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保障模式_情报机构论文

论我国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保障模式_情报机构论文

论我国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保障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文献论文,模式论文,论我国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认为提高社科文献保障率的关键在于选择一种科学的、适用的保障模式。提出了个体保障和联合保障的概念,论述了个体保障模式的局限性及联合保障模式的可行性,并就如何克服我国实施联合保障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文献 保障 模式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社会科学(文中简称社科)研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使它对文献的依赖性比自然科学要强得多,因此,在社科情报领域,如何提高文献保障率,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对社科文献的需求,历来都是颇受人们关注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选择一种科学的、适用的社科文献保障模式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1 个体保障模式与联合保障模式

综观国内外社科文献的保障状况,社科文献的保障模式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个体保障模式;二是联合保障模式。所谓个体保障模式,是指仅以某个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为后盾,对文献需求实施保障,而不考虑通过与这个范围之外的文献情报机构合作来满足文献需求。由于范围的限制,这种保障明显带有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因此,又可称之为封闭型文献保障。联合保障则是与个体保障绝然不同的一种保障模式,它是指某一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在满足文献情报需求的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利用本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来满足需求,而是随时准备与该范围之外的文献情报机构实施合作以共同满足这种需求。这种保障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因而又可称之为开放型的文献保障。

在上述定义中,“范围”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概念,这里指的“范围”,可能是单个的文献情报机构,也可能是区域内或系统内的文献情报机构,甚至可能是一国的所有文献情报机构。可见,这里所指的“个体”和“联合”,并不涉及参与保障的文献情报机构数量的多少,即使是某一国的所有文献情报机构共同参与对某一社科文献需求的保障,而当此种需求涉及国外文献,本国又没有人藏这种国外文献时,该国的文献情报界不考虑与国外文献情报机构合作,不通过互借、复制或其他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也只能算是一种个体的文献保障。而与此相反,即使只有一个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就已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但它却具有一种随时与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合作的观念与思想,随时准备求助于或施助于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并为实施合作从各方面做好准备,那么,这种保障也应属于联合保障范畴。

综上所述,本文中的个体保障模式和联合保障模式的区分更多地带有一种观念上的意义,而实体意义则相对较弱,也就是说,个体保障和联合保障又各自包含多种具体的模式。个体保障模式可分为单个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保障、区域保障以及系统保障等,虽然区域和系统模式也具有某种联合性质,但由于它们将自己限制在某一区域和系统之中,因而也只能归入个体保障模式;联合保障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①以中心单位为第一保障的模式;②分散型的以地区为基础系统的模式;③以中心为最后保障的模式;④集中型的国家专业模式;⑤地方分散负责制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中也有以地区为主或以系统、专业为主的保障,但由于它们绝不将地区或系统的保障视为终极保障,因而也应该归入联合保障模式。

2 个体保障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社科情报界大多采取个体保障模式,这种模式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社会科学发展缓慢的过去,似乎还能满足社会对社科文献的需求,但随着国家政治上的开放和经济上的发展以及社会科学自身的变革,个体保障模式日趋暴露出其弊端和不适应性,在满足社会对社科文献的需求方面也显露出很大的局限性。

2.1 数量分析 社科文献量的剧增、 书刊价格的上涨和文献情报机构经费的拮据,使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入藏量逐年减少。文献的增长和知识的增长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60年代开始,社科文献的增长幅度逐渐大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文献。据估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约70万种;期刊平均每50年即增长10倍,其中社科期刊每年至少增加5000种;社会科学专题报告约10万份。从总体上看,现在社会科学文献大约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如此大的涨幅, 使得某一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即使在书刊价格不上涨而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文献的相对入藏量也会明显下降。而实际情况却是:书刊价格随时间推移在不断上涨,而且涨幅不低,经费虽有所增加,却远不及书价的上涨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文献情报机构的绝对入藏量也势必会大大减少。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每年的购书费保持在100 万元左右,1984年以前每年入藏书刊10万册,1987年降为5万册,1988 年只能购4万册;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年的购书费保持在200万元左右,其中,1984年购外文书刊2.48万册,到1987年,只购外文书刊1.2万册, 尚不到1984年的一半。由此可见,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完备地收藏所有文献的梦想已彻底破灭。

