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成本补偿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兼论我国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_资本成本论文

论资本成本补偿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兼论在我国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成本会计论文,在我国论文,国有资产论文,现实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者说: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利润”并没有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筹集权益资本而发生的权益资本成本。而以“资本成本”为基础的“剩余收益”指标是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理想选择。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应该是社会资本成本,而不是企业个别资本成本。

一、以利润为基础建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我国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据此,国有企业的权利结构可用下图描述之:

在这里,国务院代表所有者(全民)将财产委托厂长(经理)经营。这一点类似于西方的股份公司的权利结构。然而,如何来考核受托者——厂长(经理)的经营业绩呢?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主要用“产值”指标来考核国有企业(当时称为国营企业)的经营业绩,这实际上也是考核厂长(经理)的业绩。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由于人们逐步认识到“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从而,逐渐摒弃“产值”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利润”或“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指标。

“利润”或“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等指标都是以利润为基础,它们比曾经受人们偏爱的“产值”指标更为科学一些。因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一定期间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相互抵销之后的结果。“利润”同时是一个综合的经济指标,它集中地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为国家和企业本身积累资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以“利润”为基础,不仅可以体现企业从创造使用价值向实现价值转化这个“惊险的跳跃”,而且还可以体现企业的生产目的和最终的社会目的。

然而,作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之基础的“利润”为何物呢?它是现行财务会计程序的产物。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说,它是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原则,国有企业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配比(Matching)之结果。任何企业的资本都来自两个渠道: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我国的国有企业也不例外。任何资本都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资本成本。因此,资本成本也相应地可以分为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两大类。现在的问题是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对权益资本成本却没有确认和计量。由此可见,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利润”并没有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筹集权益资本而发生的权益资本成本。

当然,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独资企业。从本质上说,独资企业并没有必要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因为在19世纪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所有权观念(Proprietary Concept)主宰着财务会计。 当时,大部分企业都是独资或合伙企业,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开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见。根据所有权观念,企业的全部资产归所有者所有,企业全部的负债也由所有者承担,构成所有者的义务。企业由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或几个人拥有。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从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债权人是唯一、真正的“外来者”。在满足了这些“外来者”的权益之后,剩下的就是企业的利润。因此,重要的是如何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是权益资本成本。

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独资企业又不完全相同。西方国家的独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由私人出资投资,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注册资本过去则全部由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投资。这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的独资企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正是由于这个根本区别,决定了虽然从企业组织形式上看,我国的国有企业属于独资企业性质,但是,在考核其经营业绩时,却必须计量或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即国家代表全民投入企业的资本之成本。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资金十分短缺,国家急需资金投资的项目很多。每年我国都从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组织借入大量的资金。虽然这些资金有的是无息的,有的是低息的,但是,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这些资金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国有企业的角度都存在机会成本。如果在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时,不计量这部分资金的成本,就会导致国有企业无偿使用国家十分紧缺的资金,而相应的利息则由国家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会导致国有企业之间争向国家伸手要资金,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谁要的资金越多,谁就更有发展的机会,谁的“利润”可能就更多(而这里的“利润”包含大量国家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从而,导致不同国有企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指标没有可比性。以此为基础,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必然导致各个国有企业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经营管理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向主管单位要钱上。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级别、主管部门,远比其市场形象重要。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争向国家要资金,除了国有企业的资金确实很紧张外,与我国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也不无关系。

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指标可以克服单纯以“利润”指标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所出现的弊端,可以消除资金占用量不同的国有企业原来所存在的不可比性,但是,“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最终只不过是“利润”指标的转化形式,它还是以“利润”为基础。从这一点来看,它不过是用相对数的形式表现了“利润”指标所要表现的东西。

因此,以“利润”为基础建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存在局限性,需要加以改进。

二、资本成本补偿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前述的国有企业的权利结构,国家(具体就是国务院)授权委托国有企业(具体就是厂长或经理)经营管理国有资产,自然要求国有企业能够保证这部分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实处,就要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一)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评述。

最近,我国财政部制定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十个指标。我认为这十个指标中的“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关。下面简要地进行讨论、评述。

