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可视化可行性研究论文_李昌雄,施春雷

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可视化可行性研究论文_李昌雄,施春雷

 (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 湖北 荆门 448200)

【摘要】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采用彩色高频超声行可视化操作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可行性。方法:①将针灸针具刺入猪肝,多切面观察针具及针尖的位置变化;②在猪肝内置一瓶塞为靶心,超声引导针刺靶心60次及针灸医师盲刺靶心60次,对比观察分析针灸医师盲刺的准确性;③对13个人体四肢血管干区主要腧穴行超声探测引导,在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结果:彩色高频超声技术能准确反映刺人体中毫针的完整空间构象并能精准定位。结论:高频超声引导腧穴针刺对人体腧穴断面解剖精确定位,可保证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腧穴针刺;超声;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38-02

针灸治疗操作一般在盲视下进行。有经验的医生,即便对解剖学熟练掌握,在盲视下针刺治疗也难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特别在四肢血管区域的腧穴针刺可能损伤到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临床上常见四肢针刺导致血管损伤如:出血、深静脉血栓等[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因此针刺治疗的可视化可成为保证针刺安全的可行性研究。超声因其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高分辨率超声的出现,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肌肉、韧带及神经等结构。使超声成为诊断血管肌肉疾病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腧穴尸体解剖研究的启示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活体进行研究以期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应用,避免针刺意外。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猪肝一块,中心内置0.2×0.2cm瓶塞一块;随机选取60名本院腰腿痛患者,年龄在30岁~65岁之间,体重在45kg~80kg之间,男女各30名。

1.2 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采用GE LOGIQ C9、philip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MHz。

1.2.2腧穴采集标准 ①采集人体四肢血管干区(腋动静脉、肱动静脉、股动静脉、腘动静脉)主要腧穴共13个,分别为上肢腧穴极泉、青灵、天泉、曲泽4穴;下肢腧穴阴廉、足五里、阴陵泉、地机、委中、委阳、合阳、承山、太溪9穴。②腧穴定位标准人体根据《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2]进行定位。

1.2.3检测方法

1.2.3.1于猪肝中心内置0.2×0.2cm瓶塞一块。分别置于肝包膜下1cm处、1.5cm处、2cm处设定为靶心。高频超声引导毫针A针刺至靶心各20次,针灸医师盲穿毫针B至靶心各20次,测量A与B两针尖之间的距离,统计分析医师盲穿的准确性,分析统计学意义。

1.2.3.2 60名本院颈腰腿痛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上、下肢,依《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为准,做一体表标志,在穴位局部涂耦合剂,探头所选腧穴为中心做垂直于局部皮肤的斜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成像,调节仪器使图像显示最佳时触发CDFI按钮。观察两切面穴位从皮肤至腧穴所经过的解剖结构及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所得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在超声断面与经穴断面解剖图解一致状态下对60例受试者13个不同穴位行超声探测,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动态观察毫针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所定位置。①下肢以委中穴为例,受试者俯卧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毫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直刺0.5~1寸,可见针尖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及其深处的腘动静脉及腘神经。②上肢以曲泽穴为例,取坐位或卧位,将毫针按照针灸穴位与超声断面成5°~10°夹角刺入腧穴皮下,可见针尖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及其内侧的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毫针针尖偏离猪肝内靶心距离平均(O.50±0.20)mm,针灸医师盲穿毫针针尖偏离靶心距离平均(6.50±1.6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超声高频超声应用于13个人体不同穴位,均准确定位。通过超声引导毫针在人体腧穴定位和组织分割,可清楚看到针刺过程中毫针经过的组织,并可辨别血管和神经。便于观察者掌握进针时的层次解剖及其立体空间结构,了解进针路径的同时还可以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观察针体的位置情况,更详尽地了解针刺区域的组织构成,准确地掌握穴位的进针角度。

3.讨论

3.1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者从尸体上对全身400多个穴位进行了研究,为穴位定位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但由于尸体因冰冻组织固定而收缩、脱水,与正常活体组织结构有所差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将活体适中体型人的CT测量与尸体断面测量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体所测量相应穴位结果均大于尸体断面切割测量结果,故认为应用尸体作针刺深度距离的研究存在较大误差[3]。应用CT和MRI对穴位的组织结构进行立体观察,使危险穴位结构的显示更加直观。但CT和MRl只能行静态穴位研究,操作不便,不利于临床推广。采用高频超声引导毫针对人体经穴断面解剖定位,具有精准、直观、动态、简便的特点,临床实用性高,可作为人体穴位定位的方法。

选取位于四肢血管干区域的腧穴,以配备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的超声仪显示相关部位神经血管,对其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下,由针灸医师将针具准确刺入,根据解剖结构调整进针方向。同时在超声引导下控制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动态观察针具针尖移动至穴位断面位置,使针灸医师可掌握进针时的层次解剖及其立体空间结构治疗更为安全和准确,在治疗中实时观察超声声像改变,可及时判断治疗效果。此法可如实反映活体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局部断层解剖状态,同时体现机体生理、病理因素对解剖学观察的影响,并可客观地用于研究预防针刺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措施,因而对临床操作有指导意义面,实时调整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既提高针刺治疗的效果,又克服了盲视操作的局限性。这一研究成果必将极大地提高针刺疗法的应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肢血管干旁腧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定位指导针刺,实施可视化治疗,将断层解剖学、中医针灸学、超声医学相结合,充分展示针刺过程中不同层次和断面解剖的构象。在超声引导下使针灸医师自由选择观察角度,对穴位区的形态结构、超声声像、针道途径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这对针灸治疗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也为针灸理论的研究及腧穴定位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仁.针灸意外事故防治[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6-292.

[2]邵水金.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94-129.

[3]许银珊,徐晖,刘清国.毫针针刺深度“规矩”初探[J].天津中医药,2006,23(5):379-382.

论文作者:李昌雄,施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四肢血管干区腧穴针刺可视化可行性研究论文_李昌雄,施春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