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因我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施工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到各个建筑施工领域内,该技术的使用对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章中,笔者将深入分析并探讨房建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及其相关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获得明显提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这对建筑工程施工给予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加强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改善了施工条件,防止了在进行施工期间出现的不必要的隐患。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1.概述
目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水泥注浆技术。从实际施工效果来看,传统的灌注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皮和桩基沉渣等,这些灌注 工程中废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灌注桩的整体结构性能,在建筑物的长期使用中极易引起局部结构的变形、平移以及损坏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研究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中的施工细节和工作原理等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这是今后建筑工程师和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劣
目前,从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灌注施工桩体的外侧容易产生泥皮,使得灌注后结构更加松弛,影响了建筑工 程抗震性等结构性能;第二,桩底产生的沉渣严重干扰了桩基持力层的机械性能和结构性能,给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第三,桩身灌注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导致桩体的横向和纵 向所受应力不均匀,并出现离散的现象,影响了桩体的受力能力。因此关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特长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分析其原因,探究合理的解决途径是今后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房建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1.注浆管制作与安装
进行注浆管制造期间,通常使用无缝焊接、镀锌管道材料进行制作操作,管道直径应把握在 25-30mm为准,而在进行制作期间要结合工程施工特点对其进行确定,例如:桩长度为>50m,在进行制作期间要全方位考虑管内阻力会给注浆操作形成的压力。管道进行制作期间根据以下三个步骤完成制作:首先是注浆端口花管、管中端部位以及管道上端部位的接口,而花管端口单边的构建要严格依照梅花形状实施设计,孔口直径通常为7-8mm。如下图。
此之外,注浆管在给予制造期间,花管端口要运用胶带、施工塑料膜以及橡胶袋进行包装,并采用钢丝将其围绕包扎,防止注浆管在使用期间出现漏水、渗漏等现象,阻碍工程施工进程。进行注浆管道安装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管道安装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保证每个管口之间有效对接。实施管口焊接时动作要连续,焊缝要封密、饱满。严格遵循相关安装放置流程实施操作,保证注浆管道安装具备连续性、封密性。
2.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注浆管通畅的情况下将单向阀及周围的泥浆、沉淀以及工程废料等用水清理干净,一般是在完成注浆施后的一周左右进行。在压水试验中必须提前对建筑工程的灌浆施工进行压水实验,压水试验的实际操作人员还要对管路的通畅情况以及冲破压 力值进行记录,并保证压水试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保证能够将灌注管表面覆盖的水泥层全部冲开。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
当建筑工程的地基是软土时,为确保灌浆的质量需要进行间隔施工处理,在进行首次注浆前,为防止注浆管堵塞,注浆处的压力符合要求,须进行压水试验,其中压水机应使用2-3级,同时需严格的控制压水量和压水时间等有关参数,且压水压力应确保所有的注浆管未发生堵塞。在压水试验结束后,要向桩底注入利用高压泵及预埋管合理配置出的水泥浆,同时在该环节中需严格的把控注浆的压力、速度及总量,仔细观察并记录灌注桩的上抬程度。另外,在完成一次注浆后需实施二次注浆,两者的工艺基本相同,均是先使用稀释水泥浆进行灌注,再改为浓稠水泥浆。对于二次注浆时,则需使用双液注浆机向孔底灌注浆液及水玻璃,在完成封堵并撤出水玻璃注浆管后,再根据设定好的速度实施水泥净浆的高压灌注,并使用阀门、螺栓等封闭出气孔,加压使其达到恒压6兆帕,最后在阀门的封闭时间超过1小时之后将高压泥浆泵进行撤离,结束注浆后再运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对灌注桩闭浆1-2天,在所有的工艺结束后便可实施最后的卸压、卸管及清洗等工作了。
4.灌注桩注浆顺序及时间
成桩2d之后即可进行灌注桩的注浆施工操作,同时注浆操作最迟不能低于成桩30d之后。注浆施工中需要对注浆施工的作业点和已经成孔的作业点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的控制,正常情况之下该距离控制在不低于8-11m。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土质在实际的操作之中所使用的具体的灌注桩的注浆顺序也是各异的,这里以饱和性的土质为例进行一下说明,由于饱和性土质自身的特性适合于采用从桩侧再至桩端的注浆顺序,反之对于非饱和性的土质来讲,其却适合于采用从桩端再至桩侧的注浆顺序。
5.灌注桩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压浆量为主、注浆压力控制为辅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压浆控制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与此同时,对灌注桩中详细的注浆参数确定,应该以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如果桩端出现砾石或者是卵石层的情况,可以考虑提高压浆量以及压浆作业时的压力,在此过程当中把压浆量设为进行控制的参照指标。
6.混凝土浇筑
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确保注浆管道埋设是否合理,然后将调配好的浆液运送到施工现场,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首先对桩身进行浇筑,在进行浇筑前期先在孔口底部方式高度为0.5m的碎石,运用碎石作为辅助,利用碎石的重力作用,将孔口底部沉降物质抬起,有助于减少孔部底端沉淀物质,减少孔底厚度,同时还有利于在进行浇筑后桩端出现扩大现象。实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浇筑管道进行检查,查看管道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渗透现象,保证在没有渗漏、挤压的状态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如在浇筑期间出现堵塞、渗漏等情况,混凝土会快速下降并对孔底造成冲击,使孔底不断向上翻,导致注浆管道完全暴露。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要防止浇筑管道出现外翻现象,时刻观察管道运作情况。例如:出现管道外浮现象时,要根据浇筑实际情况采取防预措施,通常混凝土浇筑期间需要进行两次浇筑工作:第一,浇筑时进行浇筑压实实验,利于观察浇筑管道是否存在阻塞现象,并明确浇筑压强大小,并可以将沉渣物质推到浇筑指定空间内。常规压水是依照2-3级流程实施操作,通过对压水时间、压水含量进行控制后,完成压水操作。第二,进行二次浇筑,此次浇筑施工要严格依照相应施工标准进行,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可采间歇性浇筑措施,不断浇筑。
结语:综上所述,把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到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不但可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降低工程施工难度,还能给房建工程企业节约许多施工成本,对房建工程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庆,刘明涛.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120-155.
[2] 李俊,戴敏洁.浅谈桩基的选择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200-210.
[3] 陈金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4:72-77.
论文作者:潘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注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管道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桩基论文; 建工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