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呼克磊

研究分析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呼克磊

呼克磊

(大名县红庙乡刘庄学校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也是学生从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入正式系统化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从无意识的自发学习到有意识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无疑需要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式,需要从原来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逐渐实现转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加强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来思考,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

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学生很多的想法和观察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往往为教师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正式形成,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仅局限于自己的观感。小学数学在成年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却是数学的基础,其它学科也离不开最为基础的加减乘除。因此,有必要将小学数学重要性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都十分重要。 

1.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

1.1.建立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本身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需要运用数字、符号、公式等进行判断、推理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2.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小学生的品格、兴趣和情感等,也就是指智商以外的情商等。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

1.3.养成科学素质。任何学科结论都不能只凭人的主观臆想断定,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数学这门学科也是来源于实践,加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学习。 

2.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被教师的教学主题吸引,积极展开思维、开动脑筋、激发兴趣、提高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2.1.创设情境,提升数学思维

新课改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赶着走的被动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形成直观的感受,这样才能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才能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从学生中选择4名学生甲、乙、丙和丁。教师问甲同学:“你今年的年龄是几岁?”甲同学回答说:“八岁”“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么?”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心理不禁在问,老师有多少岁呢?于是,教师继续说:“我比甲同学的年龄大了18岁,那么我的年龄是多少岁?”很多同学马上想到用加法10+18=28。然后,教师继续问乙、丙和丁同学的年龄,让学生们找一找老师的年龄和他们的年龄有什么关系。这是减法的运用。加减法虽然是最初级的数学知识,但其中涉及到的思维方式正向与反向,能够让学生身体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 

2.2.联系生活,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大量的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就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另一方面是经过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建立和巩固,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被教材所拘泥。比如,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三角形、长方形与圆形的周长相等,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很多教师仅仅把这个题目作为单纯的数学来计算,虽然也能够得出结论,但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不深刻。但教师在计算后,继而问学生为什么家中用的水桶、脸盆等都做成圆形。因为学生对这些日常用品都很熟悉,再联系计算结果,很容易发现圆柱形的容器不但容积更大,在制作的时候也是最省材料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三角形的容器、四边形的容器、六边形的容器与圆柱形的容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想刚才的计算结果,发现一个容器制作的规律:三角形的最小、正方形的容器较大、六边形的容器更大,圆形的最大,容器的边越多容积就越大。教师最后总结,这也是生活中为什么容器大都做成圆形的原因。现实生活对数学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自觉的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

2.3.加强动手,提升数学思维

小学生都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动手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形象思维辅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分母越大的分数也越大。这种思维方式还没有从自然数比较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分数是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各个概念的不同,扫清未来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

3.结束语

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样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1] 钱建国.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01)

[2] 邱咏梅.善用“四动”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10)

论文作者:呼克磊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研究分析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呼克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