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经济转型机遇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论文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经济转型机遇研究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

刘 欣

(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有效贡献得到了不断验证,地区间综合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学技术与人才优势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输送优质人才的主体和提供科技支撑的源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助力作用愈加显著。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长期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黑龙江省带来了经济转型的机遇,如何为其经济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是当下的重要课题。因此,明确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关系,探究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建设路径,黑龙江省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下需要依靠人力资本投资的手段来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后提出了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来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经济转型;人力资本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后,经济发展不再满足于原本依托于资源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掌握着高新科技和智力创新型人才优势的地区则能够在综合实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教育作为创新成果的“产出者”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方”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更是决定了其经济发展潜力。在教育的两大层次中,基础教育主要扮演着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培育基本文化素质的角色,受教育者在完成基础教育学业后所获技能有着常识性、普遍适用性的特点;相比较之下,高等教育则承担着更多的科技研发和培养智力型人才的责任,随着知识经济的日趋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在地区产业布局调整以及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 丁依依 叶克平 杨亦平 等(3)320

黑龙江省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省内丰富的石油、煤炭、森林资源促使其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作为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曾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多年来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加之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使得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乏力,并且随之出现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不均、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黑龙江省迫切需要借助高等教育产出的人才、技术成果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塑造资源节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产业格局,激发新的经济增长活力,从而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一)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现状及目标

表1给出了2008—2017年十年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的数据,由表中数据能够看出,2017年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 902.7亿元,较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倍,比上年增长6.4%,增幅为近四年来最高。对比东北区域中的另外两省,黑龙江省领先吉林省958.17亿元,但低于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7 506.54亿元,在三个省份中居于中间位置。就图1数据中全国范围来看,同一时期内广东省与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9 705.23亿元和85 869.76亿元,全国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7 327.1亿元。可见,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发达地区仍然差距悬殊,处于较低层次水平。2017年黑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1 916元,三次产业占比依次为 18.7∶25.5∶55.8,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逐渐由“二、一、三”模式向“三、二、一”模式转变。从省内近十年内的经济总体运行趋势而言,黑龙江省经济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经费资源现状

1978年,中央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中央财政只负担中央所属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各省、市、自治区所属高校经费由所属政府提供,① 余靖雯.教育投入、分权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162. 黑龙江省78所地方属院校的经费投入重任落在了黑龙江省地方政府肩上。图2选取了2007—2016年黑龙江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数据。预算内拨款指政府将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和使用,能够从侧面衡量政府财政决策行为中高等教育的权重,同时反映出2007—2016年期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水平的变动情况。由图2中数据可知,从2007年开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收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上升势头。2012年为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全国范围内的地方政府都特别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在2012年之后却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但在2013年继续恢复了上升的趋势。2016年预算内经费拨款增长至99.94亿元,较2007年经费收入的29.84亿元增长了近3倍的水平。从总体而言,黑龙江省2007—2016年期间的高等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收入还是呈现出较为稳定上升趋势。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收入的绝对规模数据来看,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在近十年内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其投入总量是否充裕、是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表1 2008—2017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

图1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下面以2016年数据为例,将黑龙江省与全国其他30个省级行政区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收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图2直观地呈现了各地区之间教育投入水平差异,以预算内经费拨款收入400亿元水平线为界,能够看出经费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的省份基本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2016年,黑龙江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收入为158.52亿元,同年内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收入分别为738.27亿元、415.99亿元、453.72亿元,全国平均水平为199.96亿元,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水平与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距离。

黑龙江省迫于经济增长滞缓的压力,对教育的投入相应地受到限制,也因此黑龙江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逐渐拉大了与其他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尽管在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黑龙江省地方政府不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但其财政投入水平偏低的问题依旧存在且不容忽视。充足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支撑高等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反之,经费资源的匮乏势必成为阻碍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图2 2007—2016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2008—201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图3 2016年各地区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两级管理,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属于省级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造成了省级地方政府往往承担着与事权和财政支出能力不相匹配的重任,这也是导致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因素之一。因此,应强化中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责任,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平衡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保障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充足投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省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将转移支付进行专项分类,实现经费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效率。

我国在教育领域已经出台了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但在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缺失状态。中央政府应尽快填补教育财政立法的空白,以法律法规来明确教育财政投入的最低规定标准,细化经费拨款流程,避免地方政府因区域经济增长的绩效考核而忽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积极性,同时也使财政经费拨款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法制化环境。

(一)健全教育投入相关法律法规

给水泵是电厂的重要辅机,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厂的安全,当机组快速减负荷时,除氧器的压力急剧降低,水温的降低远滞后于压力的降低,给水泵入口水温不能及时降低,出现泵入口压力低于泵入口水温所对应的饱和压力,给水泵汽蚀危险性增大。给水泵汽蚀发生时,会使叶轮发生破坏、发出噪声和振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给水泵的安全和寿命,进而严重威胁电厂的安全运行。

(二)合理划分政府间的支出责任

人才是地区科技创新以及达成经济增长目标的源头活水。为把握人才优势,黑龙江省不仅需要尽快完善人才政策,更关键的在于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变人才输血为造血,从根源上扭转黑龙江省人才稀缺的局面。对此,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高校三个主体为切入点,提出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及对策。

(三)高校内部进行自我革新

充足的财政经费使高校能够在更充裕的条件下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对高校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高校首先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应避免盲目从众,一方面以服务区域经济生产为基准,在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基础之上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学科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科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应密切关注社会生产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内涵式发展,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优质人才。对经费资源应做到合理配置,将经费主要用于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和革新教学手段的“刀刃”上,做到专款专用、高效配置。黑龙江省高校要在自我变革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变人才输血为造血,以此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力度,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强有力推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四)完善并落实人才政策

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后,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最终关键。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较高水平的薪资待遇留住年轻人才;同时,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与平台,使优秀人才能够在黑龙江省充分地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外来人才的吸引,应从生活保障入手,对其放宽落户政策,并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对于外来的高级技术性人才,除了落实生活保障之外还可以增加技术津贴,鼓励其开展创新技术研发。政府在出台确切的人才政策后,还应建立起完备的监督投诉机制,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

军民融合氛围浓,但政策法规不配套。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的利好政策,广大企业对国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支持配合民兵工作的热情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各级关于经济功能区武装工作只有一些零散的原则性要求,弹性过大,军事机关协调民兵工作难度大,衔接不顺畅。同时,相关政策制度对企业落实国防义务的规定刚性约束不够、操作性不强,推进民兵工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法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张明轩.马克思的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18.

[2]余靖雯.教育投入、分权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162.

[3]T.W.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mic Review,1961,(51):1-17.

[4]Eric Hanushek.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3,(37):204-212.

[5]Lee,R.,&Mason,A..Fertility,Human Capital,an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2009,(2):159-182.

[6]D.A.Olaniyan&T.Okemakinde.Human Capital Theory: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J].Pakist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08,(5):479-483.

[7]赵方亮,祁晓.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6,(21):82-85.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9-0101-03

收稿日期: 2019-08-06

作者简介: 刘欣(1995-),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与公共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柯 黎]

标签:;  ;  ;  ;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经济转型机遇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