2.2 结构分析 个体保障模式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 表现在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过分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而不考虑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因而在思想上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力图“自给自足”,造成不同范围的文献情报机构在文献入藏上的低水平重复,并出现“要有全有、要无全无”的不合理结构,从而降低了整体保障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社科文献的地域分布也十分不平衡,有些文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文献资源过分集中,但得不到充分地利用,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献资源却十分贫乏。个体保障的封闭性给文献资源交流造成了障碍,使我国文献资源在数量不足的同时又出现结构性短缺,这种结构性短缺是导致我国社科文献整体保障水平低下的又一主要原因。

2.3 需求分析 中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变革,改革10 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一改经院式的研究风气而走向社会,对许多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与决策研究中,社会科学的作用日趋明显,地位也越来越高,研究气氛更是日渐活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科学又出现了不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一些综合性研究课题,这又进一步拓宽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了社科文献需求总量的不断增加;其次,社科文献的需求质量在不断提高。由于社会科学不断向应用领域拓展,一些课题和学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最新文献与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在增强;为着手研究社会发展中带有共性的一些问题,我国社会科学界在所需文献的文种和类别上,已不再满足于国内文献和印刷型文献,而开始大量需求外文文献和机读、视听、缩微甚至光盘文献。可见,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大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科学自身的变革,对社会科学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保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个体保障模式的保障效率分析

就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的保障率而言,由于文献入藏量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多,文献的保障率是明显降低了的;就整体保障而言,个体保障模式的封闭性和它给文献交流所带来的障碍,使整个社科情报界出现结构性短缺,这就加剧了绝对数量不足给文献保障带来的困难,使整个文献保障率也十分低下。

综上所述,一方面,个体保障模式的保障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对社科文献的需求又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个体保障模式的低效率和社科文献需求的大数量、高质量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个体保障模式已明显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如果仍以个体保障作为我国社科文献需求的主要保障模式,就势必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即:保障效率低—→研究者不满而转向其他社会信息机构—→社科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情报需求减少—→缺乏内在动力机制而使社科情报机构不思改革和进取—→保障率更低。因此,以一种更为科学、适用、保障率更高的社科文献保障模式来取代现有的个体保障模式已迫在眉睫。

3 联合保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与个体保障模式相比较,联合保障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由于联合保障将对固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提出的社科文献需求视为对整个社科情报界提出的要求,故能使这种保障以全体社科情报界的文献资源为后盾,在文献资源数量上就显得十分的富足;其次,联合保障的开放性,不仅使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和文献交流在理论上毫无障碍,而且使整体上的文献资源调配成为可能,文献情报机构能互补余缺,从而缓解绝对数量不足的矛盾。所以,在当前文献数量剧增、书刊大幅度涨价、文献情报机构经费困难而社科文献情报需求又大量增加、个体保障模式日益不能适应文献情报需求的情况下,联合保障模式无疑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适用的文献保障模式。

然而,联合保障模式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的。首先,社科情报界必须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即要具有通力合作的整体观念;其次,要加强联合保障的理论研究,包括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整体布局、著录标准化、具体的文献资源布局模式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并籍以指导联合保障的实践活动;第三,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如文献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文献资源网络的建设、文献采购中的协调与合作、联合目录的编制和馆际互借活动的开展等等;第四,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保证,如建立权威性的协调合作管理机构,从法律上保证协调合作的经费来源和呈缴本制度的实施等。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具备上述联合保障模式的实施条件,那么从总体上说,联合保障模式在我国是可行的。

3.1 合作的观念已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在社科情报界, 很早就提出了“联合采购”、“整体布局”、“资源共享”等概念,而现行的个体保障模式的低效率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上对社科情报机构的不满也给社科情报界敲响了警钟,人们已逐步认识到,改变现状,使社科情报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合作,合作的观念正在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3.2 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

在我国社科文献联合保障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关于“资源共建”、“资源共享”、“整体布局”等方面的论文、专著和译著,如刘兹恒的《试论我国图书情报资源整体布局的原则》、李修宇的《论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的原则与模式》、朱强、秦万年等翻译的《国家采访方针与采访系统》以及肖自力等编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论文选》等。这些论文、专著除介绍了国外比较先进的文献资源布局理论与模式外,还结合我国国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具体的文献资源布局模式,并提出了“三级布局”、“一点式”、“三点式”和“七点式”等有一定合理性的布局模式。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为联合保障的实施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3.3 在组织上和实践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在组织上, 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上海第一、第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恢复,一些省、市、自治区先后恢复和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构,一些系统内也成立了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协调组织,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协作协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1987年成立的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更标志着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建设跨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文献情报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对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和联合保障的实施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上,我们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如1987年正式立项并着手研究,到1991年完成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课题,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我国文献资源分布的情况,为文献情报机构向特色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以及文献情报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奠定了基础。

