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论文_陈锋

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论文_陈锋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528400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问题;措施;城市规划;科技含量;石件风化

引言

中国的古建筑,凭借它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它所具有的独具一格的风格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它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价值十分高深,故受到了大量建筑师的爱慕,对其进行相关研究也成为了建筑师的目标之一。同时,它们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引起了广大艺术节们的关注和敬仰。中国古建筑,这份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脆弱,需要我们更好、更细心的去保护它们。

一、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1.1历史辉煌的见证

中国古建筑是记录当时中国文化的凭证,通过对中国古建筑进行研究可探察同时期的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相关情况。例如小学课本上我们熟悉的赵州桥,经历了十四个世纪的岁月洗礼,依然能够完整的保存至今。这座古老的巨型石拱桥为单孔结构,桥身为弧形,桥的两端辟出两个券洞,即能节省石料,减轻桥身自重,又能减少水对桥的冲击力,对桥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此大的突破,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佳作。

1.2古文化的强力载体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古建筑可谓是其灿烂的文化中的佼佼者。与西方的建筑艺术相比,更具有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其宫墙殿柱的壮观,白玉掉蓝的无瑕,玻璃屋顶的夺目,岂止是用精湛能形容的了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千广众的眼球,但是岁月的沧桑使其不能展现出它的完美,给人们留下了唯一的遗憾。

1.3艺术创作的最佳借鉴

中国古建筑,凭借它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精湛的技术,在世界建筑艺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辉煌的成就,受到了古今中外大量建筑师的称赞。几千年来,无数工匠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劳动、用他们的汗水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将它们运用到古建筑的的修筑中。作为活教材的中国古建筑,对现代的建筑着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中国古建筑中采用独特构造的木结构和其具有的抗震性,也启迪着现代的建筑工作者。

1.4旅游业的物质保障

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因为物质生活的保证,所以在其精神需求上有了新的追寻目标,主要表现在对艺术和文化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作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的古建筑,在旅游行业中,古建筑发挥着它重要的向标作用。一个旅游地区,古建筑将是它重要的标志,它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评和赏玩。

二、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所面临的问题

2.1古建筑的石件与砖体风华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发掘的过程中,石件的风化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汉白玉和砂岩的风化。就锦州广济寺大殿的辽代基座,现多处脱落。天后宫殿前石栏及台阶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其红棉石石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科学家虽然比较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与保护,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古代建筑所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关于石件的风化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砖体是最容易风化的,因为大部分的砖体都是在表面覆盖的。关于对砖体风化的研究,我们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以旧换新的方法。锦州广济寺古建筑曾把原有的古代建筑表面被风化的砖用其他的砖换掉。

但是这终究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办法,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新换上去的砖又会被风化。对于砖体的风化,我们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而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2.2古建筑的大木结构很多都已经腐朽或是变形

大部分的古代建筑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要经常的接受日晒雨淋的考验,时间长了之后,表面就会被腐蚀,随之会慢慢的渗透到内部,所谓朽木不可雕也就是这个道理。大部分的古代建筑都是用大木来搭建的框架,如果大木被腐蚀了,就会影响古建筑的整个结构。类似于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维修项目中,因其建筑物的面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木材质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大木的更换问题。大木是建筑的支撑部分,因此我们在换的时候采用“抽梁换柱”的方式将腐蚀的部分换掉。

2.3某些古建筑的地基基础开始出现沉降现象

由于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再加上我们城市扩建对地基的重压,导致了古代建筑地基的下沉。一旦地基下沉,将会影响建筑的外部结构,甚至还会使承受较大重力的大木架断裂。就目前的所掌握的技术来看,我们对这种情况还没有作出相应的措施。

