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劳技课中兴趣的培养论文_马文敏

例谈小学劳技课中兴趣的培养论文_马文敏

马文敏 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中心校 317011

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劳技课对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促进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在也有不少小学生对劳技课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劳技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的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呢?

一、创设动人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及他们的喜好设计事件,使学生随事件的发展分析、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很多学科的老师上课时都会采用这种方法,我觉得对劳技课也是适用的。比如,我在上三年级上册《大象穿纸》这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个“阿凡提智斗国王”的情境。一上课,先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片断,故事中的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个难题:“你能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纸片上剪一个洞,让我穿过去吗?”问题抛出后,动画片随即停止。学生马上来了兴趣,都相信聪明的阿凡提能解决这个难题,可怎么解决呢?学生疑惑不解,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我抓住火候,开始讲解剪纸圈的方法,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在学生进行了初次练习后,我又创设了国王提出纸圈能钻过几个人就奖给阿凡提几个金币的情境。一句“看谁能帮助阿凡提赢得更多的金币”激发了学生思考并尝试如何剪出更大的纸圈。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既动手又动脑,下课时还意犹未尽呢!

二、指导动手实践,培养兴趣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而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动、喜欢玩,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劳动课的兴趣十分必要。

首先,要处合理安排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劳动实践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劳技课一般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分段讲练等教学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大象穿纸》这一课,我就是采用先讲后练的形式;而《会飞的孙悟空》这一课有些步骤较难,则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我对制作“会飞的孙悟空”的五个步骤(折、画、剪、折、飞)采取示范一步,学生看后做一步的方法。又如上《美丽的纸花》一课,我采用了分段讲解示范、分段操作、逐步掌握的方法:首先讲解卷纸的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基本掌握后,再引导学生捏一捏、折一折,做出自己需要的形状,然后组合成各种纸花,粘到底板上。

第二,劳动课要以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做到实践性、人文性相统一,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五年级学生学习了番茄炒蛋等简单的炒菜后,很多学生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这菜虽然没有妈妈炒得美味,但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因为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

第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在活动中去实践,享受成功的欢乐。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整理房间》一课时,先号召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布置教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半个小时,当同学们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时,他们都会心地笑了。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说说劳动的体会,学生虽说有点累,心里却美滋滋的。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了一项劳动知识和技能,就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第二天,就有学生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昨天晚上把房间重新布置了一下,爸爸、妈妈都夸我能干呢。”

三、结合其它学科,发展兴趣

人文性教学是全新的劳技教育理念,劳技课同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决定了在劳技教育的过程中把劳技课和其他学科结合、渗透的必要性。

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劳技课教育的整体效应,可以把劳动教育与其它各科教学进行有机组合,融为一体,发展劳动的兴趣。如四年级上册《动物头形挂饰》这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动物头形挂饰的制作方法。在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上,可以突出一个“趣”字,狠抓一个“做”字,着力于激情引趣、讲练结合、有扶有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以艺术的形式将绘画、音乐、舞蹈、劳动实践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四、评价劳动成果,保持兴趣

1.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如教学四年级下册《钉纽扣》一课,让学生预先准备好钮扣、针、线、布等,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钉纽扣的方法后,将进行一次钉纽扣的比赛,看谁钉得又快又好!”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胜,整节课都能认真听讲,注意看演示,这就将教师被动的传授转化为学生主动的求知。

2.作品展评。多数劳技课,学生当堂就能完成作品,完成后,可在下课前抽几分钟时间进行作品展评。展览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评价,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

总之,学生对劳技课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就能达到“乐中学”的最佳境界。

论文作者:马文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例谈小学劳技课中兴趣的培养论文_马文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