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校园欺凌,呵护“少年的你”——浅析校园欺凌事件论文_李思颖

反对校园欺凌,呵护“少年的你”——浅析校园欺凌事件论文_李思颖

摘要:校园欺凌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不愿提及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它像校园中一块不起眼的“灰色”,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黑洞”,那将是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无休止的折磨。

关键词:欺凌;青少年学生;危害

近日,一部《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事件再次推向大众的视野,它赤裸裸的将这个社会的灰色地带暴露在观众面前,直击我们的心灵。但令我们扼腕的是影片中展现的欺凌事件绝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现实的缩影。据最高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而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不少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这样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校园欺凌究竟是什么,少年的你究竟怎么了,如何才能保护少年的你。

(一)校园欺凌的表现

用法律术语来界定,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概括起来,欺凌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肢体暴力。表现在殴打、抢夺东西、性侵害、拉扯头发等身体攻击与胁迫行为,致使他人受到明显的身体伤害;第二种是语言欺凌。欺凌者打着开玩笑的旗号,给被欺凌者起侮辱性的绰号,通过冷嘲热讽、含沙射影等方式欺凌对方;第三种是社交欺凌。通过孤立、排斥的方式,使被欺凌者在学校难于与其他人正常相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第四种网络欺凌。在网络上散播他人的隐私,造谣、恶意、重复的攻击他人的行为。这些方式都算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它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暴力行为就可以界定的了。

(二)校园欺凌的原因

斯坦尼斯洛有一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校园欺凌也是如此,当发生了欺凌事件,没有哪一个人是没有责任的。

学生方面:从欺凌者的角度:①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做什么事情父母都顺从,自私任性,典型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为了寻求刺激,就容易欺凌同学;②缺少关爱,家庭暴力成分,父母经常吵架、或者殴打孩子,使得孩子受父母影响容易模仿家暴,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来克服生活中的孤独感;③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生活中没有自信,只能通过欺负别人的方式来寻找存在感;④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期望较高,使孩子压力过大,容易出现两面性。在父母、老师面前乖巧懂事,但为缓解压力在学校就容易欺凌他人;⑤交友不慎,个别学生在校外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人员,由于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更容易被“江湖豪气”所吸引,加上虚荣心作祟,加入不良小团体跟风欺凌他人;⑥原来是被欺凌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成为了欺凌者,为摆脱危机感变本加厉的欺负其他同学。

从被欺凌者的角度:①身材弱小,脾气比较好,平时唯唯诺诺或者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受人辱骂也不反抗;②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平日里不合群,性格孤僻,容易落单,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欺凌者欺凌的对象;③父母性格懦弱,家庭条件不太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自卑心理重;④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重组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孩子的交流;⑤异性交往不当引发冲突,因争风吃醋而引发欺凌事件。

学校方面: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小打小闹不重视,监督管理上缺位。学校没有相关可依的规章制度,出现欺凌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欺凌者得不到相应的处罚,被欺凌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教师在面对学生反映的欺凌问题时容易轻视,不能很好地进行界定,甚至对校园欺凌视而不见,平日未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主题教育。

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人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忙于生计,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出了问题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有的家长则习惯把暴力行为作为教育手段,这就容易导致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同时有的家长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教育观念滞后,对于校园欺凌,认为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忽视与纵容孩子的欺凌行为,造成孩子成为受害者或者加害者。

社会方面:社会上的一些暴力观念,电视、电影、网络游戏中出现的暴力情节,使青少年学生容易模仿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有关校园欺凌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出了问题大多只是说服教育,对这些未成年人起不到警示作用。整个社会形成的对未成年重大刑事罪犯宽容,很多时候并不能带来他们的蜕变,反而是在我们身边安上一个又一个定时炸弹。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会使被欺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是暂时的,它会跟随学生一辈子,心理脆弱的孩子可能就会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终结这一切。就像浙江温岭的王晶晶,只因为一个杯子,就使她成了众矢之的,被同学无故打骂,私人信息被发到网上供人围观,还被众多不相识的人煽动去死。哪怕她因此退学多年,依然有人在网上传播她的过往,这件事折磨了她整整十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就连我们旁听者都觉得残酷,更别提会对当事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校园欺凌同样会给欺凌者带来影响,由于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他们更容易分不清对错,不知尺度,内心也始终处于一种病态,长此以往这些欺凌者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成家后更易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家暴,严重的会引发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当然欺凌事件的旁观者同样会受到波及,这些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观看这种暴力行为,会使他们更容易在日后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有不安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逃学或试图找理由缺课。同时,也更容易在幼年时尝试毒品、酒精以及危险的行为。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让孩子们远离欺凌的困扰,不仅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我想从这几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从学生角度,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言慎言,避免祸从口出,青少年时期很多的争端都是由于一些不当的玩笑话引起的,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冲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端。还有就是不要做“吃瓜群众”,遇到他人被欺凌,不能漠视,有条件的一定要伸出援手,你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一生,而你的漠视可能会让你成为另一个被欺凌者。

其次从家庭角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举止,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出了问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话。因为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已经是十分痛苦的了,如果还去指责他们,那家长的漠视对孩子而言更是难以承担的。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家庭,当孩子在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中生活,他们更容易避免受到这些伤害。更有利于他们蓬勃发展。

再次从学校角度,学校要加强相关教育、管理。树立优良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问题的监管力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办法。在校园之中,设立相关的机制、机构进行防治,对学生、老师遇到此类现象,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应当加以宣传和教育。此外,增加专业人员进行防护,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进而调解处理纠纷。当欺凌事件发生后,即使问题得到解决,依旧会给被欺凌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所以一定要及时让遭遇了欺凌的孩子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不要站在成年人的高点俯视孩子,尝试触及未成年人的思考领域去沟通,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最后社会层面,规范环境,加强立法,日前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都是在向校园欺凌行为“亮剑”,旨在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出的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等举措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这些举措都将让处理校园欺凌案件有法可依,将为防治校园欺凌注入新动力。

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我们教会了他们用法律如何保护自己,却没有教给他们不要钻法律空子去伤害别人。校园欺凌,这看似是少年青春时的阵痛,实际上是全社会的阵痛。

最后,有一句话想要送给所有的少年。少年的你风华正茂,所以请你善良,以后的日子,你保护世界,我们用法律保护你。

参考文献:

[1]校园欺负中的欺负/受欺负者和旁观者群体研究综述[J]. 王中杰,刘华山.??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1)

[2]我国校园暴力现象研究的再思考[J]. 林磊.??当代青年研究.?2016(05)

[3]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J]. 晏理园.??法制与社会.?2017(10)

[4]校园霸凌的社会生态和协同治理[J]. 朱焱龙.??中国青年研究.?2018(12)

论文作者:李思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反对校园欺凌,呵护“少年的你”——浅析校园欺凌事件论文_李思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