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呼唤图书馆服务创新-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论文

互联网+时代呼唤图书馆服务创新-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论文

互联网 +时代呼唤图书馆服务创新
——评《互联网 +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

娄 冰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呼吁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而刘玲,齐诚,马楠三位作者著《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不失是一部佳作,对研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全书从学理上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发现全书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方法比较独特等亮点,读者可读性较强,可为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也将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配商、出版社等相关利益者开展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跨界融合

互联网由最初一种单纯的技术工具、技术系统,逐渐演变为一种支撑性的应用平台,甚至一种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不再单纯表现为一类技术系统或应用平台,互联网的衍生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催生出创新2.0的特性日益凸显,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1]。“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思维形成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各行各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服务、销售等流程,生成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正在快速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引起各行各业服务理念、方式、手段的变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社会服务应当朝着更加便捷普惠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实质在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改造传统行业的转型,引发原有思维方式的改变[2]。“互联网+”的特性为尊重人性、连接一切、业务重组、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和谐生态、连接一切等内容。“互联网+”思维内容为用户体验思维、连接一切思维、开放获取思维、跨界融合思维、流量与平台思维、流程再造思维等。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蓬勃发展也需要新思潮、新思维支撑,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方式又与“互联网+”联系密切,反过来,“互联网”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各种特征与图书馆服务息息相关。连接一切突出用户需求驱动,互联互通,达到知识共享共知;开放获取,例如百度学术知识发现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UQ eSpace(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等OA资源学术信息交流与共享。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与内容,跨界协同,跨组织、机构、行业、地域等,图书馆与相关利益者(出版社、馆配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合作。业务重组即流程再造,“互联网+”打破传统业务工作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服务方式;组织管理相应发生变化,包容、和谐、理解、尊重、信任等思想在“互联网+”运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生态和谐的图书馆服务环境正在形成,将有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持续发展[3]

战斗在一图书管理第一线的兰州城市管理学院刘玲,齐诚,马楠三位作者著《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4]一书,倾力探索图书馆的收到互联网+的深远影响,重点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出版社、公共文化机构、商业机构、互联网教育机构等深度跨界融合。把握业态新动向,判断发展新趋势,富有前瞻性。不失一部具有显著现实意义的著作。整本书逻辑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还有大量真实的数据作为参考,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研究对象明确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研究对象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互联网+”的出现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对策建议,最终达到使研究对象获得更好发展的目标。

2研究内容丰富与充实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一书共分十二章,每章内容的论述均有独到之处。第一章为图书馆跨界合作的由来。包括图书馆跨界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图书馆配商与图书馆的融合、图书馆联盟的出现与发展等内容。第二章为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转型的促进作用。包含了互联网+的兴起、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等。第三章分析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融合的生成机理、作用层次,探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技术动力、社会动力以及图书馆跨界融合的方向。第四章探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中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阐述了跨界融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跨界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机制。第五章为跨界融合中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从跨界融合、用户体验两方面探讨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创新;从跨界融合、业务流程重组、连接一切、科学评估等方面剖析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从智能型服务、知识服务、基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种服务方式分析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通过基础设施融合、科学数据资源融合、科学数据服务内容融合、科学数据咨询跨界、组织变革等,实现变革,并提出提高科学数据服务意识、补充与完善科学数据服务内容、搭建科学数据服务共享平台、加强科学数据服务培训等发展策略。第六章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中跨界融合问题。内容包括跨界融合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跨界融合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跨界融合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跨界融合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保障措施、图书馆典型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等。第七章对互联网+时代出版的发展趋势和图书馆与出版的融合需求进行了阐述,提出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与出版社的知识服务融合是数字时代跨界融合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图书馆与出版社知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第八章论述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用户服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馆需要深度融合,在服务方面实现跨界融合创新。第九章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商业的跨界融合。包括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公益与商业的价值平衡、互联网+下图书馆与商业跨界融合的典型案例、互联网+下图书馆与商业跨界融合案例的研究价值。第十章为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与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包括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互联网教育的融合——以MOOC为例。第十一章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跨界融合营销。包括互联网+时代跨界营销的兴起、跨界营销的成功案例、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跨界营销。第十二章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核心,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失衡、互联网时代的冲突和重构,解读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版权服务。