2.4我国公众缺乏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古建筑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去保护这些资源不受到损坏,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做况来看,我国公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甚至很多人不但没有为保护我们的古建筑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反而去破坏古建筑。像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长城故宫、辽宁丹东的大东山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的表面大部分都不完整了,尤其是长城的表面,很多游客在长城的表面留下了“某某到此一游”或者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字样,这些字迹使我们的古长城体无完肤。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还是很薄弱的,这对古建筑的保护很不利,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三、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措施

3.1搞好城市规划

城市是建筑的天然发祥地。自古以来,我国的经典古建筑大都源自名城商道,因此要要保护好古建筑,我们首先的任务是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在一个城市的城规中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关于古建筑的保护方案,那么今后的建设定会对古建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当前,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速度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前进,各地的古建筑受破坏程度也触目惊心,各级政府虽抢救性地提出了一些挽救与保护古建筑的方案,但还是没能很好解决古建筑保护中的很多问题。这就催生了一个方案:城市百年大计,规划为本。在国外,还有些国家提出的“让出古城,另建新城”,建议保留原始建筑,建设和古建筑相协调的现代建筑等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3.2提高科技含量

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实质上是为了恢复古建筑的原始外貌或性状,通过再现和还原,使后人真正领略前人的衣食住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因此保护古建筑,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和唯一性。修缮前要多方收集史料,并多做科学合作研究,在充分掌握了古建筑的详细评估报告后,再制定与之配套的整修方法。在修复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碰到传统技术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虽可以利用现在科技手段,但不可盲目。因为相对于传统的技术而言,现代技术虽可以运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来认知古建筑,呈现出很多优势,但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纯手工杰作也不是现代技术就能轻易重现的。

以金鳌洲塔为例。我们建立长期、连续的金鳌洲塔水平偏移、各层倾斜和沉降监测机制,通过长期连续地监测,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准确定量地反映金鳌洲塔在以后不同时期的倾斜、沉降化情况,预测今后金鳌洲塔的倾斜及沉降发展趋势,为科学保护打下基础。

3.3增强保护意识

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只有市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古建筑才能永久长存。保护文物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义务,全国上下应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市民更要提高自身素质。

比如金鳌洲塔,如若我们对游客开放登塔游览后,必须采取合理控制游客流量等措施,有效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避免潜在的结构损伤,同时应加强对金鳌洲塔的监控和维护。

3.4古建筑维修注意事项

(1)不改变文物的原状、不搞破坏性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对新颖的建筑材料要进行有效处理,置之于隐蔽处;对屋顶瓦、脊兽、砖瓦等,力求按原有的规格、花纹等烧制,不轻易无根据改变原样,以期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2)在维修中注意恢复建筑的本来面貌。对已遭到破坏性维修的建筑,应通过调查考证,努力将其原来的造型、体量、装饰、色彩等形貌忠实地恢复过来。

(3)尽最大努力,采用不落架施工。有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梁柱已被害虫蛀空,但墙面砖木尚好,并有珍贵壁画、砖雕、木刻等。如果按常规维修办法揭顶、拆墙、更换梁柱,必然会对珍贵的装饰造成严重破坏。而采用不落架的“偷梁换柱”做法,才能完善地保护其原有的各种文物构件。

古建筑群的总体原状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处理和绿化等。保存其总体原状就是保持其内部环境的原状。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布局,内部空间处理、走廊安排、绿化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反映了建筑工艺,也反映了社会情况、民族和地区特点、宗教信仰等内容。如果改变了原状,就失去了它的特色,就不能带给我们正确的历史时代感,从而降低了作为史证的价值。

四、结束语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年鉴”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构筑建筑和谐,预防古建筑遭受破坏,促进现在建筑和古建筑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及对策探析[J].何岩,卢裕兴.建材与装饰.2016(16)

[2]晋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杨子胜,马骁,夏晓敏.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02)

[3]城市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J].吴垚,肖备,谢建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浅析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J].赵琨,范韬.福建建筑.2013(02)

[5]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J].张青.安徽建筑.2011(02)

[6]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王洲,潘可馨.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

论文作者:陈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论文_陈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