4 联合保障模式的实施

在建立我国社科文献联合保障体制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主要有:

4.1 观念意识上的障碍 长期以来, 我国社科情报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自给自足”的思想,整体观念薄弱。虽然目前“资源共享”、“整体布局”的呼声渐高,但许多社科情报机构仍旧我行我素,并没有把合作当作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要扭转这种陈旧的观念仍需假以时日。

4.2 管理体制上的障碍 目前, 我国的社科情报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属于纵向管理的。社科情报部门分属于文化部系统、中国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军事系统、党政机关系统,这六大系统在全国尚无一个权威性的跨系统的管理职能机构,虽然目前组建了一些协调组织,但大都属于非实体的民间机构,没有行政干预权,社科情报部门处于一种纵横联系均十分松散的状态。这种分散多头的体制导致社科情报资源失去宏观控制,资源的整体建设难以进行,文献资源布局不尽合理。

4.3 标准规范上的障碍 作为联合保障之基础的标准化、 规范化工作的进程缓慢,许多环节还十分薄弱,缺乏全国统一的分类、著录、标引、检索标准和计算机网络规划,使全国社科情报部门处于“自成体系”的状态。目前,全国社科情报部门使用的分类法就有《中图法》、《人大法》、《资料法》、《科图法》、《中小型法》五大体系,著录方面虽有《总则》、《规则》,但一些部门仍未按标准著录;在计算机检索方面,各部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标准。

4.4 法制上的障碍

由于我国的社科文献资源建设缺乏对各系统、各地区的文献资源共建和文献资源联合保障起指导和制约作用的立法,所以联合保障所需经费往往难以得到保证。呈缴本制度也由于缺乏法律保障而未能真正执行,如北京图书馆在1992年只收到呈缴本3.3 万种,距应收藏的数字尚差2万种左右。

4.5 现代技术的障碍

联合保障的效率与参与联合保障的文献情报机构的数量和类型基本上是成正比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相对落后,故真正参与联合保障的文献情报机构的范围、数量和类型均受到限制。

如何克服上述这些障碍,保证联合保障模式在我国的实施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5.1 提倡一种与联合保障相符的职业道德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社科文献联合保障的强大内部动力。事实上,任何社科情报部门都是不能全部满足其用户的需求的,但任何社科情报部门又要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解决这一矛盾,则必须有赖于联合保障模式的建立,以联合保障来解决这个矛盾。各社科情报部门只有通力协作,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利益、眼前与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将自己的文献视为整个社科情报系统文献的一部分,并把参加每项协作活动都看作是对社科情报系统建设的贡献,才能使联合保障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4.5.2 合理布局社科文献资源

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布局结构是实施联系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要对一定范围内所藏文献的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分布情况和文献利用情况、对决策和研究的文献保障情况以及各收藏单位的收藏重点与所形成的特色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文献资源的现状、文献需求状况及其他可能条件,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布局模式,以达到社科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

4.5.3 建立跨部门、跨系统和全国性的权威管理或协调机构

建立跨部门、跨系统和全国性管理、协调机构,可从宏观上对社科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社科情报机构的协调合作实施控制管理,制订联合保障的规划,确定联合保障的目标。

4.5.4 尽快制定有关社科文献情报工作的法规

对联合保障的作用、地位、人员、资金等应予以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范围、任务、考核标准,也都应在法规中予以明确规定。除此之外,各社科情报部门还应具有:①兼容性,即在两个以上文献系统共同选定的主题范围内,一个系统连接另一个或几个系统的原始索引、文摘、数据和情报的能力;②转换性,指某一形式的文献产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产品的能力,以使不习惯于该系统的用户也能使用;③合作性,即分离的各社科情报机构能够进行分工与合作,在工作中能立足整体,放眼全局,相互配合,互补余缺;④一致性,即文献加工和标引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收稿时期:1995—11—07

On the Model of Social Science Documents' Assurance

Zhao Ta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uthor thin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improve the efficency of social science documents'assuranceis to choose an scientific and adaptable model of socialscience documents' assuranc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concepts of single assurance model and united assurance model,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 of single assurance and thepossibility of united assurance,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ofperforming united assuranc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methods to perform united assurance.

标签:;  ;  ;  ;  

论我国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保障模式_情报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