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半寄宿制半走读学校安全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马鸿翔(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镇中学 741504)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等措施,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寄宿制 生活德育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现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半走读半寄宿制学校中,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学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延安精神”进校园、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法制宣传教育等六项措施,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半走读半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现状
1.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隐患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存在一定疏漏。首先是相关制度过于粗糙导致这些制度的指导价值远大于实践操作价值。其次是制度与执行的脱节现象严重,要么制度的执行过于教条引起师生不满,要么缺乏相关约束机制,师生对制度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安全制度责任不明,分工不清,具体由谁负责落实,具体怎么执行含混不清,导致落实起来十分困难,最终形成一纸空文。
校园设施不健全,不配套。主要体现在:一是专用安全设备设施建设不达标,缺乏相应技术维护,同时安装摄像头数量有限,出现安全管理盲点;二是受到基础设施限制,相应功能室短缺,缺乏医疗、心理健康、美育、音乐、绘画等教室,同时缺乏相应安全制度,管理不规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安全配套设施跟不上。
许多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孩子缺少爱的呵护,造成心理发展异常。而这些学生在家的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对学生心理关注较少,管教方式单一,较多地给予了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宽容放任。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逆反心理增强,加之自控能力差,没有及时得到心理疏导,故而行为粗放,不良习气较多。
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的考试成绩、升学率等因素,不考虑师生感受,办学单一,校园缺乏生机活力。还有许多学校采取参观学习或媒体介绍的经验办法管理学校,殊不知,地区有地区现状,学校有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创造,不断摸索进取,才能找到适宜本地区、本校的可行性管理办法。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如果一味照搬发达地区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创造性,会导致学校管理创新能力低,学校发展缓慢。
2.学校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特色
学生在校时间长,加之课余生活乏味,大部分时间以学习为主,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又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容易失控,与同学发生矛盾。而教师忙于教学,对学生心理变化关注较少,学生间的矛盾不易发现,调解不到位,不及时。
少数民族地区家长教育观念普遍比较淡薄,学生家庭教育匮乏,仅仅依托学校进行教育。由于受到当地传统和社会风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校学习风气较差。农村寄宿制学校更是延续了原有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对学生的生活、身心健康关注较少,对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更少。
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不到位,后勤管理服务跟不上。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寄宿制管理认识不足、机构不全、职责不明、措施不力,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制度约束力不强,执行度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根据调查,由于寄宿生数量增加,部分学校用房紧张,师生宿舍条件都比较差,老师两人一间办公兼住宿,学生十人一间住宿生活,拥挤不堪。甚至有部分宿舍两人一张床,一间宿舍住十几人,宿舍除床外仅有一张铁柜用于存放日常用品,生活条件极差。厕所为旱厕,卫生条件差。教学楼面积不够,学校无教师办公用房,教学辅助用房不足,美术、音乐等课程无专用教室。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办学条件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表2可知,不同配方制作的油茶汤色不同。加入花生及鱼粉的油茶汤色为乳状绿色,加入冰鲜乌龙茶的油茶汤色偏黄、稍暗,加入罗汉果和石崖茶油茶的茶汤色颜色较相同,对比原料嫩度相同无辅料添加的配方,汤色较浅。各配方制作的油茶汤色排名为配方2>(配方3,配方4,配方5) >配方1>配方 6>配方 7>配方 8>配方 9>CK。
2.教育氛围不浓,教育观念淡薄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优劣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情境的限制。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归因分析时,不能忽视情境性因素的作用,更要在指引当代大学生行为判断的过程中,矫正错误归因方式,将情境性归因与倾向性归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关于郁证证候要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细化和标准化,有的仅仅是为证型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或者过渡,如唐启盛[6] 对61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贝叶斯网络研究,提取病机证候要素9个、病位证候要素4个,然后由中医专家根据证候要素提取中医证型8个。有些研究对证候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如吴崇胜、陈家旭等[7-8]对临床398例郁证中医证候采取证症对应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郁证患者的常见证候有5个,分别为:心血虚证、火证、脾气虛证、痰证和肝郁证。很显然这里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只是一个过渡,不是研究的重点。
3.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动力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油茶店都采用粗老茶进行打油茶,少数民族也有采摘谷雨茶打油茶的习惯,故有油茶“一杯苦、二杯呷(涩)”的说法。试验采用春绿茶嫩度好,制作的油茶鲜爽、回甘好,无论是油茶资深爱好者还是初尝者都有较好的体验,对油茶的推广都有极大的利好作用。试验用冰鲜乌龙茶做速溶油茶原料,成品除得率不占优势外,其香气为乌龙茶的馥郁花香,滋味醇爽含香浓,与庞月兰等人[3]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消费者日益追求品质至上的时代,开发高品质油茶是大势所趋,春绿茶及冰鲜乌龙茶是开发速溶油茶的较好原料。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教师收入有限,加之近年房价、物价不断上涨,教师生活成本增加。而学校工作量也在无形中加大:首先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其次农村寄宿制学校专业教师欠缺,音乐、英语、体育等学科教师紧缺,只能安排其他学科教师上课,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工作量加大了,却没有相应的补助奖励,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工作的动力。
4.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突出实践在认知论中的先导地位。他将认知与实践结合,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国的教育工作。由于住校生增加、原有校园面积过小等因素的制约,学校改扩建困难,造成师生住宿紧张、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无法正常开展大型活动等问题。寄宿制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在家里缺少父母的关爱及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另外,学校学生的课余活动由于设施设备欠缺,缺乏有效管理等因素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校只学习,厌学情绪增加,又缺乏专人辅导,心理极易出现问题。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建议
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环境
政府牵头,教育部门规划,学校具体实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寄宿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美化绿化投入,优化学校整体环境,增加办学吸引力。
2.建立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到人。实行“制度管理”和“亲情管理”相结合。
3.完善校园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安全管理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将其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值班制度。做好学校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办好学生食堂,规范学生营养餐,逐级审查层层把关,让学生吃到营养餐、放心餐。
4.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根据寄宿学校的特点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爱好专长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相应主题班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道德法制教育等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矛盾,转变学生心理,促进健康成长。
5.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要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增加教师编制,特别是生活老师编制。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同时完善寄宿制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合理设置补助奖励标准,按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分层次进行补助奖励,不断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许见华.多民族寄宿制学校中的民族文化观照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肖大兴,张红星.初中寄宿制学校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6,31(09):34-3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半寄宿制半走读学校安全管理研究”,编号:TS[2018]LX162。
标签:少数民族地区论文; 寄宿制论文; 生活德育论文;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镇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