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_大学论文

人员流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队伍建设论文,我校论文,师资论文,对策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宏观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员流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人员流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人才保证;人员流动打破了几十年形成的一次分配定“终身”的模式,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从微观来看,人员流动可以对一个单位人员结构起优化的作用,也可能对一个单位人员稳定产生离心的影响。本文以1993年中南工业大学人员流动的情况作一个简略的分析,并探讨人员流动对中南工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利因素,避开其不利的影响。

1993年,中南工业大学人员流动的状态是:总进入人员186人,总退出人员200人。出大于进。退休125人,学生分配进校101人;流出75人,工作需要和照顾关系调进85人。这两部分的职称情况列于下表:

中南工业大学1993年人员流动情况统计表

一、人员流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正面效应

1.有利于学科建设。学校建设的标志是某个学科是否形成了宝塔式的学术梯队。一个学校的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有它自身的规律。一般来说,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往往是十年左右涌现一批。我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学校,成立时从各个学校调来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他们大多数是解放前夕从国外回国的,是我校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第二代学术带头人是1960年前后毕业任教的,第三代学术带头人是1970年前后毕业任教的,第四代学术带头人是1981年前后毕业任教的,第五代学术带头人是1993年前后毕业任教的。1993年退休的47名教师,尽管有正副教授44人,但他们几乎是1956年前后毕业任教的,他们只能充当学科建设中学术梯队的“塔基”,很难成为学术梯队中的宝塔尖。而1993年毕业分配来校任教的101人中,高层次的不少,硕士以上人员达55人。显然,这批青年教师中,有一批一定能成为新的学术带头人。如果再考察一下调离学校的75人和调进学校的85人可以发现:调进来的人员中,教师12人,调离学校的人员中,教师41人。从表面上看是削弱了教师队伍的力量,但实际上是加强了。因为调进来的人员,大多数是现有骨干教师的配偶。因此,无论是从正常退休和正常进入这一个侧面来考察,还是从在职职工的调进调出的侧面来考察,都可以得出我校的人员流动有利于我校的学科建设的结论。

2.可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队伍的结构,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年龄,二是学历,三是学缘。从年龄来说,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从学历来说,应该是高层次,博士和硕士;从学缘来说,最好是来自全国各名牌大学的学生。

1993年退休的教师47人,而毕业分来的101人中,几乎95%以上的人员是当教师,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是大有好处的。即使再考虑调出的41名教师,他们的年龄与毕业分配来校任教的人员相差无几,也不会对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产生大的影响。如果只出不进,必将加剧教师队伍的老化,而现在进来了一大批刚毕业的学生,这就大大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1993年退休的、调出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本科学历,研究生很少;而1993年毕业分配来校任教的101人中,硕士以上55人,其中博士13人。这样在学历上大大地优化了教师队伍。

近亲繁殖,在生物学上是一再证明了的物种退化的根本原因。杂交才是生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接收了生物学上的这一观点,基本上不留未经到校外深造或实践中锻炼的本校毕业生任教。我国目前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已见诸于文件。我校1993年毕业分配来校的101人中,外校毕业的44人,占101人的43.6%。过去,我校教师,只有数理化和一些技术基础课的教师是外校分配来任教的,而现在一些专业也有从外校分来的学生,如材料学科。这就从学缘上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优化。

3.有利于老(主体)专业的改造与重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校的老(主体)专业需要改造与重建。这是形势所迫。从招生看,不少老(主体)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不到10%;硕士研究生招生,有的老(主体)专业无人问津;从学生分配看,老(主体)专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老(主体)专业的改造与重建,首先要观念更新,其次是知识更新,第三要有闯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今天市场经济的需要,思想、观念很难改变;知识面窄,而且陈旧,缺乏闯劲。从这个角度看,老教师退休后可以使老(主体)专业的改造与重建减少一点阻力。换一句话说,老教师退休以后是有利于老(主体)专业的改造与重建的。1993年毕业分配来校任教的101人,层次高、知识面广、外语好,他们对于我校的老(主体)专业的改造与重建是非常有利的。这些青年人,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强,知识新,有闯劲,可塑性大,有利于老学科的改造与重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经济的需要,年轻人更具有优势。

二、人员流动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负面效应

1.人员流动,使44个高级职称岗位空缺,弥补它需要时间。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员流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的一面是使44个高级职称岗位空缺。一般情况下,一个高级职称岗位是通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一个新分配来的年轻人要熟悉高级职称岗位工作,起码要花2-3年功夫。因此,人员流动造成一些工作岗位一段时间的断层,这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补救。

2.流出人员的优厚待遇,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离心作用。

在调出学校的75人中,调往沿海一带的有29人。这些人调离学校以后还与学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收入信息。一般情况下,调往沿海一带工作的人员,其收入比在我校时增加3-4倍,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数字。对于年老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奢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想试一试。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说的:“我也许能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被人看作无能!”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离心作用,一定要加强防范。

3.流出人员一般是我校热门专业的教师,对我校的发展不利。

在人员流动中,我们希望流动的,流不动;我们希望留住的,却流走了。从人员结构来说,年龄大的多一些,这部分人如能流动,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但因种种原因很难流动。年轻的教师,学校希望他们忠于职守,而他们也由于种种原因,一触即发,要求调走。从专业看,一些传统的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很强,流动一批对这些专业的发展大有好处,但就是流不动;而一些新专业,师资力量较弱,千方百计培养出来几个骨干教师,外面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学校无法对他们挽留。目前,外语系、计算机系、自控系、管理系等的年轻教师在人员流动中活性最大。

三、防止人员流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负面效应的对策

1.充分发挥已退休老教授的作用。

已退休的老教授是我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在党的培养下,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觉悟,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不渝。业务上精益求精,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学生严格要求。返聘已退休的老教授,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的作用是消除因岗位空缺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策之一。一些系所在返聘退休的老教授发挥指导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教学和科研工作,早日进入角色方面,是作得很好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发现和培养一支忠于中南工业大学的骨干队伍,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敬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的任务是创造必要的条件,满足学校教师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着重发现培养以创造、事业成就为实现自我需求的教师。回顾我校一些有成就的教授、副教授都是较长时间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千锤百炼而成长起来的。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只要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沿海一带甚至国外的高薪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大影响。我校一批解放前夕从国外回来的老教授,以及80年代初出国、80年代中期回国,现已成为我校校系两级班子核心成员的骨干教师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全校上下在发现和培养忠于中南工业大学的骨干教师方面形成共识,并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就完全可以抵消因人员流动而产生离心作用的影响。3.对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师采取更为优厚的倾斜政策。

所谓优厚的倾斜政策,主要是指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包括提供工作场地,一定的研究经费,配备助手。生活条件,主要是浮动工资、分配住房。浮动工资问题,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岗位津贴,二是讲课津贴,热门专业高于其他专业;高于部分,学校和系两级分担。住房问题,经过校务会议认定后单项解决。

标签:;  ;  

人才流动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