气温影响,会逐渐加剧反射裂缝。

二、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预防

设计阶段需要对以下要点内容加以关注,首先,对承载力调查工作进行妥善开展,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非常规性的承载力所致的路面变形问题,并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期货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为路面设计与所在地施工需求的符合性给予保障。其次,减少基层的反射裂缝,延缓反射裂缝反射时间,配合比设计优化至关重要。基层用料最好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收缩性、较好冲刷性、较高强度等性能的粒料类材料,借此极大程度的降低收缩裂缝产生的概率[2];水泥稳定类基层可采用低水泥剂量抗裂型水稳替代普通类型水稳的方式,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减少裂缝。再次,还可采取在基层上加铺土工防裂基布等防裂材料,以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沥青路面用材方面应尽可能的配置一些抗开裂能力较好的材料,基于对沥青稳定性达标给予保障,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尽可能的配置,有效降低收缩裂缝产生的概率,如SMA作为面层用材就具有显著的抗开裂性能。

(二)施工阶段的预防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第一,施工方式尽可能的选择连续施工,为公路各层紧密连接给予保障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层间污染。第二,需要对半刚性基层养护工作的良好开展给予保障。在养护半刚层面时,需要逐渐提升内部结构的紧密性和强度,一般来说,需要在进行良好的半刚性基层压实以及良好养护的情况下,对乳化沥青加以运用,开展透层或封层处理措施。第三,对防裂层和下封层做到合理的铺设。面层和基层间为防裂层布设的主要位置,借助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吸收基层产生的应力,将反射裂缝给予有效避免[3]。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现象的发生,需要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机具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试运转,确认合格;施工中应定期检查,保持正常;使用汽车、机动翻斗车运输工具、材料时,应严格按照运输车辆相关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操作等,借助措施进一步避免裂缝现象发生。

三、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治理措施

(一)灌缝处理措施

灌缝是较为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治理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运用压浆法实施灌缝适用于基层开裂;基于对灌缝胶或改性沥青使用开展的灌缝适用于面层开裂处理。例如,对于开槽法灌缝来说,较宽的裂缝处理比较适用此种方式。在具体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切缝机加以利用,进而在开裂部分凿出相应标准的沟槽,之后对路面灌缝机进一步利用,将密封胶等灌缝材料浇筑在沟槽中,随着逐渐冷却的灌缝材料,将路面及时妥善清理后就可以确保正常交通的恢复。

(二)稀浆封层

在刚开始发生开裂现象的情况下,就可以对稀浆封层的方式加以运用,借此有效遏制开裂现象的不断扩展。这一过程中,乳化沥青为较为常见的封层材料;与此同时,在借助稀浆封层方式处理开裂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路面唧浆危害有效防治,确保路面耐磨特性得到有效优化,也能促使路面返工返修率得以有效降低[4]。需要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注意的内容是,稳定期较长是稀浆封层法运用过程中的一大特征,所以其在裂缝防控性能方面相应的效果并不会十分显著。

(三)罩面

薄层罩面治理技术就是罩面技术,这一裂缝治理技术的显著特征就体现在其经济性较高方面,也应较常应用于沥青路面养护和修复工作中。在选择薄层罩面时,需要对具有较好热稳定性以及较强耐水性的沥青材料尽可能的选用,并且还需要对选用沥青施工的较好实用性以及标准化的技术性等给予保障[5]。运用薄层罩面开展具体的裂缝治理工作时,需要以现场实际状况为依据,对沥青配比进行合理调整,为沥青混合料能够满足裂缝治理需求给予充足保障。

结束语:

公路沥青路面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裂缝的防治,因此相关建设单位和施工人员等应对裂缝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基于现场调整以及设计要求等特征进行充分全面考虑,立足于预防和治理两方面,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现象的发生和有效治理给予全面保障,提高公路性能和长久使用寿命,保障公路正常交通运行。

参考文献:

[1]柴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9(28):12-14.

[2]董赢聪.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13):101-103.

[3]周涛.浅谈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9(10):114.

[4]钱宁,王圣博.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与防治策略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03):76-77.

[5]穆钊荣.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7):251-252.

作者简介 姓名:周恩平(1976.02)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运营管养。

论文作者:周恩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试论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_周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