1.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这个指标,实质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投资报酬率”。因此,有关“资本收益率”指标的优缺点这里自然不必赘述。但是。有一点必须进一步明确的就是:这个指标单独运用并不能说明国有资产是否保值或增值。因为“资本收益率”是一个无量纲指标,而且以“利润”为基础。它只有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比较才能说明问题。也即如果“资本收益率”等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说明该国有企业只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而没有增值;如果“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说明该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不仅得到保值而且还得到增值;反之,国有资产连保值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增值呢?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0 %, 表明资本保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表明资本增值。 但资本保值增值率并不能真正反映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这因为:(1 )所有者权益总额中的“利润”包含了权益资本成本,投入资本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自然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因此得到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当然大于100%,但是,国有资产一定增值吗?(2)所有者权益总额包括接受捐赠资产价值,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某国有企业某年度接受某单位捐赠,毫无疑问,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由此计算而得的资本保值增值率肯定大于100%,但是, 有谁敢说这是资本增值呢?

因此,我认为财政部所设计的“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个指标尚不能独立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能与资本成本指标相结合那就更完美了。

(二)剩余收益: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理想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如果以“资本成本”为基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应用的“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指标, 以此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剩余收益是企业按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得出的利润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举简例说明如下:

假设A、B两个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务大体相同,某年度的利润总额相同(都是100,000元), 而且该年度的资本总额也相同(都是1,000,000元)。唯一不同的是它们的资本结构不同。A企业负债与权益资本比例为3:7,而B企业的负债与权益资本比例为5:5。 假设权益资本成本率为15%。由于资本结构的差异,导致其权益资本成本的差异,从而导致“剩余收益”的差异:A企业的“剩余收益”为-5,000元(即:“100,000-1,000,000×70%×15%)而B企业的“剩余收益”为25 ,000元(即:100,000-1,000,000×50%×15%)。采用“剩余收益”指标,企业的一切行为只有其剩余收益大于零即企业一切行为所得到的利润能够弥补其所使用资本的成本,才是可行的。因此,采用“剩余收益”指标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以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目标协调起来,使企业所采取的一切行为都能保证国有资产增值。

如前所述,现行财务会计体系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会计就是针对现行财务会计的这种局限而提出的一个确认、计量和分配资本成本的新的会计分支。按照现行会计会计程序和方法,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只有大于权益资本成本(如果是采用“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则“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必须大于“权益资本成本率”),才能说明国有企业为国家、社会和企业本身作出了贡献。否则,国家不如把这部分资金投资于其它国有企业,或者干脆就不要向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了。如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采用“剩余收益”指标,问题就简化了。只要国有企业存在“剩余收益”就表明国有企业为社会、国家和国有企业本身作出了贡献。而且,根据前面的讨论,如果采用“剩余收益”指标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可以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目标协调起来。这正是我国市场经济所求之不得的。如果建立了资本成本会计,那么,这里的“剩余收益”就是资本成本会计程序和方法下的“利润”指标。这从某一个侧面说明了资本成本会计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然而,其意义不仅限于此。资本成本会计还修正了“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指标,使“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指标更好地反映各个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因为在现行的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下,利润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的利润。把权益资本成本当作利润,虚增了利润总额,从而,高估了“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会计还其本来之面目,使得“资金利润率”或“资本收益率”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时,它们不过是“剩余收益”的相对数而已)。

如果上述立论成立的话,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权益资本成本了。“会计就是一个计量的过程”。客观地说,资本成本会计应该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中心,以完善的现代公司制度为依托。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是不可能的,而没有完善的现代公司制度,资金来源单一,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意义不大。从这点出发,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条件。而这里我们又提出以“权益资本成本”为基础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只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情况便所有不同了。请别忘记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历史渊源。我国的国有企业当时的投资完全是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来安排的,整个资金的流动或分布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和“社会性”。这与一般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地筹集资金的现代公司存在根本的区别。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区别。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对于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计量而不应该仅从个别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计量。根据这样的思路,我国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应该是社会资本成本,而不是企业个别资本成本。

社会资本成本应该从国家宏观的角度出发加以确定。投资是社会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国家要求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都取得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目标决定了社会资金所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粗略地推算出社会资本成本。

长期以来,人们对“产值”似乎有一种偏爱,习惯于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目标,片面追求产值。我认为就目前而言,比较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可以用经济增长这个指标来体现。而由我国的经济性质所决定,衡量经济增长较好的指标应该是国民收入增长率。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我国一定时期比如“五年计划”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即国民收入增长率来确定社会资本成本。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因为我国的各个“五年计划”都详细地列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联系的各种参数。运用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基础确定的社会资本成本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自然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每个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要求,使得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论资本成本补偿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兼论我国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_资本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