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论文_胥晨,韩美龄,王东丽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CBP)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价值,为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2017年收治的90例CBP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45例CBP患者接受集束化策略,对照组(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45例CBP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对比两组CBP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R-BSI)情况。结果:实验组CBP治疗患者导管感染(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议推广。

【关键词】CR-BSI;集束化策略;ICU;生存质量;连续血液净化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61-02

CBP连续、缓慢、等渗清除水份、溶质的总称。ICU很多患者均需要采取CBP治疗,例如中急性肾损伤、肾衰竭、急性中毒患者,为了保证CBP治疗效果需具备合适的血管通路[1]。中心静脉置管——CVC凭借有效、简便等优势开始在CBP中普及实施,但是治疗期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问题相对较为常见[2]。有报道指出,集束化策略在降低CBP治疗期间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方面价值突出,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ICU收治CBP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总结集束化策略实施价值以及具体内容,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ICU在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接受CBP治疗患者,疾病类型包括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总计90例。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45例CBP治疗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年龄均值(45.30±5.2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16~66岁之间,年龄均值(46.25±4.30)岁。两组实验对象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即置管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以及遵医给药等。

实验组:集束化策略。首先,通过培训教育工作进行操作流程优化。科室相关工作人员综合既往CBP工作流程、工作经验、文献资料查找,制定CBP操作流程、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维护标准,并从科室内抽出相关成员组成CBP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就科室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安排专项工作内容考核,包括操作人员的中心静脉置管维护能力、CBP流程等,对于考核中的不合格问题指出并记录,作为科室培训工作重点问题。其次,建立CBP质量控制小组。此小组成员包括CBP考核小组成员以及医院感染监督成员,专职院感监督工作人员从旁协助CBP质控小组完成科室工作检查,并在评估中心静脉置管易感染环节、CBP操作以及维护情况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工作。另外,要对置换液配制、更换情况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加以检查,做好样本保存工作。再次,执行中心静脉置管无菌操作。在进行具体置管前,需要对患者置管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不可置于破损、瘢痕皮肤处,在选择具体皮肤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穿刺皮肤消毒准备工作,在消毒后要进行自然晾干。穿刺期间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穿刺点作为消毒中心,进行2次皮肤消毒。另外,置管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保护工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要求置管工作人员严格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手套、口罩等,消除一切可能造成患者置管感染的因素。第四,皮肤护理。患者接受CBP治疗期间基于抗凝治疗的影响,所以穿刺点渗血问题较为明显,对于此类患者要使用有止血棉的无菌透明敷料进行穿刺点覆盖处理,要求无菌敷料具备质软、舒适、方便观察以及维护等特点,每天更换1次,对于已经出现污染、松动等情况的敷料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强化此类患者监督工作,尤其是穿刺点处皮肤,有异常表现的患者要在拔管后进行导管尖端、血培。第五,强化CBP管路管理。患者治疗期间必须严格使用一次性血液滤过管路系统、透析器,管路的使用时间在3d内,并注意连接管路相关设备的选择,一旦治疗期间有排气、冲洗、回血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对三通接头盲端进行调整就可以完成。另外,治疗完成后要对相关管路进行无菌冲洗并注入肝素液,规避血液逆流血栓问题。同时,管路输液、更换、消毒期间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后,置换液配置以及血培养标本保存。置换液必须现配现用,进行置换液更换期间也必须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拔除中心静脉置管时需进行导管尘端培养,一旦培养结果显示阳性则需尽快拔除并做病原学培养,做好培养结果记录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数据经SPSS19.0计算。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结果以%形式展开,χ2检验。P<0.05,证明组间感染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两组ICU收治的CBP治疗患者具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结果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更高且血管创伤小、易于长期保留,但是CBP整个治疗以及置管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会造成患者感染风险[5]。结合本文研究内容,集束化策略贯穿CBP治疗始终,在综合文献内容、既往工作经验等基础上,反复强调无菌操作,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问题。结果显示,集束化策略干预的实验组,局部感染低于对照组且无全身感染问题,证明了集束化策略的实施以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立萍,徐晓霞.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33):104-104.

[2]张淇钏,方喜斌,李智业等.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老年严重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11):1639-1640.

[3]庞志强,黄海燕,胡莉等.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67-2268.

[4]岳茂奎,刘芙蓉,赵蕾等.集束化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7):601-605.

[5]杨群,许兆军,杨素华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34-36.

论文作者:胥晨,韩美龄,王东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论文_胥晨,韩美龄,王东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