给予中医药治疗,予自拟养阴止嗽散方,药物组成:沙参15 g,麦门冬30 g,天门冬15 g,川贝母10 g,山药25 g,党参12 g,紫苑10 g,百合10 g,五味子6 g,款冬花10 g,炙甘草10 g。1剂/d,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研究主题鲜明

互联网一直以来被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人们有意无意间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多彩,交往方式、购物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的身影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顺时代潮流者昌盛,逆时代潮流者终将被摒弃。随着时代发展,会计信息处理需要更实时、集中、规范、高效,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制度需要更完善,根据环境变化参与动态预测和分析、提供实时决策支持的地位要求更突出,互联网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会计理论体系演进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可见,会计教育教学也应跟上时代步伐,接受时代洗礼,适应时代发展。

对付六虎李陆峰,老太医的计策更妙。李陆峰为人谨慎,以善于掩藏行踪而著称,这种人注定天生多疑。试想想,如果家门前出现一只死猫,李陆峰会作何感想?他一定要细加勘察,猫死于何因;再进一步推测,这猫是自然死亡,是小孩子恶作剧,还是人家拿来威吓他?总之,他至少半天放不下这件事,甚至会患上心病。如果换了大虎呼啸山君李太嶂,就简单多了,看见死猫,他会一脚踢开,口中大骂:“姥姥!晦气!”这事就算了结。老子天下第一,这家伙一向自负。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一书以图书馆跨界合作概述为契入点,娓娓道来,叙述条理分明,论据有力,观点明确。主要内容依次包括图书馆跨界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跨界融合动力与方向;跨界融合中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创新、阅读推广;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出版、博物馆、档案馆、商业、教育跨界融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跨界融合营销、知识产权问题等[5]

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方法比较独特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作者学术生涯一贯的研究方法。《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实地调查方法、对比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研究方法,为我们了解、熟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工作发展的脉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作者作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的亲身体验者,总能够将工作中亮点,以文字形式描述呈现给读者,正如第二章阐述了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论述了互联网+带给图书馆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互联网+对图书馆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这充分地体现了三位学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具备厚重的学术底蕴与高尚的学术道德情操,同时还具有关注与正视图书馆跨界工作现实,敢于直言存在问题,敢于提出解决方案[6]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其他产业领域的交叉越来越多,组织之间边界逐渐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跨界融合主要表现在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纵向融合、与利益相关者的横向融合和基于用户工作流的适应性跨越融合等3个方面。未来图书馆要紧跟“互联网+”的步伐,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重新审视,以基础建设和技术应用为主,逐步提升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逐渐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继续发挥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引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形态。《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一书,是三位作者多年来从事图书馆一线服务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是在为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成果。这项成果真正符合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作者多年来从事图书馆服务的辛勤汗水,也浇灌不出图书馆服务领域的这颗沉甸甸的硕果。可见,三位作者将经验研究与理论概括紧密结合的方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蓝本[7]

通读全书,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完整研究框架,包括工作概述、图书馆、馆配商、出版社、企业、教育机构等相关利益者相互关系、运行、服务绩效等。该书本身具有可读性,适读性广泛,实用性价值高,不愧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变革与转型阶段的一部佳作,值得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 涂世文,金武刚.“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法》“线上线下相结合”要求研究[J].图书馆,2018,(7):10~14,83.

[2] 朱鹏威.“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8,(4):91~94,110.

[3] 刘革,董薇.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4):78~82.

[4] 刘玲,齐诚,马楠.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12.

[5] 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

[6] 杨俊丽.“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协同创新[J].现代情报,2017,(2):89~92.

[7] 姚澎.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蓝本——评《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5):2,189.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9—0146—02

收稿日期: 2019-05-17

作者简介: 娄冰(1970-),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参考咨询与读者服务研究。

标签:;  ;  ;  ;  

互联网+时代呼唤图书馆服务创新-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